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 > 第50章 传授技艺育新人,狩猎文化薪火传

第50章 传授技艺育新人,狩猎文化薪火传(2 / 2)

王栓柱憨憨地问:“立秋哥,那…那咱要是饿肚子咋整?”

程立秋道:“饿肚子也不能坏规矩。打老的,打公的,够吃就成。这大山养了咱们祖祖辈辈,咱们也得给它留点种,不能断了根。就像上回那麝香,金贵不?可咱不能为了那点钱,就把路走绝了。细水长流,才是老猎人该有的心思。”

这话他说得郑重,几人听了都默默点头。就连最跳脱的孙猛,也收起了嬉皮笑脸。

中午歇气的时候,几人围坐在一小堆篝火旁,烤着干粮。程立秋心情不错,看着远处起伏的山峦,忽然轻轻哼起了一段调子古老、节奏悠长又带着几分苍凉的歌谣:

“嘿——哟——”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嘞——”

“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嘞——”

“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

“獐狍野鹿满山岭打呀打不尽嘞——”

他的嗓音算不上多好听,甚至有些粗粝,但那调子里却带着一种与这片山林血脉相连的质朴和豪迈,像是在诉说着千百年来猎人与大山之间说不尽的故事。

孙猛、魏建国他们都听呆了,他们从来没听过程立秋还会唱这个。

“立秋哥,这是啥歌?怪好听的!”孙猛好奇地问。

“老辈传下来的赶山调。”程立秋笑了笑,“我也不知道全乎的,就记得这么几句。听说以前的猎人,进山出山,高兴了、累了、想家了,都爱哼几句。算是…给大山打个招呼,也给自己提个醒。”

他收起笑容,看着几人:“咱们现在有枪了,比老辈子人条件好多了。但有些老规矩、老手艺,不能丢。比如怎么认草药止血,怎么在野外找水,怎么利用星星和太阳辨方向…这些保命的本事,比枪杆子还重要。”

下午,程立秋开始教他们辨认几种常见的止血草药。他指着地上一株叶片带着锯齿、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这叫刺玫果,果子能吃,叶子捣烂了能敷伤口止血。”

又拔起一株其貌不扬的杂草:“这个,叫地榆,烧成炭灰,止血效果最好。山里磕了碰了是常事,不能光指望往回跑。”

他教得仔细,几人学得认真。李厚根尤其上心,他年纪最大,学得慢,但肯下死力气记,还拿出个小本子(程立秋给他的),用只有他自己才看得懂的符号标记着。

程立秋看着李厚根那认真的模样,心里挺欣慰。这个姐夫,虽然木讷了点,但踏实肯干,是个可造之材。他又看向孙猛、魏建国和王栓柱,这几个兄弟,从最初跟着他瞎跑,到现在一个个都能独当一面,进步肉眼可见。

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永远带着他们。总有一天,他们或许会各自有各自的路。但他希望,通过自己,能把老一辈猎人传下来的这点东西——不仅仅是技艺,更是那份对山林的敬畏、对规矩的坚守、还有同伴之间互托生死的义气——能多少传下去一些。

太阳西斜,该往回走了。程立秋故意落在最后,看着前面几人的背影。孙猛还在比划着学鸟叫,魏建国低头寻找着刚才认识的草药,王栓柱摸着黑豹的脑袋低声说着什么,李厚根则一边走一边回头认着来时的标记。

山林寂静,只有脚步声和偶尔的鸟鸣。程立秋心里忽然生出一种奇异的满足感。挣钱养家固然重要,但看着这支自己拉起来的队伍一点点成长,看着这些赖以生存的知识和传统能在自己手里延续下去,这种感觉,似乎比打到一头黑瞎子、卖出一张好皮子,更让他觉得踏实和厚重。

猎途漫漫,薪火相传。他程立秋这辈子,或许成不了什么了不得的人物,但能在这靠山屯里,守住一个小家,带出一支像样的队伍,把老辈人的这点东西传下去,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