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压抑不住的怒火从他胸腔里升起。
他重新打开陈默的代码库,看着那一条条详细的修改轨迹,从新建文件到添加每一行函数,再到每一次的提交说明。
突然,一道电光石火般的灵感击中了他。
如果……如果能把这个过程,这个从无到有的“写作过程”完整地、可视化地呈现出来,是不是就能成为原创最有力的证明?
这个念头一旦出现,便疯狂地在他脑中生长。
他立刻拨通了心理社社长小舟的电话。
小舟的团队最近正在开发一个“写作压力评估模型”,试图通过分析学生的写作行为来评估其心理状态。
电话那头,小舟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听到林枫的想法后,立刻激动起来:“枫哥!你这个想法太牛了!我们心理社的数据库里,收集了两百多份匿名分享的‘崩溃日记’,你知道里面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是什么吗?——‘我辛辛苦苦写了三万字,系统却告诉我,我是抄的’。”
两人的想法一拍即合。
挂掉电话,林枫深吸一口气,转身面对寝室里三个失魂落魄的兄弟。
“都过来,开个会。”
他把陈默的开发日志、赵子轩满是红叉的修改稿、张野那几大本密密麻麻的手写提纲,全部摊在寝室中央的小桌上。
这些浸透了汗水与心血的“失败品”,此刻却像是一枚枚沉甸甸的军功章。
“我们今天聚在这里,不是为了展示一份完美的论文,而是为了证明,我们这些普通人摸爬滚打的过程,也值得被认真对待。”林枫的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
“我有个计划,分三步走。第一,联合小舟的团队,我们连夜开发一个‘论文协作溯源平台’,让我们的每一次修改、每一次思考、每一条引用的来源,都有迹可循。第二,我们发起一个‘论文互助营’,就从我们404寝室开始,带头公开自己的写作过程和经验,让所有和我们一样迷茫的人,不再孤军奋战。第三,”他顿了顿,看着兄弟们重新燃起火焰的眼睛,“我们向学院申请,举办一场‘透明答辩日’,全程网络直播,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
几天后,当林枫将那份签着404寝室所有人名字的“透明答辩”申请书递交上去时,他被教务处的白教授亲自叫到了办公室。
白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而审慎:“林枫同学,最近你们在学生里很有名气。但是,名气不能代替学术的规范。”
“我同意,教授。”林枫平静地迎着他的目光,“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要被所有人盯紧。您和学院害怕我们这些学生学术造假,而我们害怕被不透明的规则扼杀。既然我们彼此都有恐惧,不如——就让所有人来看看,我们的每一个字,究竟是怎么写出来的。”
办公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白教授盯着林枫看了足足一分钟,最终拿起笔,在申请表上签下了两个字:待议。
走出行政楼,傍晚的阳光有些刺眼。
林枫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他拿出来,是小舟发来的一张平台原型图。
图片的最上方,写着一行醒目的标题:“写作,不该是一场孤独的死刑。”
他抬起头,望向远处灯火通明的教学楼。
那里亮着无数扇深夜不灭的窗,每一扇窗后,或许都有一个和陈默一样,正在孤独挣扎的灵魂。
他的计划,就像是在这片无边无际的黑暗中,试图点燃一根火柴。
夜色渐深,林枫将一份手写的海报贴在了旧图书馆地下室那扇积满灰尘的铁门上,海报上只有简单的几个字:“论文互助营,今晚,这里。”做完这一切,他靠在冰冷的墙壁上,心里并没有预想中的豪情万丈,反而被一种巨大的不确定性笼罩。
他不知道,在这座庞大的校园里,除了404的兄弟们,是否还会有第二个人,愿意走进这间昏暗的地下室,将自己最脆弱的写作过程,暴露在微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