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声渐渐远去,李明远这才敢大口喘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他不知道是谁帮了自己,但这突如其来的“豆腐脑”,无疑是救了他一命。
等外面彻底安静下来,他才敢从屋里出来。夜色已深,城隍庙方向隐隐传来钟鸣,他辨了辨方向,朝着后街摸去。
城隍庙后街比别处更破败,墙根下堆着垃圾,散发着酸臭味。三号院的门虚掩着,门口果然挂着个褪色的旧灯笼,被风吹得轻轻摇晃。
李明远敲了敲门,按照王老先生教的暗号,轻叩三下,停顿一下,再叩两下。
门开了条缝,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探出头,警惕地看了看他:“你找谁?”
“老人家,我找王老先生,说好了来买他那本《论语》的。”李明远报出暗号——王老先生说过,若有急事,就提“买论语”。
老太太这才把门打开,低声说:“快进来!王先生等你半天了!”
院子里黑乎乎的,只有堂屋亮着一盏油灯。王老先生正坐在炕沿上,手里攥着旱烟杆,眉头拧成个疙瘩。看到李明远,他猛地站起来:“李同志,你可算来了!刘老板被抓的事,我们听说了……”
“老先生,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李明远打断他,“鬼子全城搜捕,我们必须今晚就走!您联系上其他人了吗?”
王老先生叹了口气:“联系上了三家,一共十二个孩子,都藏在柴房呢。可……可城门盘查得紧,怎么出去啊?”
李明远想起年轻人的话:“我知道有条路,西城墙根的排水口。刘老板说已经安排人接应了。”
“排水口?”王老先生皱起眉,“那地方窄得很,又脏又臭,孩子们能钻过去吗?”
“总比落在鬼子手里强!”李明远咬了咬牙,“现在就走,再晚就来不及了!”
王老先生点了点头,对老太太说:“老婆子,去叫孩子们,咱们走!”
老太太擦了擦眼角,转身进了柴房。很快,十几个孩子排着队走了出来,最大的不过十岁,最小的才五六岁,一个个瞪着大眼睛,脸上带着恐惧,却没人敢哭出声。
“都跟着李叔叔,别说话,别掉队。”王老先生摸了摸一个小女孩的头,声音发颤。
李明远心里一酸,蹲下来对孩子们笑了笑:“别怕,叔叔带你们去个安全的地方,那里有好多小朋友,还有白面馒头吃。”
孩子们怯生生地点点头,紧紧攥着衣角。
一行人借着夜色,像影子似的溜出了三号院。刚走到巷口,就看见远处有手电光扫过来——是巡逻队!
李明远赶紧把孩子们往墙根拉,自己挡在前面。王老先生也紧张地攥住了旱烟杆。
手电光越来越近,一个伪军的声音骂骂咧咧地传来:“他娘的,这破地方连个人影都没有,哪有什么八路……”
李明远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手心全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