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中条烽火裂河山,奇兵暗度留生路
中条山的五月,本该是麦浪翻滚的时节,此刻却被炮火撕得粉碎。日军六个师团像黑色潮水,从东、北、西三个方向涌来,重炮旅团的炮弹呼啸着砸进国军阵地,把黄土坡炸成一个个焦黑的弹坑。
驻守中条山的国军第一战区部队,虽有十余万人,却在日军的立体攻势下节节败退。东路的垣曲被突破时,守军将士用刺刀与日军巷战,血流成河;北路的绛县阵地,战士们抱着炸药包与坦克同归于尽,却挡不住源源不断的日军;最惨烈的是西路,黄河渡口被日军封锁,想撤退的部队挤在滩涂上,被飞机轰炸扫射,尸身堆满了河岸。
“委员长的援军迟迟不到,弹药快打光了!”一个浑身是血的国军连长,靠在断墙边嘶吼。他身边的士兵不足百人,弹药只剩几排步枪弹,连饮用水都要靠雨水。远处,日军的“太阳旗”在硝烟中晃动,像催命符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
这便是历史上被称为“东方斯大林格勒”的中条山会战——日军集中优势兵力,以“彻底消灭中条山地区中国军队”为目标,用飞机、坦克、重炮撕开防线,再以快速纵队穿插分割,将国军逼入绝境。
云蒙山深处,李明远正对着电台沉默。耳机里传来的,是国军电台断断续续的呼救,夹杂着枪炮声和绝望的呐喊。他猛地摘下耳机,对通信兵说:“给各小队发报,立刻执行‘破壁’计划!”
“破壁”计划,是李明远早就定下的策略——趁日军主力胶着于中条山正面,派部队穿插到日军后方,打通一条从绛县到云蒙山的秘密通道,既能袭扰日军补给线,也能在国军溃退时,给他们留一条生路。
陈二牛带着两个团,像两把尖刀,悄悄插进日军的后方防线。他们避开大路,专走悬崖峭壁,遇到日军的巡逻队就用消音步枪解决,遇到炮楼就用火箭筒“点明”。有次在穿过日军的封锁线时,他们发现一队国军战俘被押着修路,立刻动手解救,三百多名战俘看到八路军的军装,当场就哭了:“终于有自己人了!”
“别愣着!”陈二牛给战俘们发了枪,“想报仇的跟我走,想回家的从这条小路走,山里有咱的人接应。”大部分战俘选择留下,跟着他去炸日军的弹药库。
赵大山的游击队则摸到了黄河渡口附近。日军正忙着轰炸国军撤退的船只,没留意芦苇荡里藏着的八路军。赵大山让人用“扒轨器”拆掉了渡口的铁路,又在日军的汽油库旁埋了三十颗“铁轨麻花”。深夜引爆时,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日军的十几辆油罐车被炸成火球,渡口的运输顿时瘫痪。
“就是现在!”李明远收到消息,立刻下令大部队出动。一万多八路军将士从云蒙山深处冲出,沿着陈二牛打开的通道,直扑日军的补给枢纽——闻喜县城。这里囤积着日军的粮食、弹药和药品,守军只有一个伪军团。
战斗打得异常顺利。火箭筒轰开城门,半自动步枪的火力压得伪军抬不起头,不到两小时就拿下县城。战士们打开仓库时,发现里面堆满了日军给前线准备的压缩饼干和罐头,还有几卡车的绷带和消炎药。
“把药品和一半粮食装上马车,送往前线国军阵地!”李明远指着地图上的绛县,“告诉他们,从这里往西,有咱的游击队接应,能绕开日军的封锁线。”
送粮队出发时,带队的国军军官红着眼圈:“李司令,你们真的……肯帮我们?”他之前听说过八路军和国军“摩擦”的事,没想到危难之际,竟是这支装备不如他们的部队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