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轩立刻建立了一个加密群聊,命名为“云南冬衣漂流计划”。
他将所有表示愿意提供帮助的志愿者拉进群,发布了一份在线表格,让他们填写各自所在的县市、方便接收快递的具体时间段。
海量的数据开始汇集,一张由无数善意构成的民间物流网络,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奇迹般地成型了。
所有信息,被他加密后,同步发送给了陈默。
信号站的地下机房里,陈默的脸上映着代码流幽蓝的光。
他将赵子-轩发来的23个全新的“临时收件点”坐标录入“信号站2.0”系统。
这些坐标像一颗颗星辰,点亮了原本灰暗的地图。
他深吸一口气,启动了“拼图式配送”模块。
系统后台,原本被扣押的那一整车羽绒服的清单,被瞬间拆解成23份独立的包裹。
系统自动运算,为每一份包裹匹配了距离最近、拥有合规资质的本地小型运输公司,并以“多批次、小宗量、个人名义”重新生成了出库申请。
整个过程,就像一个高明的棋手,将一整支被围困的大军,化整为零,从敌人意想不到的缝隙中悄然突围。
但这还不够。
陈默的手指在另一块键盘上敲击,一行行代码如流水般淌过屏幕。
他侵入了本地物流调度平台的内部系统——只读取,不修改,像一个幽灵,悄无声息地浏览着检查站的人员排班和稽查记录。
很快,一个三十五分钟的窗口期被他精准地捕捉到。
“明日7:15-7:50,b通道,当值人员交接班,无稽查记录。”
凌晨五点,天色仍是一片浓重的墨色。
小武的手机屏幕亮起,收到一条来自陈默的加密信息,内容简短而精确:
“天亮后走b道。用保山张姐的名义提货,货单品名填写‘亲友赠礼’。”
黎明时分,雨势渐歇。
一辆不起眼的皮卡车,趁着交接班的混乱,像一条滑溜的泥鳅,从检查站的b通道一冲而过。
后视镜里,执法车辆的警灯已经开始闪烁,刺耳的鸣笛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
小武一脚油门踩到底,发动机发出野兽般的咆哮,轮胎卷起泥水,毫不犹豫地拐上了通往山区的盘山公路。
他的手机开着免提,放在副驾上,电话那头是林枫沉稳的声音。
“货出来了,但他们在追,而且肯定会查发件人信息!”小武紧握方向盘,手心全是汗。
林枫坐在宿舍的电脑前,屏幕上是他刚刚收到的,由教育局邮箱自动转发的一封“支教物资备案官方回执”扫描件。
回执上,一个鲜红的公章清晰可见。
他看着窗外泛起的鱼肚白,声音轻得像在耳语:“不用担心。发件人叫‘青州大学404不存在支教团’,盖的是学校的红章,有备案号,但他们永远查不到人。”
镜头缓缓拉远,越过林枫的肩膀,聚焦在信号站的后台地图上。
云南境内,七个原本黯淡的红点,在此刻接二连三地亮起,最终连成一片微弱却坚定的光带。
每一个红点,都代表着一件羽绒服,在志愿者的接力下,进入了通往孩子们手中的最后一段崎岖山路。
而几乎在同一时刻,千里之外的大理市执法大队办公楼前,一辆黑色的商务车悄无声息地停下。
车身线条流畅而冷硬,没有任何多余的标识,只在车门一角,印着一行烫金小字——“青州社会治理发展有限公司”。
车门打开,走下来几个西装革履的男人,他们神情漠然,径直走向大楼,手中提着的公文包里,似乎装着比那辆货车上所有羽-绒服加起来都更沉重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