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私信截图放在屏幕上,对着成千上万的观众一字一句地念了出来,然后猛地一拍桌子。
“你们管这叫资源浪费?我们管这叫活着的证据!”他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机器计算不出一段旋律里的思念,算法理解不了一句梦话里的爱!你们要计算价值,我们就给你们看看什么叫无价之宝!”
弹幕瞬间被引爆了。
一条鲜红的评论被顶到了最上方:“删我的账号可以,别删我妈留给我的最后一条语音!”
然而,现实的挑战远比情绪的宣泄更残酷。
陈默很快发现了“蜂巢”协议最大的技术难题:那些捐赠来的旧硬盘,本身寿命就有限,而且对环境极为敏感,一旦受潮或遭遇强磁场,就可能彻底报废。
他把自己关在角落里,几乎要把头发揪光。
这时,老周默默地递过来一本用牛皮纸包着书皮的旧书——《古籍防霉防蛀手册》。
陈默愣住了。
他翻开书页,那些关于樟木、活性炭、石灰防潮的古老智慧,像一道闪电击中了他。
他猛地跳起来,冲到白板前,疯狂地写画起来。
一个结合了古籍保护原理和现代电子防护知识的方案诞生了——“双层真空密封袋 + 内置活性炭吸湿包”的存储盒。
“还不够!”张野看着设计图,皱着眉说,“这只能防潮,防不了物理冲击。”他带着几个职校的学生,开着一辆破面包车,跑遍了全城的废品回收站和倒闭的办公楼,硬是拖回来十几个废弃的立式保险柜。
经过切割、加固、内部改造,这些笨重的铁家伙,变成了陈默口中的“记忆铁棺”。
当第一块封装完毕,贴着老周手写标签的硬盘被小心翼翼地放入铁棺,再被运送到后山挖出的地下储藏室时,整个团队都屏住了呼吸。
陈默轻轻抚摸着冰冷的柜门,像是在对一个沉睡的战友低语:“以前,是你们承载着我们的记忆。这一次,换我们来保护你们了。”
就在这短暂的安宁中,凌晨三点整,机房的警报系统突然发出一阵尖锐刺耳的蜂鸣!
主屏幕上,一条红色的警报信息不断闪烁——“高危!检测到甘肃张掖‘星光’盲童代码教育项目日志正在被系统自动清除!”
陈默的心脏骤然一紧,双手闪电般地在键盘上飞舞。
他紧急调用“蜂巢”协议,试图在数据被彻底抹除前进行镜像抓取,却绝望地发现,那个偏远地区,还没有任何一个志愿者节点部署成功!
“来不及了!”他嘶吼道。
林枫当机立断,冲向角落里的一堆纸箱:“老郑打印店里抢救出来的所有复印文件!所有!立刻扫描!全部扫进临时节点!”
那是一批纸质的手稿,是盲童项目最原始的代码设计图和教学笔记。
所有人立刻行动起来,扫描仪的白光在深夜的机房里疯狂闪烁,像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心肺复苏。
纸张的翻动声、机器的运转声、急促的呼吸声,交织成一曲亡命的交响。
就在最后一份手稿被送入扫描仪,进度条抵达百分之百的瞬间,系统后台弹出一条全新的提示。
“警告解除。蜂巢001号节点已于目标区域激活,数据镜像备份完成。”
屏幕上微弱的光芒,映照出众人布满血丝的双眼和汗透的脊背。
他们赢了。
而在千里之外的甘肃张掖,一间简陋的教室里,一台由爱心人士捐赠的翻新电脑屏幕,在黑暗中重新亮了起来。
机房里终于恢复了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风扇的余音。
胜利的喜悦还未散去,每个人都沉浸在劫后余生的虚脱感中。
突然,地下室沉重的铁门被人从外面猛地撞开,发出“哐当”一声巨响。
一个急促而慌乱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带着一股不顾一切的冲劲,打破了这来之不易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