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没入电饭煲厚重的塑料外壳,消失不见。
几秒钟后,电饭煲那原本显示着“保温”字样的液晶屏,突然疯狂闪烁起来!字符扭曲跳动,最终定格成一行清晰的中文:
【解毒方案:黑豆30克,甘草10克,清水500毫升,文火煎煮15分钟,滤渣温服。】
正是李念墨刚才念诵的《本草纲目》解药方!这银针导出的、蕴含着古药典智慧的数据流,竟直接侵入了厨房电器,生成了具体的解毒指令!
“快!照做!”李玄策沉声道。
外婆如梦初醒,慌忙在厨房的储物罐里翻找黑豆和甘草。方清墨立刻接水,点燃旁边的小煤炉。小煤炉的蓝色火苗跳跃着,舔舐着锅底,也映照着李天枢因痛苦而紧皱的眉头和姐姐李念墨专注施针的侧脸。
趁着煎药的间隙,惊魂未定的囡囡又好奇地举起了平板,对着灶披间墙上贴着的另一张老版纸质灶王爷年画扫了扫。年画上的灶王爷画像色彩有些褪色,但眼神依旧炯炯。当平板的扫描光线掠过灶王爷瞳孔时,屏幕上竟然意外地跳出了一个清晰的二维码!
囡囡下意识地点击识别。
“滴”的一声,平板上弹出一个简洁的界面,标题是:【老灶智能温控程序V1.0】。还有一行小字:“基于传统灶火文化优化的AI节能助手”。
“外婆!灶王爷教我们烧火啦!”囡囡惊讶地叫起来。
外婆看着平板上那现代感十足的界面,再看看墙上那张古老年画上灶王爷“慈祥”的笑容,一时哭笑不得,喃喃道:“乖乖…这灶君老爷也赶时髦,改行当AI工程师了?”
李念墨一边维持着针法,一边瞥了一眼平板上的程序界面,若有所思。这看似巧合的发现,背后或许是民间智慧与新兴科技无意识结合的萌芽。
这时,李玄策的目光无意间扫过灶台角落的一碗冷水。水里泡着几块早上买回来的冻豆腐,准备晚上做汤。冻豆腐在冷水中慢慢解冻,内部形成了无数蜂窝状的孔洞。奇妙的是,透过清澈的水和豆腐半透明的质地,那些孔洞结构的分布、大小和连接方式,在光线的折射下,竟在碗底投射出一个极其复杂的、由无数光点和连线构成的网络图!
那网络图的拓扑结构,李玄策再熟悉不过——分明是上海城区最新的6G微型基站分布规划图!冻豆腐天然形成的多孔结构,竟无意间成了城市通信网络的地形缩影。
黑豆甘草汤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方清墨小心地滤出药汤,吹温了喂给李天枢喝下。药汤入腹,一股温和的暖流散开,配合着姐姐精准的针灸,那模拟中毒的恐怖味觉和剧烈的牙痛如同潮水般迅速退去。李天枢煞白的小脸终于恢复了一丝血色,靠在椅子上长长舒了口气,额头的冷汗也消了。
一场由“仙丹”芯片引发的风波总算平息。外婆心疼地搂着外孙,嘴里不住地念叨着“罪过罪过”,又对着那包惹祸的芯片直瞪眼。
李念墨拔出银针,仔细消毒收好。她走到泡着冻豆腐的碗边,看着碗底那由孔洞光影构成的6G网络图,又想起刚才银针引导数据、电饭煲生成药方的神奇一幕,再联想到囡囡扫出的灶王爷AI控火程序,心中对万物互联、古法新用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最后,她的目光落在了饭桌中央那个盛着外婆自酿陈年黄酒的粗陶坛子上。深琥珀色的酒液在坛中轻晃。她拿起一根干净的筷子,伸进酒坛轻轻搅动了一下,然后提起。只见筷子末端,沾起了一些深褐色、极其细密的沉淀物颗粒。在灶披间明亮的灯光下,李念墨凑近仔细观察。
那些沉淀物颗粒并非均匀分布。在酒液的浸润和刚才搅拌的作用下,它们以一种极其精妙的方式粘附、聚集在筷子末端,形成了层层叠叠、相互连接的三维立体结构!那结构并非简单的团块,其微观形态,竟与她实验室里正在研发的、模拟生物神经网络进行计算的类脑芯片雏形有着惊人的神似!
自然的沉淀,时间的酝酿,竟在无意中勾勒出了人类科技最前沿的仿生蓝图。
外婆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塞到李天枢手里:“乖孙,吓坏了吧?快,吃个压惊饺子!外婆包了白菜猪肉馅的,保证没藏‘仙丹’了!”
李天枢接过碗,看着碗里白白胖胖的饺子,又看看外婆关切的眼神,终于露出了笑容,小心地咬了一口。浓郁的肉香和白菜的清甜在口中化开,温暖而踏实,彻底驱散了刚才那场虚拟中毒的阴霾。
灶火噼啪,肉香四溢,饺子的蒸汽氤氲了小小的灶披间。墙上的灶王爷年画在AR平板的微光下“笑”得慈祥,冻豆腐在冷水里静静展示着城市脉络,黄酒坛底沉淀着未来的芯片之梦。在这个弄堂深处的小年夜里,科技的浪花拍打着传统的堤岸,溅起的,是平凡生活的烟火,也是通往未来的点点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