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首航的风波洗礼,程立秋对大海的敬畏又加深了一层,但并未磨灭他的热情,反而激发出更强的征服欲。他留在望海屯的几日,几乎是黏在了王队长和海生身边,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一切海上知识:如何更精准地观测天气,如何根据潮汐选择下网点,如何辨别不同海鱼的习性,甚至如何应对常见的机器故障。
他的刻苦和悟性让王队长啧啧称奇,许多老渔民需要多年摸索的经验,他往往一点就透,还能举一反三,结合自己山林狩猎时观察自然的法子,提出些独到的见解。
几天后,程立秋带着这次出海的收获——几筐活蹦乱跳的杂鱼,以及少量较为珍贵的黑鱼、黄花鱼,还有一小桶精心挑选的肥美海螺和扇贝,踏上了返程的路。那些鱼用浸湿的海草覆盖着,尽量保持鲜活,贝类则装在透气的麻袋里。
回到靠山屯,程立秋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先去了公社找赵主任。当他把那些还带着海腥味的鲜活海货展示出来时,赵主任的眼睛顿时亮了。
“呦!立秋!行啊!真弄回来了?还是活的!”赵主任拿起一条还在张嘴的黄鱼,啧啧称赞,“这品相,比供销社那冻得硬邦邦的强多了!”
“主任,您路子广,看看这些货,能卖上价不?”程立秋笑着问。
“能!太能了!”赵主任毫不犹豫,“县城几个大厂子的食堂,还有那几个招待所,就稀罕这口鲜的!你等着,我这就打电话!”
赵主任雷厉风行,几个电话出去,不到半天功夫,程立秋带回来的海货就被闻讯赶来的采购员抢购一空!价格远比程立秋预估的要高,尤其是那几条大黄花鱼和肥海螺,几乎卖出了肉价的几倍!
看着手里实实在在的钞票,程立秋心里最后一点不确定也彻底烟消云散。这条路,走对了!
他没有把所有的海货都卖掉,特意留了一些最好的带回家。当晚,程家小院的饭桌上就摆上了清蒸黄鱼、白灼海螺、葱油扇贝。那前所未有的极致鲜味,不仅让魏红和大姐吃得赞不绝口,连两个孩子都咿咿呀呀地伸着小手要去抓。
“这鱼…咋这么鲜甜呢?一点土腥味都没有!”魏红惊叹。
“这就是海货的妙处了。”程立秋颇为得意,“等以后船跑顺了,天天让你们吃新鲜的!”
很快,程立秋从海里弄回新鲜鱼货并且卖了大价钱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靠山屯。起初人们还将信将疑,海鱼?那玩意儿又腥又咸,有啥吃头?还能卖出高价?
然而,当有人亲眼目睹县城开来的汽车特意驶向程立秋家,然后满载着一箱箱用冰块冰镇着的海货离去时,整个屯子都被震撼到了!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