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野火点起来了(2 / 2)

没有剪彩,没有领导,只有几十个村民和几家闻讯赶来的本地媒体。

他没有展出任何惊世骇俗的艺术品,墙上挂着的,全都是村民们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下的愿-望清单。

他指着其中一张纸,对镜头说:“这位王大爷,他想要的不是钱,是一台能让他出门晒晒太阳的轮椅。这位李阿婆,她的愿望是能学会写自己孩子的名字。还有这位,他一辈子没被人叫过‘叔叔’,只想听一声……”

话音未落,几个身穿制服的人闯了进来,为首的一人亮出证件:“市文旅局的。我们接到举报,你这里涉嫌发布不实信息,制造社会焦虑,请立刻停止展览,撤下所有内容!”

赵子轩仿佛早有预料,脸上不见丝毫慌乱。

他对着直播镜头笑了笑:“各位观众,看来我们遇到了一点小小的‘合规性’问题。别急,现在,我们来视频连线一位真正的‘合规专家’。”

他操作手机,将画面投射到祠堂的白墙上。

屏幕亮起,老周正襟危坐地出现在书桌前,背景是一整面墙的法律书籍。

他推了推眼镜,平静地问那位工作人员:“请问,根据我国宪法第四十一条,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这些村民,将自己的诉-求和愿望写下来,公开展览,请问,这违反了哪条法律?”

对方被这突如其来的专业质询问得瞠目结舌,支吾了半天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最终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灰溜溜地带人离开。

当晚,#被叫停的希望#话题连同祠堂里那些朴素的愿-望清单照片,登上了社交媒体热搜榜,一夜之间,阅读量破亿。

而在大山深处的支教点,林枫以学校采购负责教师的身份,在银行的转账回执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是“信号站”系统完成的第一笔物资采购款项的闭环操作,金额,八万元整。

他拿着转账记录,敲开了林主任的办公室。

林主任看着回执,眉头紧锁:“小林,我跟你说过,钱从学校账上走可以,但发票必须对应真实的采购项目,不然审计过不了。”

林枫像是早有准备,从包里拿出一沓文件,放在桌上。

“主任您看,这是杭州那家服装厂盖了公章的出货证明,这是小武签收的货运单,上面有快递公司的绿色通道印章。货已发出,凭证齐全,每一分钱都对应着即将送到孩子们手里的衣服。”

林主任拿起文件,仔细看了半天,最终长长叹了口气,眼神复杂地看着林枫:“你们这些年轻人,真是把我们这套老制度当成拼图在玩啊。”

林枫的表情却异常认真:“主任,我们不是在玩。我们是想让它,能继续转下去。”

他走出办公室,手机轻轻震动,是陈默发来的消息:“信号站2.0首单完成闭环,信息匹配成功率83%,物资-资金流转链路验证通过。”

夜色渐深,城市重归寂静。

处理完城管危机的张野,在“呼吸之间”的墙壁上,用粉笔一笔一划地贴上了第一张求助卡片:“云南昭通,三名下肢残障儿童,急需定制康复器械。”

他刚放下粉笔,口袋里的手机就剧烈震动起来。

是陈默发来的一张截图。

截图内容是本市一家知名企业官网刚刚发布的新闻公告,标题是“践行社会责任,我司决定捐赠100台儿童康复设备,定向支援市内合规注册的公益机构”。

同一时间,同一类需求,一个在绝望中求助,一个在高调中行善。

这巧合让张野背脊发凉。

他瞳孔猛地一缩,立刻拨通了陈默的电话,声音压抑着怒火:“马上给我查!查这家企业,看看它跟那个所谓的‘合规推进会’,有没有关系!”

陈默的效率高得可怕,十分钟后,一条信息回复过来,只有一个名字和一张股权穿透图。

母公司:青州社会治理发展有限公司。

瞬间,所有的线索都串联了起来。

深夜的互联网上,四个视频会议的窗口同时亮起,陈默、张野、赵子轩、林枫,四张面孔在各自的屏幕前都显得无比凝重。

空气安静得可怕。

最终,还是身处大山深处的林枫,目光死死地盯着电脑屏幕上那张被点亮的中国地图,那些零星闪烁的求助点和响应点,像黑夜里的萤火。

他缓缓地,一字一顿地开口,声音不大,却让其他三个人如遭雷击。

“我明白了。他们不是反对我们救人,”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冰冷的彻悟,“他们是反对我们……‘自己来’。”

话音落下,陈默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看着自己亲手构建的“信号站”系统,那些流转的数据,那些被连接起来的善意,第一次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

他们的系统建立在现有的网络之上,高效、精准,却也脆弱。

如果对方的目的不是战胜他们,而是要夺走他们“自己来”的权力,那么,掐断信号,将是釜底抽薪的一招。

他的目光从屏幕上那些闪亮的光点,缓缓移向了地图上那些因为网络信号不佳而始终无法点亮的、广袤的灰色盲区。

如果有一天,这块屏幕黑了呢?如果信号,从源头就被切断了呢?

一个疯狂的,近乎异想天开的念头,第一次在他脑中破土而出。

要建立一个真正无法被掐断的连接,信号,或许不该只从云端发出。

它,必须从大地深处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