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回 高老庄前徘徊影,钉耙归田化尘劳
钉耙齿尖的土腥味混着桃花香,在八戒鼻尖萦绕成结。他站在高老庄外的老槐树下,望着那扇熟悉的朱漆大门,门环上的铜兽早已生了绿锈,却仍保持着当年他离家时的模样 —— 兽口衔着的铜环微微外倾,是他总爱用钉耙柄勾着玩留下的痕迹。
“姑爷?” 个苍老的声音从门后传来,高太公拄着枣木拐杖的身影在门隙中晃动,杖头的铜箍磨得发亮。他推开半扇门的刹那,八戒突然往后缩了缩,火焰铠甲消散后露出的粗布衣打满补丁,腰间还别着从长安街市买的粗瓷酒葫芦,与记忆中那个威风凛凛的天蓬元帅判若两人。
门内突然传来阵清脆的瓷器碰撞声,紧接着是个女声:“爹,谁啊?” 八戒的心脏猛地窜到嗓子眼,这声音比记忆中沉了些,却像根软刺,轻轻扎在他心窝最软的地方。翠兰端着陶碗从影壁后转出,鬓角别着支素银簪,围裙上沾着面粉,见到他时,碗里的面汤晃出半瓢,溅在青石板上晕开白花。
“俺…… 俺回来了。” 八戒的钉耙 “哐当” 砸在门槛上,齿尖沾着的花果山泥土与高老庄的黄土混在起,竟长出株嫩绿的禾苗。他这才发现,不知何时起,钉耙的九齿间缠着圈红头绳,是当年他送给翠兰的定情物,绳结处还留着她用牙咬过的齿痕。
翠兰突然转身往厨房跑,裙角扫过院角的桃树,惊落几片粉白花瓣。高太公颤巍巍地摸着门环:“傻站着干啥?进来啊。” 他的拐杖往地上顿,“翠兰给你蒸了白面馒头,说你今天准到。” 八戒这才注意到,院墙根新栽着排桃树苗,每棵都系着红布条,布条上的字迹娟秀 —— 正是翠兰的笔迹,写着 “第几个春天”。
厨房的土灶正冒着热气,翠兰背对着他揉面团,肩膀微微发颤。八戒凑过去想帮忙,却被灶台上的木盒绊了下,盒盖翻开,滚出堆零碎物件:褪色的红头绳、他掉落的猪鬃、半块啃过的桃核…… 最底下压着张泛黄的纸,是当年他画的丑葫芦,旁边写着 “呆子画的”。
“别碰!” 翠兰猛地将木盒合上,手背却不小心撞在面盆沿,沾了面粉的指尖在盒盖上印出五个白印。八戒突然抓住她的手,这才发现她指关节上布满老茧,虎口处还有道浅浅的疤痕 —— 是当年为他熬药时被药罐烫的。
“疼吗?” 他的声音涩得像吞了沙,掌心的老茧抚过那道疤痕,翠兰的手突然抖了下,却没有抽回。灶膛里的火苗 “噼啪” 作响,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幅被拉长的水墨画,影子的手指交缠在起,分不清谁是谁的。
“爹说你成了佛,不会回来了。” 翠兰的声音混着面香飘出来,她从面盆里揪出个小面团,在掌心搓成圆球状,“可俺总觉得,你会回来吃俺做的桃花糕。” 面团在她手中转得飞快,转眼间就变成朵憨态可掬的桃花,花瓣边缘还捏出细微的锯齿,像极了他钉耙的形状。
院门外突然传来 “叮铃” 声,八戒的钉耙竟自己飞了进来,稳稳落在院中的石碾旁。高太公拄着拐杖笑道:“你娘临终前说,这钉耙认主,哪天自己飞回来,就说明姑爷心里踏实了。” 他弯腰从柴房拖出个麻袋,倒出堆饱满的麦种,“地里的麦子该下种了,就等你这把好手呢。”
八戒望着钉耙齿尖的星纹渐渐褪去,露出暗沉的铁色,与农家常用的锄头别无二致。他突然想起当年在高老庄成亲那日,自己用钉耙在院里的桃树下埋了坛桃花酒,说要等取经回来共饮。此刻那棵桃树已长得枝繁叶茂,树干上刻着的 “猪” 字和 “兰” 字,被岁月拉得很长,几乎要交缠在起。
“俺去挖酒!” 他扛着钉耙往桃树跑,翠兰却从后面拽住他的衣角:“别挖,让它再酿会儿。” 她的指尖划过他后背的补丁,“当年你说要当盖世英雄,现在……” 八戒猛地转身,看见她眼眶通红,却笑得比桃花还艳,“现在当俺家的庄稼汉,也挺好。”
次日天未亮,八戒就被鸡叫吵醒。翠兰已经蒸好了白面馒头,在灶台上温着,旁边摆着碟腌黄瓜,是他最爱吃的酸甜口。他扛起钉耙往地里走,路过村口的歪脖子树时,看到群孩童在树下弹珠,其中个虎头虎脑的小家伙举着颗粉珠:“这是俺娘说的桃花珠,能种出会结馒头的树!”
八戒突然想起自己的火眼金睛早已消失,此刻看这颗珠子,却比任何法宝都珍贵。他蹲下身教孩子们用钉耙画圈,九齿划过的土地里,竟冒出几株嫩绿的麦芽。“等麦子熟了,俺请你们吃白面馒头。” 孩子们拍手欢呼,喊他 “八戒叔”,这称呼比 “天蓬元帅” 更让他心头发热。
晌午回家时,翠兰正坐在院门口纳鞋底,线轴上缠着的蓝布条,是用他旧袈裟改的。“村里的王婆说,你当年在西天路上降妖除魔,可威风了。” 她将针扎进鞋底,“但俺觉得,你现在挥锄头的样子,更威风。” 八戒突然发现,她鬓角的白发其实没梦里那么多,阳光下泛着的银光,倒像是撒了把碎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