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1937年的日子 > 第2章 冻土下的新芽

第2章 冻土下的新芽(1 / 2)

第二章 冻土下的新芽

松火燃到后半夜,渐渐弱了下去,只剩一堆暗红的余烬。李明远往火塘里添了块松节,火星子“噼啪”爆开,映得洞壁上的人影晃了晃。英子抱着雪球蜷缩在草堆里,呼吸均匀,红头绳松松地系在腕上,随着呼吸轻轻起伏。

洞角传来一阵压抑的咳嗽,是张大爷。老人咳得直不起腰,苏老师赶紧摸出白天抢来的药,倒出两粒塞进他嘴里:“含着,这是鬼子药箱里的,管咳嗽管用。”

张大爷含着药,喘了半天才缓过来,拉着李明远的手低声说:“李小子,我刚才做了个梦,梦见地里的麦子发芽了……你说,这雪再下下去,麦子会不会冻坏?”

李明远心里一沉。他知道,张大爷的三亩麦田是全家的指望,去年秋天播的种,就盼着开春能有收成。可这雪下了快半个月,冻土冻得比石头还硬,别说发芽,能不能保住种子都难说。

“大爷您放心,”李明远拍了拍他的手背,“等雪一停,咱们就组织人去破冰松土,肯定能保住麦子。”话虽这么说,他心里却没底——他穿越前在书上看过,1945年的春旱来得凶,若是雪化后紧跟着大旱,这一季的收成就悬了。

洞外忽然传来“咯吱咯吱”的踩雪声,老郑提着枪从洞口探进头来,脸上沾着雪:“李大哥,外面雪小了!我瞅着天边泛白,估计天亮能停!”

英子被惊醒,揉着眼睛坐起来,怀里的雪球也跟着抬起头,“汪”了一声。她把小狗往怀里紧了紧,看向李明远:“那是不是能去看看藏粮的地窖了?苏老师说地窖离鬼子撤退的路线近,得赶紧挪。”

苏老师已经起身,正借着余烬的光清点物资:“清点得差不多了,三十袋小米,十五件棉衣,还有八箱罐头。老郑,你带两个人去地窖那边探路,要是安全,我们就分批搬。”

老郑应着,刚要走,洞外又响起脚步声,这次更急,像是有人在跑。一个年轻小伙跌跌撞撞冲进来,棉鞋上全是泥雪:“李大哥!不好了!鬼子……鬼子没往南撤,他们绕到东边去了,好像要抄咱们的后路!”

李明远心里“咯噔”一下——果然没那么简单。他立刻站起身:“东边是乱石坡,那里藏着咱们的伤员!”

英子已经把雪球塞进草堆,抓起墙角的砍刀:“我跟你去!”

“不行!”李明远按住她的肩膀,“你留在洞里,守着老人孩子和物资。苏老师,您带乡亲们从暗道转移,往西边的溶洞走,那里隐蔽。老郑,跟我去乱石坡!”

“我也去!”张木匠扛着锛子跟上来,“我熟路,乱石坡的石头缝能藏人!”

一行五人冲出石洞,雪果然小了,天边泛起鱼肚白,却更冷了,风刮在脸上像刀割。李明远深一脚浅一脚地往乱石坡跑,心里急得发慌——那里住着三个腿伤的伤员,都是上次炸桥时被鬼子的炮弹炸伤的,根本跑不动。

快到坡底时,忽然听见一阵枪响,夹杂着鬼子的叫喊。李明远心里一沉,加快脚步往上爬,爬到半坡,看见两个鬼子正把一个伤员往担架上拖,另一个鬼子举着枪对着蜷缩在石头后的另外两人。

“放下他!”李明远举枪射击,子弹擦过鬼子的胳膊,那鬼子惨叫一声,松开了担架。老郑趁机扔出颗手榴弹,“轰隆”一声,炸得鬼子慌忙躲闪。

“快!把人扶起来!”李明远大喊着冲上去,挥枪托砸倒一个鬼子,张木匠的锛子也没闲着,一下劈在另一个鬼子的背上。混乱中,李明远忽然瞥见坡顶有个黑影一闪,他心里警觉,刚要提醒,一颗子弹“嗖”地擦过他的耳朵,打在旁边的石头上,迸出火星。

“有狙击手!”老郑拽着他往石头后躲,“是鬼子的神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