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张A4纸,抬头印着园区管委会的红头,标题是《关于临时资源协调的函》,内容很简单,允许青州大学“404守护者”项目临时使用园区b1层一间长期空置的会议室作为夜间指挥点和休息处。
末尾一行小字写着:水电及其他杂费自理。
最醒目的,是页脚那个鲜红的行政公章。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这份盖了章的文件,比林枫一万字的报告更有分量。
它代表了来自“体制内”的一种默许和认可。
散会后,周锐和林枫一前一后地走在走廊上。
“别让我太难做。”周锐忽然低声说了一句,脚步没停,“也别让我被上面的人打电话问,为什么支持学生在园区里‘搞事’。”
林枫心中一震,他瞬间明白了。
这不是毫无保留的支持,而是一个身在体制内的人,在规则的缝隙里,小心翼翼地为他们撬开的一扇窗。
他能给的,就这么多。
“我明白,谢谢周主管。”林枫郑重地答道。
当晚,404团队便搬进了那个位于地下b1层的新“指挥点”。
房间里空空荡荡,只有几张旧桌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久未通风的尘埃味,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兴奋。
这里是他们的第一个阵地。
林枫独自留到深夜,调试着陈默新赶出来的轻量化小程序。
他将后台系统与新的求助链接打通,设定了基于地理位置的自动匹配和推送逻辑。
就在他准备合上电脑时,屏幕右下角突然弹出了一个通知。
一条匿名的求助消息,通过新的小程序链接发了进来:“我在城东分区的研发楼加班,刚出来,地铁已经停了,网约车排队要一个多小时。有人能帮忙吗?”
林枫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这是新系统的第一次实战。
他下意识地就要去拿起手机通知张野,组织人手。
可他的手还没碰到手机,屏幕上的地图就自动亮了起来。
以求助者为中心,系统自动向附近三公里内、状态为“可提供帮助”的用户发送了互助提醒。
不到三十秒,地图上代表求助者的那个红点旁,接连亮起了三个蓝点。
一条系统消息弹出:“用户‘deonkey’已响应,预计15分钟后骑电瓶车到达。”
另一条消息紧随其后:“用户‘bug粉碎机’已响应,表示可以提供远程陪伴和安全建议。”
第三条消息几乎同时出现:“认证司机用户‘夜航船’已响应,他正结束最后一单顺路回家,愿意绕路接送,预计12分钟到达。”
林枫盯着屏幕上那三个从不同方向朝同一个红点汇聚而去的蓝色光标,手指悬在半空中,久久没有落下。
他什么都没做,系统自动完成了匹配,求助者得到了不止一种帮助。
那些看似熄灭的余烬里,竟然早已埋下了新的火种。
他曾以为,需要他们这群人高举火把去照亮黑夜。
直到此刻他才发现,火种没有熄灭。
它只是散开了,落入了更广阔的黑夜里,并且,开始自己燃烧了。
新的指挥点里安静得能听到电流的微弱嗡鸣。
张野靠在窗边,看着地铁站b出口的方向。
最后一批实习生的身影消失在远处的路灯下后,站前广场彻底空了下来。
然而,这片由灯光和阴影构成的空间,却并非真正的寂静。
一阵细微的金属摩擦声从广场的另一头传来,那是保洁车轮子压过地砖缝隙的声音。
紧接着,一束刺眼的电动车灯光划破黑暗,又迅速隐入另一条小巷。
远处,似乎还有人在用高压水枪冲洗地面,发出沉闷的轰鸣。
张野的目光缓缓扫过这些被夜色包裹的角落,一个念头毫无征兆地从心底浮现。
他们一直以为,这座园区深夜的脉搏,只为那些年轻的实习生而跳动。
可当最后一班地铁的喧嚣散尽,当他们守护的目标都已经安全回家,这片巨大的钢铁森林里,似乎还有许多别的故事,在不为人知的阴影中,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