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西游记之逆行东土记 > 第67章 陈家庄里现旧影 执念幻化成心魔

第67章 陈家庄里现旧影 执念幻化成心魔(2 / 2)

悟空收起金箍棒,看着桃树花瓣上的 “忘” 字,突然将怀中的铜镜放在桃树根部:“留着吧,让它提醒这里的人,伤痛是用来跨过的,不是用来背着的。”

八戒摘下个桃子,咬了一大口:“真甜!比回忆里的甜多了!” 他的钉耙上,粉红火焰渐渐化作桃花的形状,与桃树的花瓣相映成趣。

沙僧的降妖宝杖立在桃树旁,杖头骷髅的眼眶里,第一次映出了桃花的倒影,不再是空洞的黑暗。“前面快到两界山了。” 他望着东方,声音里带着期待,两界山的东边,就是大唐的土地。

唐僧将通关文牒展开,上面的鲤鱼印记旁,多了个桃花印记,与之前的印记组成个 “生” 字。他望着渐渐恢复生机的村庄,突然觉得,东归之路不仅是带回真经,更是帮世人解开伤痛的枷锁。“走吧,别让长安等太久。”

五圣离开陈家庄时,桃树的花瓣纷纷飘落,落在他们的肩头,像是在为他们送行。村民们在桃树旁重建家园,孩童们围着桃树嬉戏,老者们坐在树下讲述着模糊的过往,却没人再沉溺其中,因为他们知道,最好的日子,是眼前的生活。

路过片荒原时,夕阳将五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悟空突然停下脚步,金箍棒指向远方:“师父,前面就是两界山了!” 远处的地平线上,山影巍峨,像道分隔天地的屏障。

八戒望着两界山,突然笑道:“过了这山,就是大唐地界了,俺老猪终于能闻到高老庄的味道了!”

沙僧也想起了长安:“不知道陛下还记不记得我们。”

唐僧望着两界山的轮廓,通关文牒上的桃花印记微微发烫。他想起这一路遇到的妖怪,书妖、星袍怪、声罗刹、蜈蚣精、机械怪、镜妖、忆魂妖、玄冰龟、还魂妖,他们的执念虽不同,却都源于对过往的放不下,对失去的过度渴求。或许,这就是东归路上最该带回的真经 —— 放下过去,珍惜眼前。

白龙马突然加快脚步,朝着两界山的方向嘶鸣,银鬃在夕阳下泛着金光,像是迫不及待要踏上归途。五圣的身影渐渐靠近两界山,山风呼啸,映着他们的倒影,也映着越来越近的长安城楼。东归之路还未结束,但他们的心境,早已在这一路的历练中,变得通透而坚定。

两界山的山脚下,个砍柴的樵夫正对着山路发愁,他的柴担上,挂着朵风干的桃花,与八戒钉耙上的火焰形状一模一样。悟空看到樵夫的瞬间,金箍棒突然轻颤,棒身映出的画面里,樵夫的面容与还魂妖的丈夫渐渐重合,只是眼神里多了份平和,少了份痛苦。

“看来,有些伤痛,注定要被新的生活抚平。” 唐僧的声音里带着释然,青莲剑上的铜镜映出樵夫过山的画面,山那边,个妇人正翘首以盼,眉眼间的温柔,与还魂妖放下执念后的释然如出一辙。

五圣的身影与樵夫的身影在两界山脚下交汇,过往与当下在此刻重叠,又向着未来延伸。东归的路还在继续,带着回忆,带着释然,带着对当下的珍惜,一步一步,走向长安,走向新的开始。

夜色降临时,五圣在两界山山脚下的破庙里歇脚。悟空生起的火堆旁,八戒正用钉耙烤鱼,沙僧在给白龙马刷毛,唐僧则借着月光翻看通关文牒,文牒上的印记在月光下闪闪发亮,像是在诉说着一路的故事。

“师父,明天过了两界山,咱们就到家了吧?” 八戒啃着烤鱼,含糊不清地问。

唐僧抬起头,望着窗外的星空,轻声道:“快了。但无论还有多远,只要我们在一起,每一步都是归途。” 他的目光落在三个徒弟身上,突然觉得,这一路的妖邪与考验,都只是为了让他们明白,最珍贵的不是抵达终点,是同行的情谊,是当下的每一刻。

两界山的罡风骤然收势,霜色月华碎作粼粼银鳞,每一片都镌刻着西行路上的旧影。那些曾灼痛人心的回忆,此刻却化作流淌的星河,将五圣的笑颜镀上温润的光晕。破庙檐角悬着的铜铃轻颤,与山风低吟、虫鸣浅唱相和,谱成一曲归乡的韶乐,裹挟着长安的灯火、东土的晨曦,在苍茫天地间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