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红早已得到消息,和几个帮忙的妇女烧好了两大锅开水,准备好了大盆和案板。
肉一到,立刻就在临时搭建的灶台边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分割和清洗工作。
空气中瞬间弥漫开浓郁的血腥味和肉香味。
程立秋大手一挥:“今天帮忙的,见者有份!每家先割五斤肉回去尝尝鲜!剩下的,留足明天上梁宴的,再给大家分!”
这话更是引来一片欢呼和叫好声!程立秋家大气的名声瞬间传开了。
这一夜,靠山屯几乎家家户户都飘出了久违的肉香。
程立秋和魏红更是忙到深夜,将最好的肉分类切块,该腌制的腌制,该下锅焯水的焯水,为明天的宴席做着精心准备。
第二天,是个难得的大晴天。
阳光洒在即将完工的新房上,红砖青瓦,显得格外气派。
上梁的吉时一到,鞭炮齐鸣(程立秋特意去公社买的),锣鼓喧天(跟邻居借的)。
老师傅唱着吉祥的上梁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将那根系着红布的大梁稳稳地安放在了屋顶最高处。
寓意着新房主体落成,未来安稳幸福。
紧接着,就是重头戏——上梁宴!
新房前的空地上,借来的十几张八仙桌摆得满满当当。
每张桌子上都摆满了硬菜:大盆的红烧野猪肉炖粉条,香气扑鼻,油光锃亮;硕大的鹿肉块用山花椒和大料烀得烂熟,肉质纤维分明,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浓白的狍子骨头汤冒着热气,里面翻滚着鲜嫩的蘑菇和野菜;还有用鹿血和杂碎灌制的血肠,蒸好后切片,蘸着蒜泥吃,风味独特;再加上炒鸡蛋、拌山野菜、油炸花生米等配菜,以及管够的高粱烧酒和米饭……这规格,这菜码,在靠山屯绝对是史无前例的头一份!
所有来帮忙的乡亲、亲友(包括魏红的娘家人、王栓柱一家)、甚至一些平时关系还不错的屯邻,都被热情地请上了桌。
程立秋和魏红穿着新衣服(临时买的),端着酒碗,一桌一桌地敬酒,感谢大家的帮忙。
宴席气氛热烈无比。
男人们划拳行令,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夸赞着程立秋的本事和豪气。
女人们则边吃边聊,羡慕地看着魏红,说着新房的宽敞和气派。
孩子们在桌缝间嬉笑打闹,手里抓着肉骨头,吃得满嘴是油。
孙猛一家、大舅哥魏建国一家自然是座上宾,被安排在了主桌,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
王栓柱抱着爱犬黑豹(也得到了一大块带肉的骨头),笑得合不拢嘴,直夸程立秋讲究、仗义。
整个宴席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宾主尽欢。
直到日头偏西,大家才酒足饭饱,心满意足地散去,临走时还不忘再次恭喜程立秋乔迁新居,夸赞宴席办得漂亮。
看着渐渐安静下来的场地,虽然杯盘狼藉,虽然身体疲惫,但程立秋和魏红相视一笑,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这场风风光光的上梁宴,不仅是对过去苦难的告别,更是对新生活最热烈的宣告。
它堵住了所有流言蜚语的嘴,赢得了实实在在的乡情和尊重,也彻底奠定了程立秋在靠山屯的地位。
房子主体已成,剩下的内部修整和院墙搭建,可以在后续慢慢完成。
有了这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温暖坚固的港湾,程立秋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去真正实践那个更大的山林梦想了。
夜幕降临,新房里点起了明亮的蜡烛(电要等以后拉)。
程立秋和魏红坐在还未完全铺好的炕上,看着窗外崭新的院墙轮廓,规划着未来的生活。
“立秋,等开了春,咱们在院里种点菜吧?”
“好。不光种菜,还得划出块地,把我弄来的那些天麻、人参苗种上。”
“嗯!都听你的!以后……咱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嗯,一定会!”
夫妻俩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而此刻,那杆静静立在墙角的“水连珠”,在烛光下闪烁着幽冷的光泽,仿佛也在期待着下一次的山林征途。
新的篇章,已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