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的异动如星火燎原,无数执念之影在桃种落地处滋生。天庭的黑雾涌向花果山,灵山的曼陀罗花开遍西牛贺洲,流沙河的血河漫向陈家庄,高老庄的毒蜂遮天蔽日,西海的黑浪吞噬岛屿,唯有长安的桃林在甘霖中愈发繁茂,枝头的果实映出万千张笑脸。
悟空立于花果山之巅,金箍棒在手中转得如风车般,棒身映出三界乱象。“看来这自由的花,不是种下去就完事了。” 他火眼金睛穿透云层,望见所有执念之影的源头 —— 那是藏在昆仑墟深处的 “执念之核”,由三界生灵对过往的怨恨凝结而成,正借着桃种传播的契机汲取力量。“俺老孙偏要让这核,也开出自由的花!”
金箍棒突然化作道金光,卷着悟空直奔昆仑墟。途经南天门时,李靖的宝塔正与虚影激战,塔身已布满裂痕。“李天王,搭把手!” 悟空的棒尖在宝塔上轻点,金光顺着塔身蔓延,将虚影钉在门柱上。“这执念之影,是三界的心魔,光靠镇压没用!” 他拽着李靖的手腕飞向昆仑墟,“得让他们亲眼看看,改变是可能的!”
昆仑墟的冰封谷里,执念之核正悬浮在万年玄冰上,通体漆黑如墨,表面布满无数张痛苦的脸。悟空的金箍棒还未触及核体,就见冰层突然炸裂,无数执念之影从冰下涌出,个个都顶着他的面容,有的戴着弼马温的官帽,有的锁着五行山的铁链,有的缠着紧箍咒的金线,纷纷举棒向他打来。
“俺老孙的过去,轮不到你们指手画脚!” 悟空的棒影在谷中织成金网,将所有虚影罩在其中。“弼马温怎么了?那是俺看清天庭虚伪的开始!” 他棒挑官帽虚影,“五行山怎么了?那是俺学会忍耐的修行!” 他棒砸铁链虚影,“紧箍咒怎么了?那是俺懂得守护的凭证!” 他棒碎金线虚影,每个动作都震得执念之核剧烈颤动,表面的痛苦面容渐渐露出释然的微笑。
李靖的宝塔突然升空,将执念之核罩在其中。“妖猴说的是,执念不是用来沉溺的!” 塔内金光与悟空的棒影交织,竟在核体表面开出朵金色莲花,花瓣上浮现出三界生灵的笑脸:有花果山小猴捧着仙桃的憨态,有高老庄百姓吃着桃花糕的满足,有流沙河客商踏上渡船的安心,还有西海龙子围着桃苗的雀跃。
“不!” 执念之核发出凄厉的嘶吼,漆黑的表面裂开无数道缝,涌出最后的黑雾,化作个巨大的虚影,面容竟与盘古般苍老,手中握着柄巨斧,正是开天辟地的执念所化。“没有规矩,三界只会大乱!没有压迫,众生何来敬畏!” 巨斧劈下的瞬间,天地仿佛都在颤抖,冰封谷的玄冰层层碎裂,露出底下的岩浆,映得虚影如地狱爬出的恶鬼。
“规矩若不公,何必要守!敬畏若靠压,不如不要!” 悟空与李靖背靠背站在一起,金箍棒与宝塔的光芒交织成个巨大的 “心” 字。“你看!” 悟空指向谷外,无数道流光正从四面八方涌来 —— 有唐僧的青莲剑光,有八戒的钉耙火焰,有沙僧的宝杖白光,有玉龙的冰焰,还有三界众生的信念之光,汇成条璀璨的星河,撞向巨斧的斧刃。
巨斧在星河中寸寸碎裂,执念之核的黑雾渐渐消散,露出颗晶莹剔透的玉核,里面嵌着颗跳动的红心,正是所有生灵对自由与平等的向往。玉核升空的瞬间,化作万千颗桃种,顺着星河飞向三界,落在灵山的莲池里,长在西海的珊瑚礁上,埋进流沙河的淤泥中,藏入高老庄的田埂间,融入长安的市井里。
悟空望着漫天飞舞的桃种,突然大笑:“这才像样!” 李靖的宝塔在他头顶旋转,塔尖的璎珞垂落,将颗桃种送到他掌心。“李天王,这颗送你,种在南天门,让往来神仙都看看,自由的花长啥样!” 李靖接过桃种,指尖微微颤抖,突然对着悟空拱手:“大圣,以后天庭若再出幺蛾子,本王第一个找你!”
花果山的桃林里,灰毛小猴正踮着脚给桃树浇水,忽见枝头的桃子纷纷裂开,飞出只只青羽小鸟,衔着桃核飞向远方。唐僧的青莲剑剑穗上的铜镜映出未来的景象:百年后的三界,仙凡不再有别,神魔不再对立,每个角落都长着桃树,树下总有讲故事的老人,听故事的孩子眼睛里,都闪着自由的光。
八戒扛着钉耙从高老庄赶来,背上的竹篮装满了桃花糕。“猴哥,尝尝俺新做的,放了流沙河的金沙,甜得很!” 沙僧跟在后面,布袋里的桃核还在发烫,“大师兄,陈家庄的百姓说,要把桃树种到通天河畔,让每艘渡船都能看见。” 玉龙化作的少年踩着浪涛而来,龙角上挂着串鲛人珠串,“俺把西海的桃苗都编了号,哪家照顾得好,就送颗夜明珠!”
悟空将掌心的桃种埋进土里,金箍棒在地上划出个圈:“好!咱们就比一比,看谁种的桃树长得旺!” 山风掠过桃林,吹得叶片哗哗作响,仿佛在应和他的话。远处的南天门外,李靖正将桃种埋进土里,塔尖的金光与桃苗的青光交相辉映;灵山的迦叶尊者摘下片桃叶,夹进佛经里,嘴角露出久违的微笑;长安的唐太宗亲手为桃树浇水,紫宸殿的龙袍在风中猎猎作响。
这或许就是自由的真谛 —— 不是一劳永逸的和解,是代代相传的守护;不是孤胆英雄的奋战,是三界众生的同行。就像那从九霄云外飘落的桃种,裹着星屑与月光,落地时不过指尖大小,却能穿透石缝,在贫瘠的岩土里扎根。春日里,嫩芽顶破冻土,用翠绿的锋芒刺破寒夜;盛夏时,枝干虬结如不屈的脊梁,在骤雨狂风中摇晃却从未折断;待到金秋,沉甸甸的果实坠弯枝桠,熟透的桃仁又将奔赴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