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汞泪谶语,银纹示警】
离开始皇陵时,天已经亮了。
雪不知何时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骊山的封土堆上,将那些残留的汞雾染成了淡金色。巴清坐在一辆墨氏特制的马车里,车壁上涂着厚厚的铅粉,能隔绝外界的汞气。她靠在车壁上,闭着右眼,左手轻轻抚摸着手腕上的银色纹路 —— 那纹路自从在陵内出现后,就一直带着微弱的热度,像是有生命一样,随着她的脉搏跳动。
墨丁坐在对面,手里捧着那个装着半截赤霄剑柄的铜匣,神色有些凝重:“夫人,刚才在陵外,我检测了那些从剑上渗出的汞泪,发现里面含有一种从未见过的物质,既不是普通的汞齐,也不是蛟龙血,反而像是…… 殷商时期的‘鼎汞’。”
“鼎汞?” 巴清睁开右眼,目光落在墨丁手里的铜匣上。她曾主持汞河灌注仪式时,听巫医提起过这种物质 —— 据说九鼎在铸造时,曾融入过来自天外的 “星汞”,这种汞液能与地脉共鸣,甚至能预测未来,被称为 “鼎汞”。可这种物质早在殷商末年就已失传,没想到竟会出现在赤霄剑的断口处。
“没错。” 墨丁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青铜盘,盘子里盛着一滴银色的汞泪,“您看,这滴汞泪在青铜盘上,会自发地形成铭文,而且每次形成的铭文都不一样,像是在传递某种信息。”
巴清凑过去一看,只见青铜盘里的汞泪果然在缓慢地流动,形成一个个细小的甲骨文。她仔细辨认着,那些铭文先是 “清”,然后是 “山”,最后是 “鼎”—— 连起来就是 “清山鼎”。
“清山鼎?” 巴清皱起眉头,“巫山深处确实藏着三座青铜鼎,可这铭文为何会指向它们?难道鼎汞是在提醒我们,巫山的鼎会有危险?”
墨丁点了点头:“很有可能。墨家的古籍里记载,鼎汞能感知到千里之外的九鼎异动,如今它形成这样的铭文,恐怕巫山的鼎正面临某种威胁。而且,我刚才发现,您手腕上的银色纹路,与鼎汞形成的铭文材质相同,这说明您已经与鼎汞建立了联系,或许您能通过这纹路,感知到巫山鼎的情况。”
巴清试着集中意念,去感知手腕上的银色纹路。果然,当她的意念触碰到纹路时,眼前突然浮现出一幅模糊的景象:巫山深处的三座青铜鼎正被一团黑色的雾气包裹,鼎身上的铭文在不断闪烁,像是在抵抗雾气的侵蚀,而雾气里,隐约能看见无数双红色的眼睛,正死死地盯着鼎身。
“是咒符!” 巴清猛地睁开眼,额头渗出冷汗,“那些雾气是李斯留下的咒符所化的怨灵,它们没有被完全封印,竟顺着地脉流到了巫山,想要吞噬那里的青铜鼎!”
墨丁脸色一变:“若巫山的鼎被怨灵吞噬,后果不堪设想。那些鼎是镇压巴蜀地脉的关键,一旦失守,整个西南都会陷入地动,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汞毒灾难。”
“必须尽快赶到巫山。” 巴清坐直身体,目光变得坚定,“通知赤霄军的残部,让他们在巫峡口集结,备好墨家的‘地脉锁’机关,我们要在怨灵吞噬青铜鼎之前,将它们彻底封印。”
墨丁点了点头,立刻起身去安排。马车里只剩下巴清一人,她再次抚摸着手腕上的银色纹路,心里清楚,这场与怨灵的较量,恐怕比之前的任何一场战斗都要凶险 —— 李斯留下的咒符本就与殷商巫术同源,如今又吸收了陵内的汞毒,实力早已今非昔比,而他们手里,已经没有了能斩蛟龙、破阵的赤霄剑。
就在这时,马车突然停了下来。巴清掀开窗帘,只见车外站着一个穿着黑色斗篷的人,斗篷的帽子压得很低,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一截苍白的下巴。而那人的手里,正握着一块青铜残片 —— 那是从始皇陵里散落的九鼎残片之一,残片上的铭文正发出微弱的银辉,与巴清手腕上的纹路呼应。
“你是谁?” 巴清警惕地握住腰间的青铜杖,掌心的殷商巫纹悄悄亮起。
那人没有回答,只是缓缓抬起头。当帽子滑落,露出那张脸时,巴清的瞳孔猛地一缩 —— 那张脸,竟与她用汞镜看到的纣王影像一模一样!
“你是…… 殷商的后裔?” 巴清的声音有些发颤。她曾发现自己臂上的殷商巫纹,知道自己与殷商王族有血脉关联,可眼前这个人,身上的殷商气息竟比她还要浓郁,仿佛就是从殷商时期穿越而来的。
那人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古老的沧桑:“吾乃九鼎的守护者,奉商王成汤之命,守护鼎汞的秘密。如今赤霄剑断,鼎汞现世,预示着‘鼎革天下’的时刻即将到来,你若想阻止怨灵吞噬巫山鼎,就必须随吾去一个地方。”
“去哪里?” 巴清问道,心里却充满了疑虑。眼前这个人的出现太过突然,而且他提到的 “鼎革天下”,正是廷尉府对认亲案的定论,可她从未听说过九鼎有守护者。
“殷墟。” 那人的目光落在巴清手腕上的银色纹路上,“那里藏着殷商时期的‘镇鼎石’,能增强你与鼎汞的联系,让你有能力封印怨灵。但你要记住,镇鼎石的力量过于强大,一旦使用,你身上的殷商血脉会彻底觉醒,届时,你将不再是巴清,而是殷商王族的继承人。”
巴清沉默了。她想起在殷墟举行认祖仪式时,祭坛升起的三星堆面具虚影,想起 在巫峡授印时,石纹遇官印发红光的异象 —— 她的血脉里,确实藏着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力量。可一旦彻底觉醒血脉,她与秦朝的关系,与赤霄军的关系,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在这时,手腕上的银色纹路突然剧烈发烫,眼前再次浮现出巫山的景象 —— 那团黑色的雾气已经开始侵蚀青铜鼎的铭文,鼎身上的银辉越来越暗,而雾气里的红色眼睛,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亮。
“怨灵的力量在增强,你没有太多时间考虑。” 那人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催促,“若巫山鼎失守,不仅西南会陷入灾难,整个天下的地脉都会紊乱,到时候,就算是九鼎阵,也无法阻止秦朝的灭亡。”
巴清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她看着那人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我去殷墟。但我要先确认,你说的镇鼎石,真的能封印怨灵。”
那人点了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块小小的玉牌,递给巴清:“这是殷墟的‘认祖牌’,你带着它,就能进入镇鼎石所在的地宫。三日后,我在殷墟的祭祀台等你。”
巴清接过玉牌,只觉玉牌上带着与鼎汞相同的温度,上面刻着一个殷商时期的 “清” 字,与她手腕上的纹路一模一样。
那人见她接过玉牌,便转身要走。巴清突然想起什么,开口问道:“赤霄剑的断刃,还能复原吗?”
那人停下脚步,回头看了她一眼,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剑断魄归,魄归鼎合。待你觉醒血脉,找到镇鼎石,赤霄剑自会复原。但那时的剑,已不再是秦剑,而是商剑。”
说完,那人便转身消失在晨雾里,仿佛从未出现过。只有巴清手里的玉牌,和手腕上发烫的银色纹路,能证明刚才的一切不是幻觉。
马车再次启动,朝着殷墟的方向驶去。巴清靠在车壁上,看着手里的玉牌,心里清楚,她的人生,从赤霄剑自断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 一条充满未知,却又不得不走的道路。
而她不知道的是,在她离开后,始皇陵的汞河中央,那十块九鼎残片突然同时亮起,残片上的铭文汇聚成一道银色的光束,直冲云霄,在天空中形成一个巨大的甲骨文 ——“亡秦者清”。
【四:遗刃余音,道启巫山】
三日后,殷墟。
巴清站在祭祀台的中央,手里握着那块从始皇陵带来的半截赤霄剑柄。祭祀台的下方,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地宫,地宫里传来阵阵鼎鸣,与她手腕上的银色纹路共鸣。而那个自称九鼎守护者的黑衣人,正站在她身边,手里捧着一个黑色的匣子 —— 里面装着镇鼎石。
“准备好了吗?” 黑衣人问道,目光落在巴清的脸上。这三日来,巴清的变化很大,她身上的殷商气息越来越浓郁,右眼的视力也恢复了一些,能清晰地看到地宫里的青铜鼎影。
巴清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开始吧。”
黑衣人打开黑色的匣子,里面躺着一块拳头大小的黑色石头,石头上刻满了殷商铭文,正发出柔和的银辉 —— 这就是镇鼎石。他将镇鼎石递给巴清:“将鼎汞滴在镇鼎石上,然后用你的血,激活上面的铭文。记住,激活的过程中,你会看到殷商时期的记忆碎片,不要被那些碎片迷惑,否则会被血脉的力量反噬。”
巴清接过镇鼎石,只觉石头上带着一股强大的吸力,像是要将她身体里的力量吸走。她按照黑衣人的吩咐,咬破指尖,将血滴在镇鼎石上,同时,她手腕上的银色纹路亮起,一滴银色的汞泪从纹路里渗出,落在血滴旁边。
血与汞泪刚一接触镇鼎石,石头上的铭文突然爆发出刺眼的光芒,铭文顺着巴清的指尖,爬满了她的手臂,与她掌心的殷商巫纹融合在一起。瞬间,无数画面涌入她的脑海 ——
那是殷商时期的祭祀场景:成汤王站在祭祀台上,手里握着一块与镇鼎石相似的黑色石头,周围的巫师们正在吟唱着古老的咒语,九鼎在祭祀台周围旋转,鼎身上的铭文与天空中的星轨呼应,形成一道银色的光柱,直冲云霄。
然后是牧野之战的场景:纣王站在鹿台上,手里握着一把与赤霄剑相似的青铜剑,剑身上刻着殷商铭文,他看着下方的周军,眼神里充满了不甘,最后,他将剑插入自己的胸口,鲜血滴落在九鼎上,鼎身上的铭文突然亮起,将他的魂魄吸入鼎中。
接着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场景:始皇站在咸阳宫的大殿上,手里捧着一块九鼎残片,李斯站在他身边,手里拿着一张帛书,上面写着 “焚书坑儒” 的诏令。而在大殿的角落里,一个穿着黑色斗篷的人,正默默地看着这一切,斗篷下的脸,与眼前的黑衣人一模一样。
“这些…… 都是真的?” 巴清的声音有些发颤。她终于明白,九鼎不仅是镇国之宝,更是承载着殷商王族魂魄的容器,而秦始皇得到九鼎后,一直在试图吸收鼎里的魂魄,以实现长生不老的目的。
“是真的。” 黑衣人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成汤王铸造九鼎时,就曾预言,殷商的血脉会在秦末觉醒,届时,九鼎将再次合为一体,‘鼎革天下’的时刻将会到来。而你,就是那个觉醒血脉的人。”
就在这时,镇鼎石突然发出一声巨响,石头上的铭文汇聚成一道银色的光束,直冲地宫。地宫里的鼎鸣越来越响,无数银色的光点从地宫里飘出来,围绕着巴清旋转,像是无数细小的星辰。
“赤霄剑的断刃,就在地宫里。” 黑衣人指着地宫深处,“那些银色光点,是九鼎里的殷商魂魄,它们能帮你复原赤霄剑。现在,你可以下去了。”
巴清没有犹豫,纵身跳入地宫。地宫里比她想象的要宽敞,中央有一座巨大的青铜鼎,鼎身上刻满了殷商铭文,鼎的周围,散落着无数九鼎残片,而在鼎的上方,悬浮着半截赤霄剑的断刃 —— 正是之前坠入始皇陵汞河的那半截,断口处的银色汞泪还在不断渗出,与地宫里的银色光点呼应。
巴清飞到断刃旁边,伸出手,握住断刃。断刃刚一入手,她手腕上的银色纹路突然亮起,与断刃上的汞泪融合在一起。同时,地宫里的银色光点纷纷涌向断刃,融入剑刃里的饕餮纹中。
“嗡 ——”
赤霄剑突然发出一声龙吟,断口处的汞泪开始凝结,形成一道银色的剑脊,与巴清手里的半截剑柄完美契合。瞬间,一道银红色的光芒从剑身上爆发出来,剑身上的饕餮纹重新亮起,像是有活物在剑脊下蠕动 —— 赤霄剑,复原了!
但此刻的赤霄剑,已经不再是之前的秦剑。剑身上的殷商铭文取代了原本的饕餮纹,剑刃泛着银色的光芒,里面裹着的,不仅是蛟龙的精魄,还有殷商王族的魂魄。
巴清握着复原的赤霄剑,只觉一股强大的力量从剑身上传来,顺着她的手臂,流遍全身。她的右眼突然变得异常清晰,能看到地宫里每一块九鼎残片上的铭文,甚至能看到千里之外的巫山 —— 那里的黑色雾气已经吞噬了两座青铜鼎,只剩下最后一座鼎还在顽强抵抗,鼎身上的铭文已经变得黯淡无光。
“该去巫山了。” 巴清握紧剑柄,转身朝着地宫出口飞去。她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当她飞出地宫,回到祭祀台时,黑衣人已经不见了踪影,只有那块镇鼎石还留在祭祀台上,石头上的铭文正闪烁着柔和的光芒,像是在为她送行。
巴清拿起镇鼎石,放入怀里,然后纵身一跃,朝着巫山的方向飞去。复原的赤霄剑在她手中,发出银红色的光芒,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
她不知道的是,在她离开殷墟后,祭祀台下方的地宫里,那座巨大的青铜鼎突然缓缓升起,鼎身上的铭文与天空中的星轨呼应,形成一道银色的光柱,直冲云霄。而在光柱的顶端,一个模糊的人影缓缓浮现 —— 那是纣王的魂魄,他看着巴清离去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与此同时,巫山深处,最后一座青铜鼎的铭文突然亮起,鼎身上的银色光芒穿透黑色雾气,朝着巴清飞来的方向,发出一道微弱的信号。雾气里的怨灵感受到了赤霄剑的气息,发出凄厉的嘶吼,开始疯狂地侵蚀鼎身。
一场关乎天下地脉、关乎殷商血脉、关乎秦朝存亡的战斗,即将在巫山拉开序幕。而巴清握着复原的赤霄剑,手腕上的银色纹路闪烁着微光,她知道,这一次,她不仅要封印怨灵,守护巫山鼎,还要揭开九鼎背后的最终秘密 —— 那个关于 “鼎革天下”,关于殷商与秦朝命运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