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起诉善良(1 / 2)

林枫的眼中,那份决绝如同淬火的钢,坚硬而锋利。

他没有片刻迟疑,拨通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号码。

电话那头,是国内最负盛名的公益律师团负责人,一个以挑战“不可能”而闻名的法律界斗士。

“李律师,我需要你的帮助。”林枫的声音沉稳,将小宇的遭遇和背后那张无形的信用大网言简意赅地和盘托出。

然而,李律师的回复却像一盆冷水,浇在刚刚燃起的火焰上。

“林枫,这案子很难。”他的声音透过听筒,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我们研究过类似的申诉。问题在于,现行法规里没有任何一条明文禁止‘信用牵连’。更棘手的是,教育局一直声称,那套系统仅仅是一个‘辅助决策工具’,最终决定权仍在人。这层外衣,让他们在法律上几乎无懈可击。它就像一种‘非正式制度’,强大、隐秘,却又让你抓不住实体。所有针对它的申诉,最终都石沉大海。”

电话挂断,办公室内陷入死寂。

空气仿佛凝固了,压得人喘不过气。

张野烦躁地抓着头发,赵子轩则眉头紧锁,一遍遍翻阅着打印出来的政策条文,试图找到一丝缝隙。

良久,林枫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焦虑的脸。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投入静水深潭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我们不告政策。”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我们告‘算法没有姓名’。”林枫一字一顿,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疯狂的智慧光芒,“政策是公开的,但执行政策的这套系统,这个所谓的‘信衡研究院’,它有合法身份吗?它凭什么掌握千万家庭的数据?它的‘道德纯度谱系’标准,经过了谁的授权?公众听证在哪里?申诉通道又在哪里?”

一语惊醒梦中人。

众人仿佛被劈开了混沌的思绪,一条全新的、充满荆棘却也充满希望的道路展现在眼前。

行动如疾风骤雨般展开。

赵子轩一夜未眠,文思如泉涌。

一篇题为《我们被一个不存在的部门判了刑》的文章在他的指尖下诞生。

文章以一个父亲的口吻,质问那个在民政系统里查无此名的“信衡研究院”,为何能像幽灵一样盘踞在城市上空,手握数据权杖,对无数家庭进行秘密审判。

文末,他附上了研究院的办公地址——一栋藏在城东科技园最深处、没有任何牌匾的灰色小楼。

地址公布的第二天,张野就带着两名退役侦察兵出身的兄弟,伪装成了送餐员和快递员。

他们骑着电动车,拎着外卖箱,连续三天在小楼外围蹲点。

白天,小楼寂静无声,仿佛一座废弃的建筑。

可一到深夜,一辆辆挂着特殊牌照的黑色轿车便会悄无声息地滑入地下车库。

张野的针孔摄像头,清晰地拍下了几张熟悉的面孔——他们无一不是在电视上宣讲“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的政府官员。

就在张野带回这批爆炸性影像的同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找到了林枫。

是王教授,那个曾公开批评过信用体系滥用的老学者。

他面色凝重,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个加密U盘。

“这是我当年参与起草的‘信用教育应用白皮书’的原始版本。”他缓缓说道,“在最终公布的版本里,所有关于‘禁止亲属关联’、‘保障未成年人隐私’、‘设立独立监督委员会’的条款,全被删除了。”

他顿了顿,将一支录音笔推到林枫面前。

“这是内部讨论会的录音。我录下来,本以为永远不会有用到的一天。”

林枫按下播放键。

一阵嘈杂后,一个威严而冰冷的声音响起:“稳定,永远比所谓的公平更重要。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必须确保它流向最‘可靠’的家庭。有些人,或者说有些家庭,他们天生就不适合走得太远。这是一种筛选,为了城市整体的效率和安全。”

这声音,与张野拍到的深夜访客之一,完美重合。

冰冷的录音,配上陈默从数据链深处挖出的、小宇名字被划入“待观察名单”的全过程动画,再拼接上张野拍摄的官员深夜密会影像,一部时长十五分钟的纪录片——《谁在给善良定罪》,在一个周末的夜晚,于林枫所在的大学最大的礼堂里,举办了首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