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大浪淘沙(2 / 2)

他的父亲是村里的老石匠,沉默寡言。

崔永浩忐忑地说明情况后,父亲只是吧嗒吧嗒抽着烟,良久,才问了一句:

“你们公司,说话算话?”

崔永浩赶紧点头:

“算话!我们会长一口唾沫一个钉!政府材料到了就动工!”

父亲站起身,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行。咱这村子,太穷了,路也不好,年轻人都跑了。

你能回来,带着本事回来帮大家,是好事。

爹支持你。”

简单的话语,让崔永浩瞬间红了眼眶。

还有的村子,听说强盛集团的人回来了,还是本村出去的子弟,一些老人和留在村里的妇女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期盼。

“成柱啊,你说的是真的?真能给咱盖新房子?这破草房我住了几十年了,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啊!”

“哲洙哥,你们公司真能帮我们把村口那条路修修?一下雨,娃娃都没法上学!”

“需要咱们干啥?你说话!只要能成,咱们都听你的!”

希望、怀疑、反对、期盼……各种情绪在每一个进驻了先锋队员的村庄里交织、碰撞。

环境的对比更是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这些从城市归来的年轻人。

李成柱晚上睡在自家潮湿的、散发着霉味的房间里,听着老鼠在房梁上跑动的声音,想起汉城公司宿舍干净整洁的床铺和明亮的电灯。

他看着村里人从浑浊的井里打水,想起汉城办公楼里一拧就来的自来水。

他去走访村民,走在雨后泥泞不堪、深一脚浅一脚的村路上,想起汉城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

夜晚,整个村庄陷入一片黑暗和寂静,只有零星的煤油灯如豆般闪烁,与汉城那不夜城般的璀璨灯火形成了天堂与地狱般的反差。

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动摇了。

出发时的热血,在现实的贫困、亲人的不解、工作的艰难面前,逐渐冷却。

不到半个月,开始有人悄悄离开。

李成柱所在的庆尚南道片区,一个来自汉城本地、对农村毫无概念的年轻员工,在经历了被蚊虫叮咬满身包、吃了上顿没下顿(初期后勤保障未能完全跟上)、被村民当骗子嘲讽之后,某个清晨,留下了一张字条和那套蓝色制服,偷偷坐最早一班车跑回了汉城。

消息传开,引起了一阵小小的波动。

“看吧,我就说干不长……”

“城里人吃不了这个苦……”

“什么使命,都是骗人的……”

朴大勇负责的片区,也出现了逃兵。

一个原本在工地当小工头的队员,因为无法有效组织村民,反而被几个村里的懒汉刁难,觉得颜面尽失,也撂了挑子。

金明花在父亲的持续压力和一次被村里闲汉言语调戏后,躲在临时借住的村委会角落里偷偷哭了很久,一度也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动摇的情绪在蔓延。

李成柱也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和压力。

父亲的冷眼,村民的怀疑,工作的停滞,都让他喘不过气。

晚上,他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给集团写工作报告,笔尖几次停顿。

他是不是真的做错了?是不是该听父亲的,回汉城去?

就在这最困难的时刻,强盛集团总部的支持开始显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