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1191章 碳账簿与算盘声(2021年12月26日)

第1191章 碳账簿与算盘声(2021年12月26日)(2 / 2)

> “省炭火三钱,灶膛余温煨粥,多暖一孤老刘叟。”

那行小字“省炭火三钱,多暖一孤老”,如同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体温和烟火气,瞬间穿透了八十多年的时光,直抵李玄策的心房。他能想象出那个寒冷的冬夜,祖父如何小心翼翼地拨弄着炉膛里的煤块,只为省下微不足道的“三钱”炭火,让灶膛的余温能多煨热一碗粥,温暖一个无依无靠的老人。这哪里是冰冷的数字?这是人心深处最朴素的善念,是灾难岁月里不曾熄灭的烛火!

就在这一刻,旁边一块巨大的电子屏上,代表恒大地产相关碳配额的一条K线,恰好因为市场情绪的剧烈波动,发生了异常剧烈的、毫无规律的上下颠簸,红色的曲线疯狂地扭曲、跳跃,发出刺耳的警报蜂鸣,屏幕上甚至闪过一片片细密的、如同老式录音磁带卡带时出现的雪花噪点(呼应第1184章非遗磁带杂音)。那冰冷的数字乱流,与手中这张承载着“三钱炭火”温度的旧账页,形成了宇宙鸿沟般的对比。

一股强烈的冲动涌上李玄策心头。他霍然起身,在宋会计惊愕的目光中,几步走到那块剧烈波动的电子大屏前。在全大厅无数道惊诧、不解的目光注视下,他毫不犹豫地、极其郑重地,将那张泛黄的1938年煤耗账页,轻轻按在了那冰冷的、闪烁着红色警报和雪花的巨大电子屏幕上!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瞬。

诡异的事情发生了!那张脆弱的、承载着历史温度的旧纸,仿佛拥有某种无形的力量。当它覆盖在疯狂跳动的K线图上时,那条剧烈颠簸的红线,竟如同被一只温柔的手抚平,其振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衰减、稳定下来!屏幕上闪烁的雪花噪点也瞬间消失无踪。稚拙的“省炭暖孤老”五个字,透过半透明的电子屏背景,清晰地映照出来,与旁边代表恒大地产减排贡献的绿色数据条,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共振。那冰冷的数字,仿佛被注入了某种古老而温暖的灵魂,不再仅仅是纸面财富的符号。

“这……?”交易员们面面相觑,不明所以。宋会计则激动地站了起来,浑浊的双眼死死盯着屏幕,嘴唇哆嗦着,似乎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

“哐当!”

大厅厚重的玻璃门被猛地撞开!一股凛冽的寒气裹挟着雪花涌了进来。一个高大魁梧、穿着厚实工装棉袄的身影,像一辆失控的坦克,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来人正是王铁柱!他黝黑的脸上还沾着几点油污,眉毛和胡茬上挂着未化的雪粒,胸膛剧烈起伏,大口喘着粗气,显然是一路狂奔而来。他手里高高举着一个崭新的、镶着金边的证书,像举着一面胜利的旗帜。

“玄策!李顾问!成了!咱厂子成了!”王铁柱的嗓门洪亮得像打雷,瞬间压过了大厅里所有的声音,引得所有人侧目。他几步冲到李玄策面前,激动得唾沫星子都快喷出来,将那本证书几乎怼到李玄策眼前。证书封面上,“碳中和先锋企业”几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

“看见没?咱老厂!哈市第一精密刀具厂!那老掉牙的淬火车间,改!咱把它改成了啥?零排放样板!”王铁柱激动得满脸通红,手指用力戳着证书上的一行小字,“就那一个车间!一年!吸的碳!顶……顶大半片原始森林!老树墩子都没咱能吸!”他那句“订单比淬火钢还烫手”的豪言仿佛还在昨天,此刻的证书就是最滚烫的证明。

他粗壮的手指划过证书下方冰冷的钢印凹痕。那钢印的图案中心,一个微小的、几乎被忽略的数字“1997”清晰可见。那是哈市第一精密刀具厂宣告破产、王铁柱和他的工友们面临下岗绝望深渊的年份。这个数字,像一道陈年的伤疤,又像一枚淬火的勋章,深深烙印在这份象征新生的证书上。

李玄策看着激动得语无伦次的老同学,看着他眼中闪烁的泪光和那份沉甸甸的证书,再低头看看手中那张还按在屏幕上的1938年煤耗账页,最后目光落回宋会计那本摊开的“手工碳账簿”上。那本账簿的夹页里,不经意间露出了一小截干枯的草叶。那是之前在西疆精河暴雪中提前萌发的、叶脉上带着奇异银白色电路纹路的耐寒草种(呼应第1189章伏笔)。此刻,在电子屏幕变幻的光线下,那草叶上精密复杂的叶脉纹路,竟与第1188章中刻蚀在光子芯片上的飞天图腾纹路,隐隐透出同源的、神秘而和谐的光泽。

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巨大的了悟,如同地泉般从李玄策心底涌起,瞬间流遍四肢百骸,驱散了所有的焦虑和寒意。

他缓缓松开按着旧账页的手。那张承载着“三钱炭火”的纸,仿佛完成了它的使命,静静地吸附在电子屏上,稚拙的字迹与绿色的数据流奇异地共存着。

李玄策的目光扫过眼前的三个人:执着于“人味儿”账本的宋会计,举着涅盘证书、眼含热泪的王铁柱,还有屏幕上那行“省炭暖孤老”的墨迹。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大厅里尚未平息的嘈杂,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通透和深沉的力量:

“宋老,您说得对。再大的‘亿’,也是从人心里的‘一钱一分’长起来的。”他指了指屏幕上那行稚拙的字,“没有这‘三钱炭火’暖着人心,没有老铁柱他们车间里淬出的这点真本事,再高的K线,再响的交易额,都不过是……”他顿了顿,目光投向窗外铅灰色的天空,仿佛看到了更远的地方,“……空中楼阁罢了。这碳市场的根,终究要扎在千千万万个‘省炭暖孤老’、‘老树墩子顶森林’的实诚活法里。”

他的话语,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在喧嚣的大厅里漾开一圈无声的涟漪。有人若有所悟,有人依旧茫然,但那冰冷的、躁动的电子海洋,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来自大地深处的、沉稳而温暖的力量。

宋会计珍重地收起了那张1938年的煤耗账页,重新拿起他的檀木算盘。清脆的“噼啪”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加沉稳、从容。算珠上的薄霜在灯光下流转,映出的火星沙丘光影似乎也更加清晰了,如同遥远未来的坐标,在算珠的每一次拨动间,悄然计数着人类文明与星辰大海之间,那份基于人心温暖与务实努力的、沉甸甸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