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海运是国有企业,拥有庞大的船队和港口影响力。
虽然不及韩进海运那般在私营领域凶猛,但其地位特殊,背后站着政府。
更重要的是,韩进海运的快速扩张和强势作风。
早已让韩国海运内部积累了大量不满,视其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和搅局者。
李振宇将目标锁定在了韩国海运的社长——朴成贤。
此人是朴正熙总统亲自任命的经济学家出身的技术官僚,深受“维新体制”下“专家治国”理念的影响。
坚信“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但同时对于私营财阀过度膨胀、挤压国企空间的行为也颇为警惕和不满。
李振宇没有选择常规的商务拜访。
而是精心准备了一份名为《关于构建半岛高效、竞争性物流体系的若干思考》的报告,通过郑周永,转交给了朴成贤。
这份报告没有一句直接提及强盛与四海的争端,而是高屋建瓴地分析了韩国物流业的现状、痛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报告中极力推崇“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隐晦地批评了“某些巨头依靠垄断资源和非市场手段压制竞争”的行为。
并大胆提出了“国有资本与充满活力的私营创新企业合作,构建多层次、高效率物流网络”的设想。
这份报告立刻引起了朴成贤的极大兴趣。
他早已注意到强盛物流这个异军突起的名字,也对韩进赵重勋亲自下场打压一个后起之秀有所耳闻。
在他看来,这正是一场完美的“优胜劣汰”的检验场。
一个代表着创新和效率,一个代表着传统和资本。
“有点意思。”
朴成贤推了推眼镜,嘴角露出一丝感兴趣的笑容:
“这个李振宇,有点胆色,也有点脑子。居然想到给我写这种报告。”
他立刻让秘书安排,他要“见一见这位年轻的企业家”。
会面在韩国海运社长办公室进行。
李振宇不卑不亢,充满自信。
“朴社长,感谢您百忙之中相见。”李振宇开场白简洁有力。
“李社长的报告我看了,很有见地。”
朴成贤语气平淡,带着学者式的审慎:
“不过,我很好奇,你文中所说的‘非市场手段’和‘构建新网络’,具体指什么?
你又凭什么认为,韩国海运应该与你合作?”
李振宇知道关键时刻来了。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迎向朴成贤:
“朴社长,所谓‘非市场手段’,您想必比我更清楚。
港口优先权、运力倾斜、乃至通过关联企业向客户施压…这些,恐怕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应该出现的现象吧?”
他点到即止,没有过度指责。
“至于合作的基础,”
李振宇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极具煽动性:
“在于我们强盛能弥补韩国海运的短板,而韩国海运能放大强盛的优势!”
“韩国海运拥有国之重器——船队和港口影响力。
但恕我直言,在最后‘一公里’的陆路配送、在面向中小客户的灵活服务。
在基于信息化的物流整合上,庞大的国企体系难免有不及私营企业灵活之处。”
“而我们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