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青史素心:帝王枕上月 > 第181章 编织初试,星图异动

第181章 编织初试,星图异动(1 / 2)

远离“沉寂回廊”那令人压抑的死寂与规则坟场,曦在广袤而相对“正常”的虚空中寻觅良久,最终潜入了一颗流浪行星的地核深处。这里并非绝对安全,但厚重的岩层与行星本身的磁场能提供不错的遮蔽,加上他布下的层层隐匿符文,暂时足以作为消化收获的临时据点。

地核深处,高温高压,但对于如今的曦而言,这些已是寻常。他盘膝坐于一片以力量撑开的稳定空间内,首要任务,是平复逻辑闭环殉爆带来的灵魂震荡与规则反噬。初光誓约流淌出温和的秩序之力,配合坐标本身的稳定性,花费了不少时间,才将那股源于“归零”的残余悸动彻底抚平。

待状态重新稳固,他便将全部心神,沉浸入灵魂中那份崭新的传承——“万法编织术”的基础篇章。

意识沉入的瞬间,他仿佛被抛入了一片由无数流光溢彩的“规则丝线”构成的浩瀚海洋。这些丝线,代表着宇宙间各种基础与高阶的法则:引力的拉扯、电磁的流转、强核力的凝聚、弱核力的衰变、空间的延展、时间的流逝……甚至还有一些更为抽象,涉及命运、因果、概念定义的线条,它们相互交织、碰撞、共鸣,构成了现实万象的底层图谱。

“织法者”的传承,并非强行赋予他掌控这些规则丝线的力量,那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其基础篇章所能及。它更像是一本厚厚的“规则识别与基础交互指南”,教导他如何更清晰地去“看见”这些丝线,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与脉络,并学习最基础、最无害的几种“编织”技巧——比如,如何轻柔地拨动一根空间丝线,实现更精妙的短距闪烁;如何引导能量丝线更高效地汇聚,减少不必要的逸散;甚至如何利用某些概念丝线的共鸣,进行更隐蔽的信息传递或感知屏蔽。

这与万象源点坐标那霸道而本源的“定义”与“记录”权能截然不同。坐标之力,如同皇帝的敕令,一言可定法,直接修改局部规则。而“万法编织术”则更像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织工,在尊重布料(现有规则)本身质地的前提下,通过巧妙的穿插、打结、牵引,编织出想要的图案(效果),过程更温和,更精细,消耗相对较小,且不易引发规则层面的剧烈反噬或引来某些存在的过度关注。

“相辅相成……”曦心中明悟。坐标之力用于应对极端情况,进行根本性的规则定义与对抗;而编织术则适用于日常、侦查、精细操作与持久战。两者结合,他的手段将变得更加全面与灵活。

他尝试着依照传承中的法门,调动一丝灵魂之力,小心翼翼地探向周围虚空中最“温顺”、最基础的能量流转丝线。起初,他的“触感”笨拙而僵硬,如同幼儿第一次拿起绣花针,那些无形的丝线在他意念下纹丝不动,甚至有些排斥。但他耐心十足,一遍遍调整着灵魂波动的频率,模拟着传承中描绘的那种“共鸣”与“引导”。

不知失败了多少次后,终于,他感觉到一丝极其微弱的、原本散逸向四周的地热能量,在他的意念牵引下,稍稍改变了方向,更集中地汇聚到他撑开的这片稳定空间内。

成功了!

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丝能量引导,距离“编织”出任何实际效果还差得远,但这标志着他在“万法编织术”的道路上,踏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这种对规则更细腻的感知与互动,让他对自身力量、对周围环境的理解,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在初步掌握了编织术的入门感应后,曦将注意力转向了那缕被加密的“异常坐标”。

这信息极其隐晦,如同隐藏在无数嘈杂噪音中的一段独特旋律。他调动坐标的“记录”权能对其进行深度解析,同时尝试运用刚刚领悟的编织术技巧,去梳理其外围那些混乱的、起到屏蔽作用的规则乱码。

过程缓慢而艰辛。织法者留下的加密手段极为高明,涉及多种规则层面的嵌套与悖论锁。若非他身负坐标,又得了编织术传承,恐怕连门径都摸不到。

时间在地核深处悄然流逝。曦心无旁骛,全部心神都沉浸在对这缕坐标的破解之中。坐标之力负责强行“记录”其结构,编织术的技巧则如同最灵巧的钥匙,试探着那些规则锁扣的节点。

终于,在不知尝试了多少次组合后——

咔哒。

一声并非真实存在,而是源于规则层面的轻响,在意念中回荡。

最后一道加密屏障,被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