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巴清传奇:丹砂与权谋 > 第174章 【谋反案篇】赤霄兵谏

第174章 【谋反案篇】赤霄兵谏(1 / 2)

骊山的暮色如泼墨染透苍穹,将北麓的松柏镀成墨色剪影。千余顶玄色军帐沿温泉谷口铺开,帐檐垂落的铜铃在无风的空气中纹丝不动,唯有帐前竖起的赤霄战旗微微震颤 —— 猩红绫罗上用朱砂绣就的玄鸟衔剑图腾,与巴清臂上巫纹同出一源,在残阳下泛着暗哑红光。

帐内,巴邑的手掌抚过赤霄剑的剑鞘,汞铜铸就的鞘身泛着冷润光泽,上面镶嵌的七枚绿松石正随他的脉搏轻轻发烫。这位巴清的小叔子身着秦制玄甲,甲片按 “前胸横编、背部反缀” 的规制叠压,147 片甲叶在他起身时发出细碎的铿锵声。案上摊开的绢帛地图已被指腹磨得起毛,咸阳城的轮廓被红笔圈出三道弧线,最内侧的朱砂点正是章台殿。

“将军,探马回报,咸阳宫增派八千禁军驻守章台殿,蒙恬将军亲率虎贲军列阵宫门!” 副将魏驰单膝跪地,甲胄上的霜气尚未散尽,“李斯余党赵竭在朝堂煽动,说赤霄军是‘殷商余孽私兵’,还拿去年巴主资助长城的丹砂账册做文章,诬陷咱们截留军需养兵。”

巴邑猛地攥紧剑柄,指节发白。他望着帐外渐沉的暮色,眼前浮现出半月前巴清离咸阳时的背影 —— 玄色披风扫过丹陛的刹那,左臂巫纹曾闪过一瞬红光。那时他便觉不安,如今果然应验。“传令下去,全军列阵!” 巴邑的声音撞在帐壁上,震得铜铃轻响,“赤霄军是陛下亲封的护矿军,今日陈兵骊山只为请愿,若禁军阻拦,只许防御,不得先动兵刃!”

他走到帐口,掀起厚重的毡帘。暮色中,五千士兵已开始集结,人人身着浸过汞液的鞣制皮甲,手持玄铁长枪,枪尖映着最后一缕天光。这支军队本是巴清为守护蜀地丹砂矿脉组建,三年前始皇巡幸巴郡时亲赐 “赤霄” 之名,允许其配备制式弩机。此刻士兵们的发髻都按秦制绾在脑后,尖顶介帻下的眼神却透着决绝,不少人腰间还挂着巴清赏赐的丹砂护身符。

“将军快看!” 魏驰突然指向阵前的帅旗,声音带着惊颤。

巴邑抬眼望去,只见那面丈高的赤霄战旗突然无风自动,猩红绫罗剧烈翻卷,玄鸟衔剑的图腾竟在抖动中渐渐模糊。无数金色纹路从旗面深处渗出,如活物般交织缠绕,最终凝成一个清晰的卦象 —— 上坤下乾,六爻分明,正是《周易》中的泰卦。卦象成形的刹那,战旗发出低沉的嗡鸣,与地底深处的龙脉产生共鸣,脚下的土地微微震颤,帐前的铜铃突然齐齐作响。

【一:骊山歌哭,赤霄举旗】

夜幕彻底笼罩骊山时,五千赤霄军已列成严整的方阵。前排士兵手持长戈,戈刃斜指地面,在火把映照下泛着寒光;后排的弩兵肩扛改良连弩,弩机上的青铜部件雕刻着墨家符文。军阵中央的帅旗下,巴邑按剑而立,目光扫过士兵们甲胄上的霜痕 —— 为赶在天明前进逼行宫,他们已昼夜奔行了两百里。

“兄弟们!” 巴邑的声音透过寒风传遍阵中,玄甲上的甲片因他的动作轻轻碰撞,“巴主十五年前接管巴郡,将贫瘠矿场变成大秦丹砂命脉;三年前长城告急,她捐出百万家产资助军需;上月巫峡之行,更是以血脉守护龙脉!如今李斯已死,余党却诬陷她谋反,咱们能坐视不理吗?”

“不能!” 士兵们齐声高呼,声浪震得山谷回声阵阵。前排的老兵陈武猛地将长戈顿在地上,戈柄撞击岩石的声响格外清脆:“俺爹是巴主救的!当年矿难被困三日,是巴主带着墨家弟子炸开矿道!今日谁敢动巴主,先踏过俺的尸体!”

陈武的呼喊点燃了全军情绪,“还巴主清白” 的呼声此起彼伏,长枪敲击地面的声响如惊雷滚过山谷。巴邑抬手示意安静,目光落在战旗上的泰卦卦象上 —— 金色纹路此刻愈发清晰,竟有细碎的金光从卦象中飘落。

随军的墨家弟子墨翟快步上前,他怀中的青铜罗盘指针正疯狂转动:“将军,此乃泰卦‘天地交而万物通’之象!” 墨翟指着卦象解释,“上坤为地,下乾为天,天地异位却能交感相通,正应‘上下交而其志同’之理。这是天命昭示巴主清白,此战必能成功!”

话音刚落,战旗的嗡鸣突然拔高,泰卦卦象竟脱离旗面,化作一道金色光柱直冲云霄。光柱穿透云层的瞬间,骊山深处传来隐约的龙吟,温泉谷的泉水突然泛起涟漪,冒出的热气在夜空中凝结成白雾,竟也勾勒出细碎的卦纹。

“天命!这是天命!” 士兵们激动得热泪盈眶,不少人跪倒在地,对着光柱叩拜。巴邑望着那道贯通天地的金光,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 —— 出发前他还担忧兵谏会坐实谋反罪名,此刻却突然明白,巴清留下的战旗本就以殷商巫纹绣成,能与龙脉共鸣,这卦象正是她血脉与天命的印证。

“全军开拔!目标骊山行宫!” 巴邑长剑出鞘,剑刃划破夜空,“若遇禁军阻拦,便让他们看看天命之兆!”

赤霄军方阵缓缓移动,如一条黑色巨龙穿梭在山间小道。火把的光芒连成数百丈长的火龙,照亮了沿途的松柏与岩石,也惊动了驻守行宫的禁军。当军阵抵达行宫南门时,只见两排禁军已列成防线,弩箭上弦,戈矛如林,为首的禁军统领李信身着双层铠甲,甲片边缘鎏金,显然是皇室亲军制式。

“巴邑!你擅离职守,率军逼宫,已是谋反之罪!” 李信的声音透过寒风传来,手中的长剑直指巴邑,“陛下有旨,立刻解散军队,孤身入见,否则格杀勿论!”

巴邑勒住战马,战旗在他身后猎猎作响,泰卦卦象的金光将他的身影镀成金色:“李统领,我等并非谋反,只是为巴主请愿!李斯余党伪造血书,诬陷忠良,你难道看不见天命昭示吗?”

李信顺着他的目光望向战旗,脸色骤变。但他很快回过神,厉声喝道:“此乃妖术惑众!巴清擅长殷商巫术,定是她暗中作祟!再不退兵,休怪我下令放箭!”

禁军士兵立刻将弩箭对准赤霄军,弓弦绷紧的声响在夜空中格外刺耳。赤霄军的弩兵也迅速举弩回应,双方剑拔弩张,空气仿佛凝固在这一触即发的瞬间。

【二:章台烛影,帝心如渊】

章台殿内,烛火摇曳,将始皇的身影投在巨大的屏风上。玉案上摊着李斯的血书,“巴清勾结六国残党,断巫峡龙脉以乱天下” 的字迹被烛火照得忽明忽暗。始皇身着玄色龙袍,腰间的白玉带钩雕刻着夔龙纹,他指尖敲击玉案的频率越来越快,殿内的百官噤若寒蝉,连呼吸都放得极轻。

“陛下,巴清谋反罪证确凿!” 廷尉府左监赵竭突然出列,跪地叩首,他的朝服上还沾着夜露,显然是刚从宫外赶来,“赤霄军擅自离境,陈兵骊山,这便是最直接的反证!臣恳请陛下即刻下令,命蒙恬将军剿灭叛军,诛杀巴清以正国法!”

赵竭的话音刚落,楚系官员立刻纷纷附和,“诛杀谋反者” 的呼声在殿内此起彼伏。始皇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蒙恬身上 —— 这位将军身着铠甲,甲片上还带着征尘,显然刚从宫门防线赶来。

“蒙恬,你怎么看?” 始皇的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蒙恬上前一步,行稽首礼后沉声答道:“陛下,赤霄军虽有兵谏之举,但尚未伤及一兵一卒,不宜贸然定性为谋反。”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赵竭,“巴主供应的水银已填入骊山陵墓地宫,长城所需丹砂仍需她统筹调度。此时诛杀巴清,恐误国家大事。”

“蒙将军此言差矣!” 赵竭立刻反驳,“巴清手握丹砂命脉,私养五千精兵,早已是心腹大患!李斯大人正是发现她与六国残党通信,才被灭口!今日不除,他日她必效仿吕不韦,祸乱朝纲!”

“赵大人可有证据?” 蒙恬反问,“所谓通信之物何在?巴主在巫峡守护龙脉之事,已有墨家弟子回报,龙脉完好无损,何来断脉之说?”

两人当庭争辩起来,楚系官员与蒙恬所属的军功集团互相指责,殿内一片混乱。始皇猛地一拍玉案,龙袍下摆扫过案上的青铜酒樽,酒液洒在血书上,将 “谋反” 二字晕染得愈发狰狞。

“够了!” 始皇的怒吼让殿内瞬间安静,“蒙恬,你立刻率虎贲军前往骊山,严密监视赤霄军动向,没有朕的命令,不准开战!”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如刀,“再派使者去见巴清,命她即刻回宫!若敢抗旨,便坐实谋反罪名!”

蒙恬躬身领旨,转身离去时,余光瞥见赵竭嘴角闪过一丝阴笑。他心中暗叹,这场风波绝非简单的诬陷,李斯余党显然早有预谋,而陛下的猜忌,正是他们可乘之机。

使者快马加鞭赶往巫峡方向时,巴清正行至灞水西岸。她身着玄色披风,披风下摆已被露水打湿,左臂巫纹的灼痛感越来越强烈 —— 那是与赤霄战旗产生的血脉共鸣。身旁的墨家弟子墨离突然指向天空,惊声道:“巴主,您看!”

巴清抬头望去,只见骊山方向升起一道金色光柱,光柱中隐约可见卦象轮廓。她心中一紧,瞬间明白是巴邑举兵了。“加快速度!” 巴清翻身上马,马鞭狠狠抽在马臀上,“若晚了,赤霄军恐遭不测!”

马匹疾驰间,巴清的思绪飞速运转。李斯自杀前必定早有布置,血书只是引子,真正的目的是借始皇之手铲除她与赤霄军。而巴邑的兵谏,虽出于忠心,却恰好落入了对方的圈套。她摸出袖中的《鼎嗣录》,青铜书页微微发烫,上面的甲骨文仿佛在诉说着某种警示。

【三:卦破苍穹,兵临殿阙】

骊山行宫南门的对峙已持续了一个时辰。天边泛起鱼肚白时,赤霄军的战旗突然再次剧烈抖动,泰卦卦象的金光暴涨,竟在行宫上空凝成巨大的光幕。光幕中,乾卦与坤卦的纹路不断流转,天地交合的意象清晰可见,连行宫的琉璃瓦都被染成金色。

“这是…… 泰卦‘小往大来’之兆!” 禁军中的老卒突然惊呼,“当年灭六国时,咸阳上空也曾出现过类似天象!此乃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之象啊!”

老卒的呼喊让禁军阵脚大乱,不少士兵放下了手中的弩箭。李信又惊又怒,拔剑喝道:“妄言天命者斩!再敢动摇军心,休怪本统领无情!”

就在此时,行宫大门突然打开,内侍总管赵高缓步走出,尖细的声音划破晨雾:“陛下有旨,宣巴邑入殿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