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我的室友全是卧龙凤雏 > 第299章 我们不是申请,是备案

第299章 我们不是申请,是备案(1 / 2)

指尖触及信纸的瞬间,林枫感受到一种熟悉的冰冷,那是体制内文件特有的、不带任何感情的质感。

这一个“林”字,重若千钧,既是警告,也是最后通牒。

他没有愤怒,甚至没有丝毫慌乱,只是将信纸缓缓对折,塞回口袋。

窗外,城市的霓虹灯如流动的岩浆,繁华而喧嚣,却与他此刻所在的这间逼仄办公室格格不入。

他转身,在电脑上调出往届“青年公益孵化专项”的中标名单,一页页翻过,目光锐利如刀。

青州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浦东新区国企联合发展基金、市团委直属创新中心……每一个名字背后,都站着一尊庞然大物。

他们“404信号站”,一群没有编制、没有背景的“野草”,想在这片精心修剪的草坪上扎根,无异于痴人说梦。

夜色渐深,信号站的四位核心成员围坐在狭小的会议桌前,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空气中弥漫着速食面的味道和一股淡淡的电子元件焦糊味。

林枫将那份名单投影在墙上,没有提那封密信,只是平静地陈述事实:“终审最大的门槛,不是我们的项目模式,而是身份。‘独立法人资格’,这五个字,就是一道天堑。”

“那就是没戏了?”张野是个急性子,一拳砸在桌上,震得水杯嗡嗡作响,“我们辛辛苦苦搭建起来的网络,救了那么多人,到头来连个上桌吃饭的资格都没有?”

“常规路径,确实没戏。”林枫的声音不大,却瞬间压过了所有的躁动。

他环视一圈,看着兄弟们眼中交织的失望与不甘,一字一顿地说道:“所以,我们不走常规路。我们不‘申请’立项,我们去‘备案’。”

“备案?”老周,团队里最年长的定海神针,皱起了眉头,“这不一样吗?不还是要求爷爷告奶奶?”

“完全不一样。”林枫备案,是自上而下通知,是告诉他们:这件事,我们已经做了,而且正在做,现在只是按规矩来报个备。

我们不求他批准,只求他不禁止。”

一瞬间,整个房间的空气仿佛都变了。

陈默,那个永远埋头在代码里的技术天才,猛地抬起头,眼镜片反射着屏幕的光:“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分布式授权!我可以立刻把信号站2.0的中心化后台,拆分成三十七个独立的区域节点。每个节点对应一个城市或社区,对外宣称只是‘个人发起的公益互助行动’,去当地的街道办或者社区委员会备案。体量小,不敏感,他们没有理由拒绝一个公民自发的善举!”

“对!”张野的眼睛亮了,他一拍大腿,“我马上联系阿珍姐,发动咱们‘呼吸之间’项目的患儿家属。他们在全国十一个城市都有人,让他们同步去社区提交《邻里互助小组备案表》。事由就统一写:自发组织康复期儿童心理健康陪伴活动。这事儿合情合理,谁也挑不出毛病!”

老周也反应过来,扶了扶眼镜,从一堆文件中抽出几张纸:“我这里有现成的模板,可以连夜修改。备案表里,特意引用《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居民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居民小组,依法开展自助和互助活动。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他顿了顿,补充道,“如果有人问起是否营利,就按我们一直以来的规矩说。”

三天后,一场无声的“闪电战”在全国十一个城市同步打响。

当穿着制服的城管人员或社区网格员,面对着一群朴素的家长,程式化地询问“你们这个活动收不收费”时,得到的回答整齐划一,却充满了力量:“我们不收钱,我们只收希望。”

半数地区的备案表被默默收下,盖上了“已阅”的章,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许。

其余地区虽未明确批复,但也找不到任何理由明令禁止。

与此同时,远在乡下的赵子轩也行动了。

他巧妙地将那个听起来有些“野心勃勃”的“乡村振兴实验区”,更名为充满人情味的“返乡青年文化共创空间”。

他没有带厚厚的项目计划书,而是带着几十封由村民亲手写的歪歪扭扭的支持信,以及村里孩子们用蜡笔画的“愿望地图”——上面画着新的图书馆和能收到远方信号的电脑。

他把这些东西带到了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看着这堆“非正式”材料,一脸犹豫:“小赵,你这个……不太像常规的项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