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墨老师,飞天衣带的动态建模卡在几个关键转折点的物理模拟上了,”旁边负责数字复原的年轻工程师小张皱着眉头汇报,“现代流体力学软件模拟的飘动轨迹,总觉得少了点…神韵,太机械了。”
方清墨点点头,没有立刻回答。她的目光温柔地拂过飞天那栩栩如生的面庞,拂过那仿佛在风中歌唱的衣带。她轻轻抬起戴着扫描手套的手,隔空做出一个“轻抚”的动作。手套发出细微的嗡鸣,高精度的激光束扫描着衣带投影的每一个细微褶皱、转折和飘动趋势,将海量的空间坐标和形态数据实时传输回分析主机。
“不要只想着风,”方清墨的声音很轻,如同耳语,带着一种引导的意味,“想想水… 想想那种无拘无束,顺势而为,却又滋养万物的流动…”
就在她话音落下的瞬间——
嗡!
敦煌数字中心的穹幕主屏猛地亮起!原本静止分析飞天衣带数据的窗口旁边,一个新的动态数据流窗口被强行切入!那赫然是来自天宫空间站地面控制中心、刚刚开始传输的、那颗自由漂浮水滴的实时运动轨迹数据!
奇迹发生了!
当飞天衣带的复杂飘动轨迹三维模型,与空间站那颗水滴在失重状态下看似无规律、实则蕴含至理的震颤、旋转、位移轨迹数据流在超级计算机中并行处理并叠加时——
两个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数据流,竟然在虚拟空间中产生了惊人的、完美的契合!飞天衣带每一个转折、回旋、飘荡的弧线,其内在的韵律和能量传递路径,竟与那颗无重力水滴对外界最微弱扰动(如聂海明的呼吸、舱内空气循环的微弱气流)的响应轨迹丝丝入扣!仿佛那壁画上的丝带,并非被风吹动,而是被一种无形的“水性”力量所牵引,在虚空中演绎着“上善若水”的至柔之舞!
“天啊!这…这怎么可能?!”小张看着屏幕上两条完美重合的动态曲线,惊得目瞪口呆。
方清墨却仿佛早已预见,脸上露出了然又震撼的微笑。她抬头,目光仿佛穿透了厚厚的岩壁和浩瀚的太空,看到了女儿李念墨在指挥大厅里那激动发亮的眼睛。“不是风… 是水… 是流动本身… 是‘道’…” 她轻声感叹。
大厅里,负责传输数据的工程师们也发现了这神奇的数据联调,惊愕之后,操作更加专注。一条条连接着超级计算机的数据线缆上,缠绕着一个不起眼的、用七彩丝线精心编织的小小绳结——那是李天枢前几天来看妈妈工作时,随手编好系上去的,说是能带来“宇宙的好运气”。此刻,绳结在数据流高速传输的微温下,色彩显得格外鲜亮。
而在北京航天控制中心的主控台上方,悬挂着一幅小小的竹简条幅,上面是李玄策遒劲有力的手书篆字——“观天之道”。条幅下方,那颗悬浮在空间站中的水珠,正将它表面映照的地球蓝光,以及那抹在特定角度下、由水珠表面张力形成的、极其细微却清晰无比的莲花藻井纹(与莫高窟第329窟顶部纹饰如出一辙),忠实地传递回来,投射在每一位仰望星空的地面人员眼中。无重力的水,连接着古老壁画的神韵与最前沿的太空探索,在这“观天之道”的注视下,无声地诠释着“上善若水”的永恒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