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重勋终于失控,将茶杯狠狠摔在地毯上,名贵的地毯顿时晕开一片深色茶渍。
他脸色铁青,胸口剧烈起伏。
“朴成贤!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书呆子!他敢!”
他从牙缝里挤出怒吼:
“他这是在公然打我们韩进的脸!
什么狗屁创新价值!
他分明是在告诉全韩国,谁打韩进,他就支持谁!”
赵亮镐快速浏览完电讯稿,眼神阴沉:
“父亲,麻烦了。
朴成贤这一手,不仅给了强盛一条绕过我们港口封锁的官方通道。
更重要的是……这是官方信用背书!
那些还在观望的墙头草,看到韩国海运都站队了,心思肯定会活络!”
赵重勋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震怒,但眼中的寒光却愈发骇人。
他意识到,战场已经扩大了,李振宇这个泥腿子,不知用了什么手段,竟然把国企也拖下了水!
...
...
李振宇和他的团队,敏锐地抓住了韩国海运合作带来的巨大关注度,发动了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宣传战。
他们不再正面回应韩进的打压,而是另辟蹊径。
通过几家关系良好、注重深度的财经媒体和大众媒体,连续推出系列报道和专题文章。
几天后,该报头版刊出深度报道:《“垫资”模式:撬动中小企业活力的新杠杆?》。
文章没有提强盛和韩进的争斗,而是巧妙地将“垫资”模式与朴正熙政府大力倡导的“出口立国”、“扶持中小企业”国策联系起来。
将其描绘成一种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周转难、激活微观经济的创新尝试。
紧接着,另一家大众媒体推出专题:《物流江湖的两种温度》。
文章用生动的笔触对比了两个场景:
场景A(强盛联盟):
一位小运输公司老板在强盛的调度中心,看着调度板上实时共享的货源信息。
可以根据自己的车辆情况和利润预期,自主选择接单,脸上洋溢着“当家作主”的笑容。
旁边配图是强盛司机家属院里,孩子们在安全环境中玩耍,妇女们做着缝补工作贴补家用,充满人情味。
场景b(四海联盟):
一位老板在冰冷的办公室里,对着四海总部发来的强制调度指令和低得可怜的结算单愁眉苦脸,抱怨道:
“我现在就是个拉线的木偶,赚的钱还不够付油费。”
文章隐晦地提到“某些大型联盟”依靠垄断地位,挤压加盟商利润,甚至通过非市场手段吞并异己。
这些报道,立刻在长期受财阀挤压的中小企业和普通市民中引发了强烈共鸣。
茶余饭后,人们开始议论:
“听说了吗?那个强盛物流,是真正帮小老板做事的!”
“是啊,比那些只知道吸血的财阀强多了!”
“那个李振宇,好像是穷苦出身,白手起家,真有本事!”
李振宇“草根英雄”、“屠龙勇士”的形象不胫而走。
一些注重社会声誉的中型企业开始主动联系强盛,虽然订单量不大,但政治意义非凡。
舆论的天平,开始悄然倾斜。
更让韩进集团措手不及的,是来自政治高层的风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