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西游记之逆行东土记 > 第44章 黄风岭上风初定 旧劫新缘悟心动

第44章 黄风岭上风初定 旧劫新缘悟心动(2 / 2)

天庭的凌霄宝殿里,玉帝看着手中的千里眼,画面里五圣的身影渐渐远去。他轻轻叹了口气:“看来是我错了,妖也并非都是恶的,只要有一颗向善的心,就能找到自己的道。” 他下令解除对黄风岭的封禁,让那里的风能够自由地吹向远方,带去生机与希望。

五圣的身影消失在黄风岭的尽头,只有他们的笑声和脚步声,还在山岭里回荡。那些声音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而那座曾经的黄风岭,如今只剩下岭顶的避风台,在风中静静矗立,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风与心的故事。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五圣的背影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悟空的金箍棒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八戒的钉耙上还沾着些许蒲公英的绒毛,沙僧的降妖宝杖上泛着淡淡的青光,唐僧的青莲剑在鞘中轻轻鸣响,白龙马的蹄声清脆而坚定。他们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他们彼此扶持,心定风自定,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夜幕降临,五圣在一片旷野里停下休息。悟空找来些枯枝,生起一堆火,火光照亮了他们的脸庞。八戒从行囊里拿出些干粮,分给大家,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高翠兰做的防风粥。沙僧则在一旁打坐,闭目养神,宝杖放在他的身边,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唐僧翻开通关文牒,借着火光看着上面的字迹,脸上露出了坚定的笑容。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风声,声音轻柔而悠扬,像是在唱着一首古老的歌谣。悟空警觉地站起身,金箍棒握在手中。“大家小心,可能有情况。” 他说道。八戒也拿起钉耙,警惕地望着四周。沙僧睁开眼睛,宝杖在他的手中轻轻颤动。唐僧则将青莲剑拔出,剑光在夜色中闪着寒光。

过了一会儿,风声渐渐远去,并没有异常出现。五圣松了口气,重新坐回火堆旁。“看来是我们太紧张了。” 唐僧说道,将青莲剑收回鞘中。悟空也放下金箍棒,挠了挠头:“可能是吧,不过还是小心点好。”

八戒咬了口干粮,含糊不清地说道:“俺老猪才不怕什么风,想当年俺在黄风岭,什么样的妖风没见过。” 沙僧拍了拍八戒的肩膀:“师弟,现在我们是在取经的路上,不能像以前那样鲁莽了。” 八戒点了点头,不再说话,只是低头吃着干粮。

火渐渐小了,悟空添了些枯枝,火苗又重新旺了起来。他望着跳动的火焰,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黄风怪的故事,想起了他的赎罪与新生,突然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能够战胜多少妖怪,而是能够在错误中找到正确的方向,用自己的力量去弥补过去的过失。

唐僧看着悟空的样子,知道他又在思考人生了。“悟空,风有顺逆,人生也有祸福。” 唐僧说道,“我们取经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取得真经,更是为了在取经的过程中,修炼自己的定力,做到心定风自定。”

悟空闻言,眼睛一亮:“师父说得对!俺老孙以前太执着于对抗妖风,却忽略了内心的安定。以后俺会修炼自己的定力,做到心定风自定。” 他咧嘴一笑,露出了标志性的笑容。

八戒和沙僧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知道,悟空又成长了一步。火光照亮了他们的笑容,也照亮了他们前进的道路。在这个宁静的夜晚,五圣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他们知道,只要彼此在身边,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第二天清晨,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悟空已率先跃上青石,金箍棒在掌心转出一串火星。八戒揉着惺忪睡眼,嘟囔着把九齿钉耙往肩上一扛,衣角还沾着昨夜篝火的灰烬。沙僧默默将通关文牒收入行囊,脖颈间的骷髅念珠碰撞出清越声响,白龙马也打着响鼻,鬃毛在晨风中扬起细碎金芒。

朝霞如赤色绸缎铺满天际,细碎的光斑穿过枝叶,在五圣身上投下斑驳光影。悟空纵身跃上树梢,火眼金睛扫过茫茫前路,突然转身咧嘴笑道:“师父,前头有片湖泊泛着波光!” 唐僧轻捻佛珠,目光穿过氤氲晨雾,见远处湖泊如明镜镶嵌在山谷间,湖边的芦苇在风中轻轻摇曳,几只水鸟掠过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山间晨露未曦,沾湿了众人衣襟,却掩不住他们眼底的光芒。八戒的钉耙不时拨开挡路的藤蔓,惊起几只翠鸟;沙僧稳稳牵着马缰,马蹄踏碎落叶的脆响与潺潺溪流应和;悟空踩着筋斗云忽上忽下,金箍棒点在顽石上迸出火星,惊起林间松鼠乱窜。

当朝阳攀上云头,温暖的光瀑倾泻而下,为五圣镀上金边。唐僧抬手遮挡刺眼的光芒,却见光华中似有真经的梵文若隐若现。他忽然驻足,望着众人沾满尘土却坚定的面庞,恍然一笑:“阿弥陀佛,西行万里,所求真经早已在这并肩同行的岁月里,在这心定风自定的修行里。”

众人相视而笑,山间回荡着爽朗的笑声。前方蜿蜒的山道不知通向何方,可他们知道,只要心有所向,步步皆是灵山;只要初心不改,处处俱是真经。而黄风岭上的那片防风林,虽然刚刚长成,却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 “定力” 的种子,这颗种子将会伴随他们走过剩下的取经路,直到取得真经的那一刻。

黄风岭的晨曦中,那片由黄风怪种下的防风林愈发繁茂。树叶上的露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滴落在地上,汇成细小的溪流。溪水漫过岭顶的避风台,台面上突然浮现出模糊的纹路,渐渐勾勒出一个风的形状。

随着 “咔嗒” 一声轻响,石缝中钻出株嫩绿的芦苇,叶片舒展的弧度与当年黄风怪三股钢叉的轮廓如出一辙。草叶上滚动的露珠里,倒映着黄风岭万物生长的身影:松鼠在树枝间跳跃,野兔在林间奔跑,风精灵化作的清风拂过麦田,掀起层层金浪。

岭下传来樵夫的山歌,歌声粗犷而悠扬,惊起栖息在防风林里的黄莺。鸟群掠过湖面,翅膀煽动的气流让湖边的芦苇发出沙沙的声响,与山间的清泉声交织成奇妙的旋律。那株新生的芦苇在风中轻轻摇曳,叶片上的露珠折射出的光芒,竟与灵吉菩萨定风丹上的符文分毫不差,仿佛是天地间最和谐的共鸣。

这株在黄风岭避风台悄然生长的芦苇,叶片上还带着淡淡的松脂香,在晨露的浸润下泛着勃勃生机。它见证了黄风怪在佛光中放下执念的释然,目睹防风林守护山岭的虔诚,更记得唐僧捻着佛珠走过岭顶时,那声饱含定力的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