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分钟后,车子停在了一处老旧居民楼下。
这里是他们临时租用的安全屋。
推开门,烟味和泡面的味道混杂在一起。
陈默顶着一双熊猫眼,正坐在三台显示器前,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如舞。
赵子轩在一旁,逐字逐句地校对着录音文字稿,脸色铁青。
张野则沉默地盯着一个视频窗口,里面是青禾福利院的孩子们,他们正在镜头下玩耍、发呆、甚至哭泣,每一个行为都被一个无形的“慈光3.0”系统冷漠地打着分。
看到林枫进来,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来。
“拿到了。”林枫没有废话,迅速脱鞋,从鞋垫下拿出那枚决定无数孩子命运的U盘。
陈默立刻接过,插入一台物理隔绝的电脑,屏幕上瞬间弹出了那个熟悉的红色倒计时:22:48:01。
他迅速敲下一连串复杂的指令,倒计时戛然而止,被强行冻结。
“好了,现在我们有足够的时间了。”陈默长舒一口气,但眼神里没有丝毫轻松,“让我看看,这‘慈光’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魔鬼。”
数据拷贝、解密、分析……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当U盘里的核心数据库与陈默逆向破解的算法模型结合,当赵子轩整理的录音文字与仁济高层的邮件往来对应,当张野拍摄的孩子们的日常与系统后台的“RoI潜力值”并列……一幅完整而触目惊心的画卷在他们面前展开。
那不是评估,是筛选。
不是慈善,是生意。
青禾福利院,以及千千万万个类似的公立机构,都只是他们“数据养殖场”里的小白鼠。
那些被评为“低价值”的孩子,不是被拯救,而是被系统性地“优化”掉,为那些昂贵的私立康复机构让路。
阿杰日志里那两个死于转运途中的孩子,在仁济的系统里,或许只是两个被标记为“处理完毕”的数据Id。
“他们……他们是在用算法杀人。”赵子轩的声音都在发抖。
张野一拳砸在桌子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他盯着屏幕上小星那张纯净的脸,眼眶通红。
“现在,我们有了能把他们钉死在耻辱柱上的一切。”林枫的声音异常平静,但每个字都带着彻骨的寒意。
证据确凿,逻辑闭环,他们手里的东西足以掀起一场舆论海啸,将仁济和它背后的利益集团彻底埋葬。
问题是,该怎么做?
直接交给媒体?
哪家媒体敢接这么烫手的山芋?
通过网络曝光?
很可能瞬间被强大的公关力量压下,甚至被打成造谣。
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庞大到难以想象的怪物。
“我们必须一次成功,不能给他们任何反扑的机会。”陈默冷静地分析道,“所有的证据必须同时放出,形成无法被单一渠道掐断的饱和式攻击。”
就在四人围着桌子,激烈讨论着最佳的引爆方案时,赵子轩放在桌上的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新闻推送的短讯,标题来自本地最权威的官方新闻客户端。
几人下意识地凑过去,当看清屏幕上那行黑色的粗体字时,房间里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空气仿佛凝固了,刚才还热烈讨论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林枫看着那条推送,缓缓抬起头,与其他人交换了一个眼神,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震惊与错愕。
他们以为自己是黑夜中的猎手,准备给猎物致命一击。
却没想到,对方早已张开了另一张更大的网,并且比他们更快一步,选择了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