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巴清传奇:丹砂与权谋 > 第175章 【谋反案篇】鼎书现世

第175章 【谋反案篇】鼎书现世(2 / 2)

她小心翼翼地翻开最后一页,顿时愣住了 —— 这一页并非青铜薄片,而是用一种透明如冰的材质制成,边缘嵌着一圈细密的汞线,中间

着一幅奇异的影像。初看时模糊不清,待她将指尖的血珠滴在上面,影像突然如潮水般清晰起来。

画面中是一根金色的长杖,约莫一人高,杖身刻着繁复的纹样:下方是两个头戴五齿高冠、耳佩三角形耳坠的人头像,中间是两头相向的鸟和两背相对的鱼,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叠压着一支箭状物,顶端嵌着一枚圆形玉璧,玉璧上刻着与《鼎嗣录》扉页相同的甲骨文

字。更令人震惊的是,杖身中段刻着几个祭祀场景,有的人手举青铜鼎,有的人手持盛满水银的容器,容器上赫然印着巴氏家族的丹砂矿洞标记。

这是...... 三星堆金杖! 墨翟去而复返,身上已换了套矿工的粗布衣裳,他看到影像时失声惊呼,机关城的《墨子?备城门》补编中记载,古蜀有金杖,长丈四,刻神人鸟兽,与殷商玄鸟图腾同源,传说是禹帝分九州时所赐。

巴清的指尖触到透明材质,臂上巫纹突然爆发出耀眼的红光,影像中的金杖竟也随之亮起,杖身的鸟纹与她巫纹中的玄鸟产生共鸣,仿佛要从影像中飞出。她能清晰地感觉到,一股熟悉的力量从影像中传来,与她血脉中的汞脉之力遥相呼应。

这不是画作,是殷商的

血影术

巴清仔细观察透明材质,发现里面嵌着极细的青铜丝,是以活人鲜血混合丹砂水银,将影像拓印在硝石与树脂制成的薄片上,需以纣嗣血脉为引才能显现。 她再次滴入血珠,影像突然放大,杖身的纹样变得更加清晰 —— 玄鸟的羽翼上刻着与九鼎残件相同的云雷纹,鱼的鳞片上印着细小的甲骨文 ,而那支箭状物的末端,竟刻着 纣女清 三字。

墨翟凑上前来,声音因震撼而沙哑:难道这支金杖,是帝辛庶女带到蜀地的?那些祭祀场景,会不会是在举行鼎合仪式?

巴清心中掀起惊涛骇浪。她想起祖父留下的手记中写道:巴氏先祖曾与古蜀结盟,以丹砂换青铜,共护神器。 如今看来,这神器便是九鼎与金杖。影像中的水银容器与她家族的器具一模一样,祭祀者的服饰上也有丹砂纹样,足以证明殷商与古蜀不仅有文化交流,更在共同守护九鼎的秘密。

就在这时,青铜匣突然发出

的鸣响,里面的《鼎嗣录》与影像中的金杖产生共鸣,汞线泛着银光,在匣底凝成一道细小的箭头,直指西南方向 —— 那正是三星堆的位置。金杖一定藏在三星堆的祭祀坑中。 巴清激动地说道,影像中的祭祀场景背景,与商队带回的青铜面具上的纹路相同,那里定是殷商太庙的遗址所在!

墨翟却面露忧色:巴主,三星堆位于蜀地深处,如今李斯余党、楚巫旧部都在追查九鼎线索,更别提始皇陛下也对蜀地虎视眈眈 —— 去年他还派了数千人去蜀地开采丹砂,名为采砂,实则是在寻找九鼎。我们若贸然前往,无异于自投罗网。

巴清沉默了。她清楚墨翟所言非虚。始皇对九鼎的执念深入骨髓,当年为了夺取周鼎,竟不惜发兵十万围攻洛邑。若是让他知晓三星堆金杖与九鼎的关联,定会倾尽全国之力夺取,到时候不仅金杖难保,蜀地百姓也会惨遭战火。

【四:秘影追踪,鼎脉暗连】

巴清将《鼎嗣录》重新收入青铜匣,用丹砂在匣身画了个隐秘的符号 —— 那是巴氏家族的矿洞标记,唯有族中核心成员才能辨认。我们不能贸然前往,但必须查明金杖的下落。 她看向墨翟,你立刻返回机关城,让墨玄巨子调派擅长潜行的弟子,乔装成矿工潜入三星堆附近的祭祀坑遗址。

她从袖中取出一枚青铜符,符上刻着巫纹与墨字的结合图案,边缘嵌着细碎的丹砂:这是用我的血混合郁山丹砂制成的

鼎脉符 ,若找到金杖或九鼎残件,只需将符贴在上面,我便能感应到确切位置。 她顿了顿,补充道,蜀地的丹砂矿洞中有我的暗线,可提供食宿和掩护,暗号是

丹砂红,水银清

墨翟接过青铜符,郑重地收入怀中:巴主放心,弟子定会办妥。只是...... 蒙恬将军那边,是否要透露些线索? 他犹豫着说道,前日巡查时,我发现李信的队伍中有楚巫的奸细,蒙将军似乎并不知情。若是能让他知晓楚巫的阴谋,或许能借禁军之力牵制他们。

巴清摇头,眼神复杂:蒙恬忠于始皇,而始皇想要的是九鼎的力量,并非守护它。 她抬手抚摸臂上巫纹,当年我家族为始皇提供水银,助他修建陵墓,可他仍对我们处处提防,甚至派人监视怀清台。若是让他知晓金杖的秘密,定会将其据为己有,用九鼎之力巩固皇权,到时候天下百姓只会更苦。

她想起三个月前,始皇召她入宫,指着一幅巨大的舆图说:待朕集齐九鼎,便以水银灌四海,以青铜铸九州,让大秦江山永世不朽。 当时她便明白,始皇想要的不是九鼎的守护之力,而是统治天下的霸权。

就在这时,据点外传来墨家暗哨的信号 —— 三长一短,代表 禁军异动,速撤。巴清迅速将青铜匣藏入暗格深处,再用石砖盖住,墨翟则钻进密道,消失在黑暗中。片刻后,李信再次带着士兵闯入,这次他手中多了一份明黄色的圣旨,上面盖着始皇的玉玺。

巴清大人,陛下有旨,命您即刻返回咸阳,主持骊山陵墓的水银灌注仪式。 李信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陛下说,陵墓的

百川江河

已初具雏形,需您亲自调配水银,确保万无一失。

巴清心中一沉。骊山陵墓的水银灌注本是下月才开始,始皇突然提前召她回去,定是察觉到了什么。或许是李信汇报了她与墨家的接触,或许是赵高在一旁煽风点火。但她深知君命难违,尤其是这位一统天下的帝王,若是抗旨,不仅自己性命难保,整个巴氏家族都会受到牵连。

臣女遵旨。 她躬身领旨,指尖却悄悄将一枚丹砂标记弹在地上 —— 那是给墨家暗哨的信号,告知他们自己已被监视,需暂缓行动。

离开太白山时,巴清回头望了一眼据点的方向,晨雾已散,阳光洒在石墙上,却照不进隐秘的暗格。她心中暗暗立誓:无论前路多么艰难,她都要找到三星堆金杖,集齐九鼎残件,绝不能让这传承千年的神器落入始皇手中。她袖中的鼎脉符微微发烫,与千里之外的三星堆金杖产生着无形的共鸣,仿佛在诉说着跨越千年的盟约。

咸阳宫的章台殿内,烛火通明。始皇站在巨大的舆图前,手中把玩着一枚青铜鼎耳残片,残片上的云雷纹与巴清臂上的巫纹隐隐呼应。巴清果然没让朕失望。 他低声自语,眼中闪过贪婪的光芒,《鼎嗣录》、金杖、九鼎...... 所有的秘密,终究会属于朕。

殿外,赵高躬身禀报:陛下,李斯余党赵竭已招供,承认与楚巫勾结,欲夺取巴氏丹砂矿脉,以炼水银激活九鼎。他们还说,三星堆有能操控鼎器的神器。

始皇冷笑一声,将鼎耳残片重重拍在案上:传朕旨意,命蒙恬率三万精兵进驻蜀地,封锁三星堆周边百里,任何出入者格杀勿论。再传旨巴清,三日之内必须抵达骊山,若敢延误,便将怀清台夷为平地!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冰冷,告诉她,若是乖乖交出九鼎秘密,朕便封她为

丹砂侯 ,世袭罔替;若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朕不介意让巴氏的丹砂矿洞变成坟墓。

赵高连忙躬身领旨,退出殿外时,眼角的余光瞥见舆图上的三星堆位置,已被红笔圈出,旁边写着四个小字:金杖在此。

夜色渐深,巴清的车马行驶在前往咸阳的路上。她掀开窗帘,望着天边的星辰,臂上巫纹与袖中鼎脉符同时发烫。她知道,一场围绕九鼎、金杖与血脉的博弈,已在无声中拉开序幕。三星堆的金杖在等待它的传承者,九鼎的残魂在呼唤它的守护者,而她,既是纣嗣血脉的延续,也是巴氏家族的掌舵人,注定要在这场博弈中扛起所有的责任。

车窗外,丹砂矿洞的方向传来隐约的钟声,那是家族的报平安信号。巴清轻轻抚摸着袖中的鼎脉符,心中默念:先祖,您放心,我定会守护好九鼎与金杖,守护好这天下苍生。

而那卷藏在太白山墨家据点的《鼎嗣录》,最后一页的金杖影像仍在泛着微光,杖身的玄鸟图腾与千里之外的巫纹遥相呼应,仿佛在诉说着一个跨越千年的秘密 —— 当纣嗣血脉觉醒,当金杖重现人间,当九鼎重归完整,天下将迎来新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