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的身影在金光中渐渐消散,眉心的镜玉滚落在唐僧掌心,化作块普通的铜镜。“原来…… 我照见的不是虚妄……” 她的声音越来越轻,镜湖开始退潮,露出底下的溪谷,溪水潺潺,鱼虾畅游,还是他们歇脚时的模样。“是我自己…… 不愿相信……” 铜镜最后映出的,是那对恋人年轻时的画面 —— 男子为女子摘花,女子为男子拭汗,笑得那么真,那么甜。
镜妖消散的瞬间,五圣的身影落回溪边,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场梦。但悟空掌心的铜镜、八戒钉耙上的粉红火焰、沙僧宝杖上的裂纹、白龙马银鬃上的水珠、唐僧通关文牒上新添的镜形印记,都在证明那场战斗的真实。
“这镜子……” 悟空拿起铜镜,照出的不再是幻象,是只毛脸雷公嘴的猴子,虽然丑,却眼里有光。“留着吧,偶尔照照,省得忘了自己是谁。” 他把铜镜揣进怀里,金箍棒在地上敲出欢快的节奏。
八戒凑过来,抢过铜镜照了照:“嘿,俺老猪还是这么俊!” 他突然想起幻象里的桃花林,傻笑两声,“等取经完了,俺一定把高老庄的桃树种得比谁都好。”
沙僧用衣角擦拭着宝杖上的裂纹,杖头骷髅的眼眶里,第一次映出了笑容。“前面的路还长,我们走吧。” 他的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轻松,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唐僧将铜镜系在剑穗上,与双珠相映成趣。他望着溪水中五人的倒影,突然觉得,这取经路就像面镜子,照出他们的缺点,也映出他们的成长;照见过虚妄,更见证过真情。“东归之路,亦是归心之路啊。”
日头偏西时,五圣继续东行。路过片竹林,风吹叶响的声音像极了刚才的镜鸣,却不再让人心悸,反倒觉得亲切。悟空用金箍棒挑起片竹叶,放在嘴边吹起不成调的曲子,曲调里全是欢快;八戒跟在后面,时不时哼两句跑调的山歌;沙僧牵着白龙马,宝杖敲击地面的声响,与远处的晚钟渐渐合拍。
前路依旧有迷雾,有妖邪,但五圣的脚步却比以往更加踏实。因为他们明白,无论镜子照出什么,只要守住本心,就能分辨真伪;无论遇到什么幻象,只要彼此信任,就能携手破局。就像这镜妖的经历,它照见过太多虚妄,却最终被真实的温暖所感化,这或许就是东归路上,最该带回的真经 —— 相信真心,守护真情。
转过山坳,前方突然出现片村落,炊烟袅袅,犬吠鸡鸣,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孩童正在嬉闹,笑声清脆得像风铃。
“师父,咱们去村里化些斋饭吧?” 八戒的肚子又开始咕咕叫,眼睛盯着村里的炊烟,馋得直咽口水。
悟空翻了个白眼:“就知道吃!不过…… 俺也有点饿了。” 他挠了挠头,金箍棒在掌心转了转,“去看看也好,说不定能讨碗水喝。”
沙僧点了点头:“村里看起来很安宁,应该没有妖怪。” 他的降妖宝杖没有异动,杖头骷髅的眼眶里映着孩童的笑脸,显得格外温和。
唐僧望着那片村落,通关文牒上的镜形印记微微发烫。他想起镜妖最后的话,突然觉得,这些平凡的村庄,这些普通的百姓,才是世间最真实的风景。“走吧,我们去看看。”
五圣的身影渐渐走进村落,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与村里的炊烟、孩童的笑声、犬吠鸡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最真实、最温暖的画面。而他们的东归之路,还在继续,带着对真实的珍视,对真情的守护,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去。
村口晒谷场的石碾子突然吱呀转动,碾盘上未脱粒的稻穗里,滚出颗晶莹的露珠。露珠坠落的瞬间,映出五圣渐行渐远的背影,也映出了长安的城楼,在遥远的东方,静静地等待着他们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