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当时只觉得老人可爱,现在才懂,那是被反复训练出的“上镜自觉”。
电脑突然弹出邮件提示。
陈默的账号发来《真实挑战》最终版链接,标题改成了《我不是道具》。
林枫点开,视频里没有之前用的催泪背景音乐,只有手办店老板把限量款递过来时的原声:“小同志,这手办你攒了三年饭钱吧?”陈默的声音带着点结巴:“不……不是攒,是兼职修电脑赚的。”老板愣了一下,笑着说:“行,就冲这股子轴劲儿,算我送你的。”弹幕刷得飞快:“原来他真的不是卖惨”。
陈默的置顶评论安静地躺着:“谢谢你们看到我,而不是‘那个攒三年饭钱的宅男’。”
林枫盯着那条评论,突然想起陈默第一次拍vlog时,举着手机的手抖得厉害。
他们教他“要突出穷学生的艰辛”,现在他才明白,陈默删掉的不只是背景音乐,是所有被定义好的“人设切片”。
可就算这样,评论区还是有人问:“所以你现在有几个手办?” “修电脑一个月赚多少?”真实,终究还是成了新的标签。
深夜十一点,林枫抱着笔记本走到老陈的法律援助站。
旧木桌上落了层薄灰,他用袖子抹出块空地,新建文档时,鼠标光标在空白页上跳动得让人心慌。
他打下标题《我们不是案例》,刚敲下“当善意被……”,手机在掌心震动。
秦莉的消息弹了出来:“平台数据组分析,你们的‘家人线’完播率最高。建议下周拍‘父母感谢儿子’特辑,打光用暖黄,背景布置成家庭厨房——”后面跟着一长串分镜脚本,连“母亲抹眼泪的动作要慢三拍”都标得清清楚楚。
林枫的指节抵着额头。
他想起吴世仁被赶走那天,对方冷笑说“你们迟早得学我”;想起他们当初发誓“要做不一样的内容”;想起现在,平台递来的“治愈系顶流”标签,和吴世仁的“卖惨模板”,不过是换了个打光师。
他删掉所有消息,合上电脑时,屏幕蓝光在脸上割出一道阴影。
窗外的夜市收摊了,路灯把银杏叶的影子投在墙上,像摊开的手掌。
他摸出打火机,对着空气虚按两下,“咔嗒”声在空屋里格外清晰——这次,没有火燃起来。
手机在此时震动。
校园论坛的未读消息提示跳了出来,标题被截断了一半,但“青州大学惊现‘假404’”几个字刺得他眯起眼。
他没有点开,只是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消息提示,像在看某种预兆。
夜风从窗缝钻进来,掀起桌上的文档页。
《我们不是案例》那页纸哗啦啦响,最后停在半空中,像一面没来得及升起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