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巴清传奇:丹砂与权谋 > 第128章 【长生迷局篇】鼎心归秦

第128章 【长生迷局篇】鼎心归秦(2 / 2)

巴清冷笑。从泗水出发起,这队方士就阴魂不散,明着是协助护送,实则处处监视。为首的方士名叫卢生,总是笑眯眯的,眼神却像毒蛇一样阴冷。她走到鼎舱,敲了敲鼎身,青铜发出沉闷的响声,里面的哀嚎突然停了,像是在倾听外界的动静。\"告诉徐福的人,鼎身脆弱,需到咸阳太庙才能开验。\"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舱壁上的墨家机关纹,\"另外,让墨家工匠准备地脉仪,我要知道骊山的地脉走向。\"

墨家地脉仪是件奇特的器物,铜制八面罗盘,盘面刻着二十八宿,中央是根细长的磁石指针,能测山川灵气。工匠们小心翼翼地将它安置在船头,注入特制的汞液。当船队行至骊山北麓的渭水段时,罗盘的指针突然疯狂转动,铜针尖端冒出青烟,滴在盘面上,竟腐蚀出小孔,发出滋滋的声响。

\"这里的地脉不对劲。\" 墨家工头脸色凝重,他祖父曾参与过都江堰的修建,对地脉变化极为敏感,\"河底的龙气…… 在反抗!寻常地脉应顺流而下,这里的却逆流而上,冲向骊山深处。\" 他指着罗盘上显现的纹路,像是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整个骊山区域。

话音刚落,水面突然翻起巨浪,比巫峡的江涛更猛,浪头高达丈余,拍打着船身。鼎舱里传来巨响,像是鼎在里面翻滚,锁链被挣得咯咯作响,随时可能断裂。巴清冲到舱门,看见青铜盖已被顶开一条缝,缝里透出红光,伴随着六国君主齐声的怒吼,震得船板都在共振,木屑簌簌落下。

\"快泼汞液!\" 巴清将腰间的青铜瓶掷向工头,里面是用蛟龙骨髓特制的汞丹液,\"用剑撬开汞罐,沿着机关纹浇下去!\"

工匠们手忙脚乱地将汞液泼向鼎身,汞液遇红光蒸腾起白雾,发出刺鼻的气味。鼎内的怒吼变成痛苦的嘶嚎,听得人心惊肉跳。巴清趁机指挥士兵合上鼎盖,这次用了七道铁链,链头都焊死在船板上,还用墨家特制的锁扣加固。可平静没持续多久,船底突然传来刮擦声,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水下用利爪挠船板,声音刺耳,令人头皮发麻。

\"是骊山地脉的龙气被惊动了。\" 巴清望着远处的骊山,夜色中那道山影像沉睡的巨蟒,山顶隐有紫气缭绕,\"这鼎沉在泗水三十年,积了太多亡国怨气,现在靠近秦地龙脉,两气相冲才会如此。秦以武力灭六国,这鼎里藏着六国的亡魂,自然不愿入秦。\"

她让人取来从巫峡带回的龙骨粉,这种粉末遇水即燃,能净化怨气。士兵们将龙骨粉撒在船舷四周,粉末入水后立刻燃烧起来,在船周围形成一道青金色的雾障,火光映照着每个人紧张的脸庞。水下的刮擦声渐渐停了,鼎内的哀嚎也低了下去,变成断断续续的呜咽,像是终于力竭,又像是在积蓄力量。

黎明时分,船队驶过灞桥,咸阳城的轮廓已在晨光中显现。高大的城墙绵延不绝,城楼上的玄色龙旗在风中飘扬,威严而肃穆。巴清站在船头,看见城门口的青铜柱闪闪发光,那是秦的镇国之柱,刻着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八个大字。她又回头望了望舱内的巨鼎,突然觉得这鼎不是镇国之宝,而是一口棺材,装着六国的亡魂,被强行拖入秦的心脏,不知会带来福还是祸。

\"主母你看鼎身!\" 青禾突然惊呼,声音里充满恐惧。

朝阳的金光洒在鼎上,那些九州纹饰竟渗出细密的血珠,顺着纹路流动,如同一条条细小的血河。血珠在鼎底汇聚成小小的血池,倒映着天空的流云。很快,血珠蒸发成红雾,飘向咸阳方向,被城门口的青铜柱吸了进去,柱顶的风铃发出刺耳的响声,像是在悲鸣,又像是在欢呼。巴清知道,这不是好兆头,周鼎入秦,必有大变。

【四:咸阳启鼎?咒声入地】

冬至这天,咸阳太庙前的广场上挤满了人。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按品级排列,神情肃穆。百姓们则远远围观,交头接耳,眼神里充满好奇与敬畏。

九座高台上各立着一尊鼎,气势恢宏,象征着九州一统。唯独中央的高台空着,只铺着玄色锦缎,缎面上用金线绣着龙纹,等待着最后一尊周鼎的到来。当载着最后一鼎的龙舟停靠在渭水码头时,早已等候的禁军立刻围上来,他们身着黑色铠甲,手持长戟,神情严肃。士兵们用涂满丹砂的木杠将鼎抬下船,木杠与鼎身接触的地方垫着厚厚的锦缎,防止损伤纹饰。鼎身经过之处,石板上的秦篆纹路纷纷亮起,发出淡淡的金光,像是在迎接这迟到的象征。

巴清骑马跟在鼎后,一身玄色劲装,腰间佩剑。她看着鼎缓缓穿过咸阳的街道,两侧的百姓跪伏在地,不敢抬头,只有孩子们偷偷张望,被父母死死按住。她注意到鼎身的血珠已经干涸,留下暗红色的痕迹,像未干的血迹,而那些螭龙的眼睛,在阳光下闪着异样的光,仿佛活了过来。街道两旁的店铺都已关门,只留下悬挂的秦旗在风中飘扬。

太庙广场上,秦始皇已等候多时。他穿着玄色祭服,头戴十二旒冕冠,冠冕上的珠串轻轻晃动,遮挡着他的眼神。他站在祭台中央,身后是李斯和徐福。李斯手持笏板,神情庄重;徐福则捧着桃木剑,眼神闪烁,不时瞟向即将到来的周鼎。当鼎被抬上中央高台时,始皇的嘴角勾起一丝笑意,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却在目光触及鼎身时微微一滞,笑意凝固在脸上。

\"巴清,\" 始皇的声音透过礼器的回响传来,清晰地传遍广场,\"此鼎打捞过程中,可有异象?\" 他的目光锐利如鹰,仿佛能看穿人心。

巴清出列行礼,动作标准而恭敬:\"启禀陛下,此鼎沉水年久,积有阴煞,曾在途中发出异响。臣已用墨家秘法镇压,不碍祭祀。\" 她眼角的余光瞥见徐福上前一步,似乎想说什么,又忍住了,只是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祭典开始,礼官高声唱喏,声音洪亮:\"吉时到,祭天始!\" 鼓声咚咚响起,震人心魄。徐福手持桃木剑围着鼎跳舞,嘴里念着驱邪的咒语,声音古怪而尖利。可当他的剑尖触到鼎身时,鼎内突然传出一声清晰的冷笑,充满嘲讽,像是在嘲笑这徒劳的仪式。徐福脸色一白,桃木剑差点脱手,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

\"开鼎!\" 始皇下令,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打破了现场的尴尬。

禁军上前解开铁链,链条落地发出沉重的响声。两名大力士合力掀开青铜盖,动作缓慢而吃力。盖子打开的瞬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广场上鸦雀无声。鼎内没有水,没有淤泥,只有一层银白色的霜,像是凝固的汞液,闪烁着冰冷的光。霜层之下,隐约能看见无数细小的刻痕,密密麻麻,像是用指甲刻上去的文字,又像是无数人的泪痕。

就在此时,异变陡生。

一阵阴风凭空卷起,吹得祭台的帷幔猎猎作响,旗帜翻飞。鼎内的白霜突然沸腾起来,冒出缕缕青烟,烟中浮现出六国君主的虚影,个个面目狰狞,眼神怨毒,对着始皇嘶吼。哀嚎声震耳欲聋,广场上的百姓吓得匍匐在地,瑟瑟发抖,连禁军都握紧了刀柄,神情紧张。

\"是六国余孽作祟!\" 李斯大喊,脸色苍白,\"快用狗血泼鼎!\" 他早有准备,示意士兵上前。

可没人敢动。那些虚影渐渐凝聚,竟从鼎内伸出手来,指甲乌黑而尖利,抓向最前排的礼官。礼官惨叫一声,被抓住的手臂瞬间变得乌黑,像是中了剧毒,很快蔓延至全身,他痛苦地倒地抽搐,没多久就没了声息,身体化为一缕黑烟,被鼎吸了进去。

\"用汞液!\" 巴清大喊,将腰间的青铜瓶掷向徐福,瓶身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徐福大人,用你的长生药引子!这是蛟龙骨髓所制,可镇阴邪!\"

徐福接住瓶子,手微微颤抖。他拔开塞子,将汞液泼入鼎中。汞液遇青烟炸开,发出滋滋的响声,白烟弥漫。那些虚影痛苦地扭曲,哀嚎声变成凄厉的惨叫,令人毛骨悚然。可就在它们即将消散时,鼎底突然裂开一道缝,缝里涌出粘稠的黑雾,将所有虚影卷入其中,然后猛地缩回鼎内,裂缝迅速合拢,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一切归于平静,只有鼎底的裂缝处还在渗出丝丝缕缕的白气,带着一股淡淡的腥臭味。广场上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刚才的景象惊呆了,说不出话来。

始皇盯着鼎看了许久,眼神复杂难明,有震惊,有愤怒,也有一丝恐惧。他突然开口:\"将此鼎送入地宫,与水银江河相伴。\" 语气冰冷,不带一丝感情。他转身走向太庙,留下一道冰冷的背影,\"巴清,你随朕来。\"

巴清跟在始皇身后,经过鼎旁时,听见里面传来微弱的呜咽,像是无数声音在低语,诉说着亡国之痛。她抬头望了望咸阳的天空,铅灰色的云层压得很低,仿佛有什么巨大的阴影,正随着这鼎的归位,缓缓笼罩在秦的土地上。太庙的铜钟在此时敲响,钟声沉闷,像是送葬的哀乐,在空旷的广场上久久回荡,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禁军小心翼翼地将鼎重新盖好,用铁链加固,然后缓缓运往骊山方向。鼎身经过之处,地面上的秦篆再次亮起,却不再是金色,而是诡异的青黑色。巴清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周鼎入秦,带来的不仅是统一的象征,还有六国不散的怨念,这股力量藏在青铜深处,终将在某一天爆发,吞噬一切。而她,亲眼见证了这诅咒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