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核心成员的态度开始转变,程立秋心中一定。他最后掷地有声地说道:“这件事,我看准了,就必须干!而且要大干!这不光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给咱们黑瞎子沟,给咱们的子孙后代,开辟一条活路!一条既能保住咱们的青山绿水,又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活路!”
他强大的决心和清晰的规划,最终说服了所有人。会议决定,立即启动“黑瞎子沟山野人家”项目,由程立秋总负责,李建军具体牵头规划和建设,王铁山负责安保方案和人员培训,王栓柱、程大海等人协助,充分利用各自领域的资源。
说干就干。程立秋展现出惊人的效率和魄力。他亲自带着李建军、王栓柱等人,花了几天时间,踏遍了黑瞎子沟的每一个角落,精心选址。
最终,山庄的地址选定在屯子东头,背靠黑瞎子岭余脉,面朝一条清澈山溪的一片缓坡上。这里视野开阔,风景绝佳,既与屯子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保证了私密性和管理便利,又能方便地获取屯里的物资和人力支持。
规划图很快在李建军的主持下绘制出来。整体风格定位为“古朴自然”,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被。一期工程主要包括:
一座兼具接待、餐饮、娱乐功能的主楼,采用原木和青石结构,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十栋独立分散的、仿照东北传统民居改造的“农家小院”,每个小院都带有独立的篱笆院落和火炕。
沿着溪流修建木质栈道和垂钓平台。
开辟一条相对平缓、安全的“山林体验径”,由王铁柱负责设计路线和设置安全观察点。
修建一个小型的停车场和公共卫生间。
资金方面,程立秋大手笔地投入了前期启动资金,并表示后续会根据需要持续追加。他深知,要做就要做好,不能因小失大,砸了招牌。
建设队伍迅速组建起来,主要以屯里的壮劳力为主,由程立秋支付高于市场价的工资,这也间接带动了屯里的收入。一时间,黑瞎子沟东头那片原本寂静的坡地,变得热火朝天。砍伐杂木、平整土地、开挖地基、运输建材……号子声、锯木声、夯土声此起彼伏,打破了山沟往日的宁静。
程立秋几乎每天都泡在工地上,亲自监督施工质量,对细节要求极高。一块石头的摆放,一根木头的打磨,他都要亲自过问。他要求所有建筑必须牢固安全,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保持乡土特色,不能用城里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这木头廊柱,不要刷那么亮的漆,保持木头的原色,打磨光滑就行!”
“这火炕,盘得要够热乎,烟道要通畅,不能呛着客人!”
“院子里种点家常菜,茄子、辣椒、小葱,让客人来了能自己摘点尝尝鲜!”
在他的严格把关下,山庄的雏形一天天显现。那原木结构的屋舍,青石板铺就的小路,古朴的篱笆墙,以及远处苍翠的山林和潺潺的溪流,构成了一幅浑然天成的田园画卷。
与此同时,王铁山也加强了屯子周边和山庄建设区域的巡逻,制定了详细的游客管理预案。王栓柱则开始组织参农,准备“参田参观”和“人参知识小课堂”的内容。程大海甚至开始琢磨,如何将“滨海611”号的常规捕捞航线,设计成一条安全又有趣的“近海观光”路线。
整个黑瞎子沟,都因为这一个项目而被调动起来,充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期待。乡亲们虽然还不太完全理解“旅游”到底能带来什么,但他们相信程立秋的眼光,相信跟着他干,准没错。
程立秋站在初具规模的山庄工地上,看着忙碌的景象,听着山溪欢快的流淌声,心中豪情涌动。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山庄,这是他商业版图上至关重要的一块拼图,是他将黑瞎子沟推向更广阔世界的第一步。山水依旧,却因人的智慧和魄力,被赋予了汇聚财富的崭新意义。投资建山庄,聚拢的不仅是财源,更是一个关于未来、关于希望的,无比坚实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