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1937年的日子 > 第42章 遍地烽烟砺锐刃,星火渐成燎原势

第42章 遍地烽烟砺锐刃,星火渐成燎原势(2 / 2)

最绝的是南洼子的粮仓据点。那里驻着一个班的鬼子,守着刚从百姓那抢来的粮食。李明远让人半夜往据点扔了十几个“烟雾弹”——赵铁匠用硫磺和干辣椒做的,呛得鬼子抱着脑袋往出跑,正好撞进埋伏圈,被队员们用棍子打得鼻青脸肿,粮食全被运了回来,分给了各村的百姓。

“连长,这招太损了!”张猛扛着缴获的机枪,笑得直不起腰,“听说那据点的鬼子现在见了辣椒就发抖,吃饭都不敢放调料。”

李明远正在清点武器,桌上摆着新缴获的三挺歪把子、五十多支步枪、三百多发子弹,还有两箱罐头——是从一个鬼子运输小队手里“截”的。“损?”他拿起罐牛肉罐头,扔给旁边的小王,“对付豺狼,就得用猎枪。等咱把周边的据点都清干净,县城就是孤家寡人,到时候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

(四)

这天,狗剩从县城侦查回来,带回个消息:西南角的王家堡炮楼,守着的鬼子最近换了个小队长,叫田中,是个出了名的“酒蒙子”,每天傍晚都要带着两个卫兵去村里抢酒喝,把炮楼扔给四个伪军看守。

“这可是个好机会。”张猛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那炮楼里有鬼子的弹药库,我早就想去摸摸了!”

李明远却没立刻答应,翻看着狗剩画的炮楼地图:“炮楼有三层,弹药库在底层,门是铁皮的,得用炸药炸。田中虽然爱喝酒,但卫兵的枪法准,不能大意。”他指着地图上的村西头,“这里有片老坟地,适合埋伏,等田中去抢酒,就先收拾他,再回头端炮楼。”

半夜的王家堡,月色被乌云遮了大半。田中果然带着两个卫兵,醉醺醺地往村里走,手里还拎着个空酒葫芦,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日文歌。刚走到坟地边,突然从坟头后窜出几条黑影——是张猛带着的队员,手里的破甲棍带着风声砸过来。

“八嘎!”田中醉意醒了大半,拔刀就砍,却被张猛用步枪挡住,另一个队员趁机一棍砸在他后脑勺,这家伙哼都没哼就倒了。两个卫兵刚举枪,就被小王和大虎扑上去按住,短铳顶在脑门上,吓得赶紧扔了枪。

“快去炮楼!”张猛捆住三个鬼子,对队员们挥手。炮楼里的四个伪军正凑在一起赌钱,听见外面的动静刚想探头,就被从天而降的手榴弹炸懵了。队员们冲进炮楼,没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伪军,打开底层的弹药库一看——里面堆着整整二十箱子弹,还有五挺崭新的歪把子机枪,连油封都没拆!

“我的娘哎,这下发大财了!”大虎抱着子弹箱,激动得直哆嗦。张猛却盯上了墙角的一个木箱,打开一看,里面是十几颗掷弹筒炮弹,他赶紧盖好:“轻拿轻放!这玩意炸了,咱都得上天!”

(五)

消息传回南关,百姓们比过年还高兴。周镇长带着几个老人,抬着刚蒸好的馒头送到队部,张婶拉着李明远的手,眼泪直流:“李连长,你们可算替王家庄的百姓出了口气!那田中抢了张寡妇家最后一坛米酒,还把人推倒在地,作孽啊!”

李明远把馒头分给队员,自己拿起一个,咬了口:“婶子放心,以后这些狗东西再敢作恶,咱就打断他们的腿!”他看向晒谷场,那里已经堆不下缴获的武器,赵铁匠正带着几个百姓,往山神庙的地窖里搬弹药箱,一趟又一趟,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老马的伤好得差不多了,正教新兵们用掷弹筒。他架起缴获的掷弹筒,瞄准远处的土坡,“嗖”的一声,炮弹拖着尾焰飞出去,“轰隆”一声炸出个大坑。新兵们看得眼睛发亮,纷纷抢着要试。

“别急,”老马笑着说,“这玩意看着简单,得算准距离和风向,不然打不准还容易炸着自己。”他指着炮弹上的刻度,“看见没?这是射程表,三百米内,误差不能超过五米,不然就是浪费弹药。”

李明远站在土坡上,望着远处县城的方向。那里的炮楼还亮着灯,但周边的据点已经被拔掉了大半,就像砍树先除根,剩下的主干,迟早会被风吹倒。狗剩跑过来,手里拿着幅新画的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县城周边所有被拔掉的据点,像一串糖葫芦。

“叔,就剩最后三个了。”狗剩指着地图上的红点,“等拔掉这三个,咱就能打县城了吧?”

李明远摸了摸他的头,目光落在晒谷场的队员们身上。经过这些天的战斗,新兵们已经褪去了青涩,眼神里多了股狠劲和默契。大虎能熟练地用短铳打移动靶,小王的机枪打得又快又准,连最胆小的书生,现在也敢端着刺刀冲锋了。

“快了。”李明远说,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等咱把这三个据点拔掉,凑够足够的弹药,就让赵铁匠把那挺九二式重机枪装好,到时候,咱就敲开县城的大门,让鬼子和汉奸知道,这地盘,姓中不姓日!”

夕阳的金辉洒在南关的土地上,给武器堆镀上了层暖色。队员们的训练声、赵铁匠的打铁声、百姓们的谈笑声混在一起,像首充满力量的歌。李明远知道,现在的南关,就像一堆干透的柴,只要一点火星,就能燃起燎原大火,把所有的黑暗都烧干净。

他转身往队部走,步伐坚定。桌上的地图,已经被红笔圈得密密麻麻,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圈——县城。那里,将是他们的下一个战场,也是终结一切苦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