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西游记之逆行东土记 > 第91章 金山寺里蝉鸣寂,佛前大梦始方醒

第91章 金山寺里蝉鸣寂,佛前大梦始方醒(1 / 2)

第九十一回 金山寺里蝉鸣寂,佛前大梦始方醒

金山寺的晨钟撞碎第七道霞光时,唐僧正用井水浇着窗台上的兰花。青瓷花盆沿结着圈青苔,是他归来后亲手培的新土。昨夜从长安带回的《论语》摊在案头,书页间的绿芽已抽出三寸新叶,叶尖的露珠坠在 “学而时习之” 的 “习” 字上,晕开片浅绿。

“师父,早课该敲鱼了。” 小沙弥捧着木鱼从门外探进头,袈裟的衣角沾着露水。他看见唐僧布衣上的补丁,突然想起寺志里的记载:“听说玄奘大师当年西行,袈裟上的补丁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唐僧笑着敲了敲他的光头:“快去,别让师兄们等急了。”

早课的诵经声从大雄宝殿传来,唐僧却留在禅房整理经卷。最底层的樟木箱里,藏着件褪色的锦襕袈裟,边角的金线已磨成银白色。他指尖抚过袈裟内衬,摸到块硬物 —— 是当年太宗赐的通关文牒碎片,被他小心地缝在里面,碎片边缘还留着太宗撕毁时的齿痕。

“玄奘法师,该用斋了。” 方丈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手里托着个素瓷碗,碗里是简单的粥和咸菜。“老衲昨夜梦见金蝉子了,他说你该回来了。” 唐僧接过碗的瞬间,碗沿突然映出张模糊的脸 —— 既像自己,又像记忆中的佛陀。

用过斋饭,唐僧沿着后山的石阶散步。石阶旁的野菊开得正盛,花丛中蹲着个穿粗布短打的少年,正用树枝在地上画莲花。“小施主在画什么?” 少年抬头时,唐僧突然怔住 —— 那眉眼分明是未出家的自己,只是额间多了颗朱砂痣。“画金蝉子呀,” 少年指着天空,“他从莲花座上掉下来了,掉进了……” 话音未落,少年突然化作只金蝉,振翅飞入菊丛。

回到禅房时,日头已过正午。案头的铜镜不知何时翻了面,镜面映出灵山的景象:万佛环绕的莲座上空空如也,佛前的灯盏忽明忽灭,灯油里漂浮着颗金蝉的虚影。唐僧伸手去触镜面,指尖穿过的刹那,铜镜突然炸裂,碎片溅在《论语》上,每片都映出不同的画面:

一片是他跨马西行的背影,长安城门的百姓跪了满地,母亲站在人群后偷偷抹泪;一片是五行山揭符的瞬间,悟空的金箍棒划破天际,金光中混着小猴们的欢呼;一片是高老庄的婚宴,八戒穿着大红喜服,翠兰的红头绳缠在他的钉耙上;一片是流沙河的渡口,沙僧的宝杖挑起夕阳,河面上漂浮着琉璃盏的碎片;还有一片,是玉龙化作的白马正在啃食青草,马鞍上的龙纹渐渐褪去,露出底下的棉布垫。

最后一片碎片滚到脚边,映出金蝉子的模样:他坐在莲座上打盹,佛前的琉璃盏被风吹得摇晃,盏中倒映着人间的万家灯火。“该醒了。” 个空灵的声音从碎片中传出,唐僧突然感到一阵眩晕,扶住桌沿时,碰倒了那盆兰花。

兰花落地的瞬间,禅房的景象开始旋转。诵经声、钟声、蝉鸣都渐渐远去,只剩下自己的心跳声,像极了二十年前在金山寺听到的第一声晨钟。他跌坐在蒲团上,看着铜镜碎片在地上拼出个完整的圆,圆中浮现出两个重叠的身影:金蝉子从莲座跌落,穿过漫天佛偈,最终坠入自己的凡胎。

“原来……” 唐僧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释然,他终于明白,所谓取经,不过是金蝉子的一场红尘大梦;所谓修行,是梦中人在寻找醒来的路。他将锦襕袈裟叠好放回箱底,转身拿起扫帚打扫地上的兰花,花瓣沾在扫帚上,像撒了把碎金。

傍晚的霞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道长长的影子。唐僧坐在蒲团上,看着《论语》里的绿芽在暮色中轻轻摇晃。远处的村庄传来晚饭的炊烟味,混着寺里的檀香,竟有种奇异的和谐。他想起太宗在御园说的 “经在人心”,此刻才真正懂得 —— 人心不是庙堂里的经卷,是柴米油盐的烟火,是悲欢离合的眼泪,是每个普通人心里的那点善念。

夜幕降临时,小沙弥送来盏油灯。“师父,今夜的月亮好圆。” 唐僧走到窗前,果然看见轮满月挂在天际,月光穿过桂花树的枝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他想起少年时听的故事,说月亮上有棵桂树,树下有个叫吴刚的人在不停地砍树,砍了又长,长了又砍。

“有些执念,就像这桂树。” 唐僧对着月亮轻声说,“你越想砍断,它长得越疯。” 油灯突然 “噼啪” 响了一声,灯花落在《论语》上,却没有烧破纸页,只在绿芽上留下颗小小的焦痕,像个顽皮的标点。

夜深了,禅房里只剩下油灯的光晕。唐僧躺在简陋的木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渐渐稀疏。他想起悟空在花果山种下的桃核,该发芽了吧;想起八戒在高老庄收割的麦子,该入仓了吧;想起沙僧在流沙河上的渡船,该靠岸了吧;想起玉龙在马场啃食的青草,该长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