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 > 第174章 挥别妻与子,壮士踏浪行

第174章 挥别妻与子,壮士踏浪行(1 / 2)

远洋的梦想,如同远天的星辰,璀璨而诱人,指引着方向;而离别的现实,却似眼前这秋日愈发清冷的晨风,带着刺骨的凉意,吹拂着黑瞎子沟程家小院内外每一个人的心。进军公海的庞大计划,在经过数月紧锣密鼓的筹备后,终于到了即将启航的时刻。那艘被程立秋和张远航千挑万选、最终定名为“探索者”号的千吨级远洋围网船,已然在南方某大型船厂完成了最后的舾装和设备调试,静静停泊在港口,如同一只蓄势待发的钢铁巨兽,只待它的主人率领麾下勇士,去征服那片未知的蔚蓝。

归期难定,短则三四月,长则半年甚至更久。这并非一次短途的捕捞或观光,而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远征,意味着将与家人、与这片熟悉的黑土地,进行一场漫长而充满不确定性的别离。

启程前最后几日的程家小院,笼罩在一种复杂难言的气氛中。表面上,一切如常,甚至比往日更加忙碌。程立秋最后一次检查着王铁山制定的家庭安保预案,与李建军核对着他离开期间各项产业的运转细则和应急方案,与张远航推敲着航线的每一个细节、补给点的安排、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及应对措施……他事无巨细,力求将一切安排得妥帖周全,仿佛要将未来数月的牵挂与责任,都预先安置妥当。

然而,在这井然有序的忙碌之下,涌动着的是浓得化不开的离愁别绪。

魏红变得异常沉默。她不再像往常那样絮叨地叮嘱,只是默默地为程立秋整理着行装。那件厚实的新棉袄,是她一针一线亲手絮的棉花,针脚细密得能挡住最冷的海风;那双加厚的棉袜,纳了厚厚的底,她说海上湿气重,脚不能凉;她甚至悄悄去庙里求了平安符,红布包裹着,塞进了行囊最贴身的夹层。每一个动作都缓慢而郑重,仿佛要将自己的担忧与祝福,都缝进这一件件衣物里。夜里,她总是紧紧偎在程立秋身边,不说话,只是听着他沉稳的心跳,仿佛要将这声音刻进骨子里。程立秋能感觉到,她偶尔会在深夜里无声地流泪,温热的液体濡湿了他的肩头。他只能更紧地搂住她,用无声的拥抱传递着自己的歉意与承诺。

小石头似乎也明白爹爹要出远门,而且要去很久。他不再调皮捣蛋,变得格外黏人,程立秋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小手总是紧紧攥着爹爹的衣角,仰着小脸,一遍遍地问:“爹,你啥时候回来?你会给我带大海里的宝贝吗?”程立秋每次都会蹲下身,认真地看着儿子的眼睛:“爹尽快回来。等爹回来了,给你讲大海里的故事,带你看真正的大鲸鱼(他指的是海里的各种大鱼)。”小家伙这才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圈却悄悄红了。

最让人心头发软的是那对尚在襁褓中的龙凤胎。瑞山和瑞雪仿佛感应到家中不寻常的气氛,也变得有些爱哭闹。程立秋抱着儿子,小家伙用那双酷似他的乌亮眼睛懵懂地望着他,小嘴咂巴着;他逗弄着女儿,瑞雪便会咧开没牙的小嘴,冲他露出一个无邪的笑容,那笑容纯净得能让世间一切烦忧消散,却也像一根柔软的丝线,紧紧缠绕住程立秋的心,让他几乎要迈不动离家的脚步。他抱着两个孩子,久久不舍得放下,贪婪地嗅着他们身上那股混合着奶香和阳光的、纯粹的生命气息,心中充满了初为人父却又即将远行的复杂酸楚。

大姐程立春红着眼圈,默默帮着魏红打理家务,照看孩子,把所有的担忧都咽进了肚子里。王铁山、李建军等人,则用更加严谨的工作和坚定的眼神,无声地向程立秋保证:家里一切有我们!

离别的时刻,终究还是到来了。

这是一个霜浓露重的清晨,天色未明,寒意深重。程立秋需要先乘车赶往市里,再转火车南下与“探索者”号汇合。院门外,吉普车已经发动,低沉的马达声如同催促的鼓点。

程立秋站在院中,最后一次环顾这个承载了他无数奋斗与温暖的家。魏红抱着瑞雪,程立春抱着瑞山,小石头紧紧拉着母亲的手,王铁山、李建军、王栓柱等核心成员肃立一旁,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他走到魏红面前,伸出手,极其轻柔地摸了摸女儿娇嫩的脸颊,又俯身亲了亲儿子的额头。然后,他看向魏红,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最终只化作一句沉甸甸的嘱咐:“家里……就交给你了。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孩子们。”

魏红的眼圈瞬间红了,但她强忍着没有让泪水掉下来,只是用力地点了点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嗯。你……你在外面,一切都小心。平平安安回来。”

“爹……”小石头带着哭腔喊了一声,扑过来抱住程立秋的腿。

程立秋弯腰将儿子抱起,用力搂了搂,在他耳边低声道:“石头,你是哥哥,也是家里的小男子汉了。爹不在家,你要帮娘照顾好弟弟妹妹,知道吗?”

小石头用力地点着头,小脸上满是认真,眼泪却吧嗒吧嗒地掉了下来。

程立秋深吸一口气,压下鼻尖的酸意,将儿子交还给魏红。他不再犹豫,猛地转身,大步走向吉普车,背影在熹微的晨光中显得挺拔而决绝。他不敢回头,怕一回头,看到妻子强忍的泪水和孩子们依恋的眼神,那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决心便会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