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西游记之逆行东土记 > 第70章 长安街前忆旧影 忘川水畔守真魂

第70章 长安街前忆旧影 忘川水畔守真魂(1 / 2)

第七十回 长安街前忆旧影 忘川水畔守真魂

长安城的夜市如打翻的百宝箱,珠翠琳琅的灯火顺着朱雀大街蜿蜒,将五圣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八戒捧着刚买的胡饼,油渣混着芝麻的香气还没入喉,脚下突然被块松动的青石板绊了个趔趄。石板掀开的刹那,一股腥甜的水汽扑面而来,底下竟不是夯土,是暗绿色的水流,水面漂浮着无数片柳叶,每片叶子上都睡着个闭目的人影,细看之下,全是些面生的百姓,脸上却带着与五圣相似的释然笑容。

“这地下怎会有水?” 沙僧的降妖宝杖插入水中,杖头骷髅的眼眶里立刻渗出墨色的泪,滴在水面激起层层涟漪。涟漪中浮现出诡异的景象:个梳着双鬟的婢女正将碗清水递给客人,那水碗里映出的不是人影,是片翻滚的黑云,与灞桥底下的黑雾如出一辙。“是忘川水。” 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宝杖划出的金光在水面凝成 “记” 字,却被水中冒出的 “忘” 字缓缓吞噬。

悟空的火眼金睛穿透重重楼阁,只见长安城的地下藏着条暗河,河水源自皇城根下的口古井,井口覆盖着层琉璃罩,罩上刻满了 “安” 字,每个字缝里都渗出细小的银线,顺着街道的排水沟渠蔓延,缠上每个晚归的行人脚踝。“这些人不对劲。” 他拽住个醉醺醺的书生,那书生的瞳孔竟泛着瓷白,像是蒙着层雾,“你可知刚才在哪饮酒?” 书生傻笑摇头,嘴角淌下的酒液落地后化作柳叶,飘向街旁的古井。

唐僧的青莲剑剑穗上的铜镜突然震颤,镜面映出暗河的来历 —— 原是当年大禹治水时封印的 “忘忧泉”,因长安千年繁华积攒的安逸之气,渐渐冲破封印,化作 “迷魂水”,顺着地下暗河渗透全城,让百姓遗忘痛苦的同时,也忘了坚守的初心。镜中浮现出更惊人的景象:皇城深处,个戴着紫金冠的宦官正用银勺舀取井水,倒入御酒之中,而那宦官的脸,竟与当年在比丘国用小孩心肝做药引的国丈有七分相似。

“师父快看!” 八戒指着街角的皮影戏棚,棚内映出的剪影不是寻常戏文,是五圣取经的故事 —— 只是画面里,悟空从未大闹天宫,八戒始终是天蓬元帅,沙僧没打碎过琉璃盏,唐僧自幼就在长安讲经,白龙马则是唐太宗的御马。看客们看得如痴如醉,有个老者甚至抹着眼泪念叨:“原来圣僧们从未受苦,真好,真好。”

白龙马突然人立而起,银鬃炸开的瞬间,龙爪撕开戏棚的帷幕。帷幕后的皮影人纷纷落地,接触到月光的刹那化作纸灰,灰堆里露出块黑色的木牌,牌上刻着 “忘” 字,与暗河中的字迹一模一样。“他们在篡改记忆!” 龙息喷在木牌上,竟燃起幽蓝的火焰,火焰中浮出无数被遗忘的画面:高老庄的桃花被洪水冲毁,流沙河底的骷髅在哭泣,五行山下的青苔爬满石猴的脸。

悟空的金箍棒猛地砸向古井的琉璃罩,棒身金光大作,将罩上的 “安” 字照得透亮。琉璃罩下突然浮出个身披黑袍的身影,面容被兜帽遮住,只露出双泛着青光的眼睛,手中握着根用万人发辫编织的拂尘,拂尘扫过之处,井水上的银线便更加明亮。“归乡之人,何不忘却前尘,安享太平?” 黑袍人的声音像是无数个喉咙在同时低语,拂尘突然化作条巨蟒,张开的蛇口喷出的不是毒液,是暗绿色的忘川水,水线所过之处,青石板上的刻痕都在渐渐模糊。

“放屁!” 悟空的金箍棒与巨蟒撞在一起,棒身映出的花果山突然燃起大火,小猴们的惨叫声与黑袍人的低语激烈对抗。“俺老孙若忘了被压五行山的苦,怎会珍惜今日的自由?若忘了师父的教诲,取这真经还有何用?” 棒尖抵住巨蟒七寸,那里嵌着块墨玉,玉上刻满了被划掉的名字,第一个就是 “孙悟空”。“你这妖邪,是怕世人记起痛苦,就不会再任你摆布!”

战斗瞬间爆发。黑袍人将拂尘往地上一掷,暗河中的柳叶纷纷化作人形,个个都顶着五圣的面容:假悟空举着金箍棒要砸向唐僧,假八戒抱着个纸人翠兰往古井里跳,假沙僧跪在地上反复念叨 “我错了”,假唐僧闭目念经对周遭视而不见,假白龙马则对着黑袍人俯首帖耳。“看看你们自己,” 黑袍人笑得阴恻,“这些不都是你们最想忘记的过往吗?”

“俺老猪是想过忘了取经的苦,但更怕忘了翠兰的嘱托!” 八戒的钉耙带着桃花火焰砸向假八戒,耙齿撕开纸人翠兰的瞬间,里面飞出无数张欠条,每张都写着 “欠桃花糕三斤”,正是他对翠兰的承诺。“痛苦是苦,可记着痛苦才能守住真心!” 钉耙的火焰突然变成锁链,将假八戒捆得结结实实,那些欠条在火焰中化作桃花,纷纷落在八戒肩头。

沙僧的降妖宝杖抵住假沙僧的咽喉,杖头骷髅喷出的黑雾凝成面水镜,镜中映出他打碎琉璃盏的瞬间 —— 但这次,黑雾里多出悟空为他挡刀的背影,八戒分给他的半块干粮,唐僧温和的目光。“我曾想忘的不是过错,是过错带来的成长。” 宝杖猛地发力,假沙僧化作墨汁融入暗河,水面浮现出九个骷髅头,每个都在微笑点头,“卷帘已死,沙悟净活在当下。”

唐僧的青莲剑指向黑袍人的兜帽,剑尖的双珠与铜镜同时发亮,青光中浮现出《华严经》的字句:“不忘所来处,方知归何处。” 他望着那些被忘川水迷惑的百姓,他们虽然笑得安逸,眼神却空洞得像口枯井。“你用遗忘换安宁,与饮鸩止渴何异?” 剑穗上的铜镜飞至古井上空,镜面映出的不是虚假的太平,是百姓们真实的过往:有农夫在田埂上挥汗,有书生在灯下苦读,有母亲在摇篮边哼歌,这些平凡的瞬间,比任何安逸都更有力量。

黑袍人见幻象被破,突然扯下兜帽,露出张布满皱纹的脸,竟是个老妪,眉心嵌着块墨玉,与巨蟒七寸的那块一模一样。“我只是想让他们好过些!” 她的拂尘化作万千条水线,缠向五圣的咽喉,“当年我儿死于战乱,若能忘了这份痛,该多好!” 水线中浮出个少年的身影,正对着老妪挥手,那少年的腰间,挂着块与唐僧通关文牒上相同的柳叶印记。

“痛是伤口,也是勋章。” 白龙马化作玉龙,龙爪抓住老妪的手腕,龙息在她眼前凝成少年战死的画面 —— 但这次,画面里多了少年保护孩童的身影,“他的牺牲不是痛苦,是守护,怎能忘记?” 墨玉在龙息中渐渐裂开,露出里面的真相:老妪原是战乱中的幸存者,因过度悲痛,与忘忧泉的灵气结合,化作 “忘川妪”,想用遗忘抚平所有伤痛,却不知记忆的重量正是前行的力量。

五圣的法宝同时发力,金箍棒的金光、钉耙的火焰、宝杖的黑雾、青莲剑的青光、玉龙的寒气在古井上空汇成个巨大的 “忆” 字。金光穿透暗河,照得每个柳叶上的人影都睁开眼睛,他们迷茫片刻后,眼中渐渐恢复神采,想起了自己的名字,自己的过往,自己坚守的信念。

忘川妪的墨玉彻底碎裂,老妪的身影在青光中渐渐透明,暗河的水流开始退去,露出底下的青石板,石板上刻满了被遗忘的名字,每个名字旁边都刻着简单的故事:“张三,救过落水孩童”“李四,守了三十年灯塔”……“原来…… 该忘的是仇恨,不是记忆……” 老妪的声音越来越轻,化作滴清水落入古井,井水瞬间变得清澈,倒映出满天星辰。

百姓们醒来时,发现自己站在熟悉的街道上,虽然想起了痛苦的过往,眼中却多了份坚定。有个老兵对着皇城方向敬礼,他想起了战死的战友;有个妇人抚摸着胸口的玉佩,她想起了失散的丈夫;有个孩童捡起地上的柳叶,他想起了祖母教他唱的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