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迅速切换画面。通讯器的屏幕上,立刻投射出实验室主全息屏的影像。只见代表deepSeek核心算法运行的、原本应稳定流淌的蓝色能量流曲线,此刻正如同癫痫发作般剧烈地上下抽搐、扭曲!峰值高耸入云,谷底深不见底,完全失去了任何规律!
更让李玄策心头一凛的是,那全息屏上狂暴抽搐的曲线,其每一次剧烈的波动起伏,竟然与他面前炭火盆中跳跃的火焰明暗变化,完全同步!
火焰猛地一蹿高,屏幕上的曲线就冲上一个骇人的尖峰!
火焰因寒风压制而骤然黯淡,曲线便同步跌入深谷!
橘红的火光与幽蓝的数据流,在这相隔千里的两个空间,以一种诡异而令人毛骨悚然的方式,跳动着相同的“脉搏”!
仿佛那狂暴的AI核心,正与这终南山风雪夜中原始的炭火,进行着某种超越物理距离的能量共振!科技与原始,智慧与混沌,在此刻纠缠不清。
“我们尝试了所有已知的物理隔离和逻辑阻断,完全无效!”方清墨的声音充满了无力感,“就像…就像它的‘意识’被某种东西污染了,或者…被强行共鸣了!”
李玄策的目光死死盯着通讯器屏幕上那与炭火共舞的疯狂曲线,又缓缓移回膝前龟甲上那冰冷刺骨的“AI元年危机”裂痕。风雪拍打着窗户,发出更加猛烈的撞击声。他感到一股沉重的压力,如同屋外终南山的万钧积雪,沉甸甸地压在了肩头。
他下意识地想挪动一下发麻的腿,草席边缘卷起,露出了
李玄策随手抽出。那是一份更旧的、边缘已经磨损起毛的表彰名单复印件。纸张发黄变脆,抬头印着:“1998年抗洪抢险先进集体与个人表彰名录”。一个熟悉的名字,被一支褪色的红墨水笔,用力地圈了出来——
赵小满。
刹那间,时光倒流。冰冷的雨水混合着泥浆的土腥味、柴油发动机的轰鸣、堤坝上人嘶吼的号子、还有赵小满那张被雨水泡得发白却依旧带着憨笑的脸……他递过来一个装满热姜汤的搪瓷缸子:“李头儿,喝口热的!顶住!咱肯定能守住!” 那滚烫的温度,仿佛穿透了二十七年的时光,灼烫着李玄策此刻冰凉的手指。
那个牺牲在2009年任务中的老同学,那个永远留在青春记忆里的伙伴。他的名字,在这个预示着“AI元年危机”的风雪之夜,被压在身下,被红圈标记,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来自往昔的某种警示?守护与牺牲,过去与未来,在炭火的明灭与数据的狂舞中,无声地碰撞。
窗外的风雪似乎小了一些。李玄策的目光扫过屋内,寻求一丝镇定的锚点。他的视线落在墙角一个不起眼的旧木箱上,箱盖半开,露出里面父亲李长庚留下的遗物——一个古朴的青铜罗盘。
就在这时,一点微弱的反光吸引了李玄策的注意。只见那青铜罗盘不知何时被移动到了靠近门口的位置,半掩在阴影里。奇妙的是,从破窗缝隙漏进的、被地面新雪反射的微弱天光,恰好照射在罗盘中央的指南针上。
指针并未指向正南。
而在那微弱的、近乎虚幻的反光中,罗盘古朴的盘面刻度投影在门口那片未被炭火照亮、覆盖着薄薄新雪的冰冷地面上,形成的影子并非常见的北斗七星,而是更为古老、更为神秘的——
北斗九星图!
多出的两颗辅星(招摇、玄戈)清晰可辨,其中一颗辅星的光芒投影,如同利剑般,直直地指向正北方向,穿透了简陋板房的墙壁,指向那风雪弥漫的、更遥远的北极深处!
与此同时,靠近窗户的一块玻璃上,因室内外巨大温差而凝结的厚重冰花,此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冰花内部的细微裂纹,在低温下不断延伸、扩张、交错,竟在透明的冰层中,自然形成了一幅极其复杂的、带着坐标轴和趋势线的——
全球冰川融化预测数据图!
一条代表“2070年预测水平”的猩红色趋势线,如同命运的绞索,赫然横贯整个冰花图景。而这条红线的延伸轨迹,不偏不倚,正正好穿过了李玄策膝前龟甲上,那个由裂纹构成的“AI元年危机”甲骨文中,代表“危机”核心含义的那个关键“爻眼”位置!
龟甲的警示(AI危机)、罗盘的指引(北极九星)、冰花的预言(冰川红线)、炭火与数据的共舞(deepSeek异常)、以及那泛黄名单上被红圈锁定的名字(赵小满的牺牲)……所有的线索,在这终南山风雪呼啸的废弃气象站里,在这新元伊始的寒夜中,被无形的力量串联、绞紧。
李玄策缓缓闭上眼睛,炭火的温暖与窗缝透入的刺骨寒风在他脸上交织。他紧握着那片刻有“AI元年危机”的滚烫龟甲,指关节因用力而发白。再睁开眼时,深邃的目光已如古井,映照着跳跃的火焰,也沉淀着面对惊涛骇浪的决然。
风雪仍在呜咽,但气象站内,一种比炭火更炽热、比风雪更坚定的意志,正在无声地凝聚。北极的星图,融冰的红线,失控的AI,牺牲的故人,还有那未知的危机……这盘错综复杂的天地大棋,他必须执子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