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身通体覆盖着一种深邃而变幻的釉色,像是凝固的宇宙星云。底色是沉静的幽蓝,如同深夜无垠的太空。在这片幽蓝之上,无数细密的裂纹如同冰河乍裂般蔓延开去,裂纹呈现出纯净的雪白色。而最令人震撼的是,在那些冰裂纹的交汇处,在幽蓝的底色深处,竟凝结着无数细小的、如同星屑般的银蓝色斑点!这些斑点并非均匀分布,而是簇拥在一起,形成旋涡状、丝带状、甚至隐约可见的星座图案,如同将一片璀璨的星河封印在了瓷胎之中!
“天哪……这蓝斑……”一个年轻的研究员失声喃喃,“像不像祝融号拍到的火星极地冰盖反射的星光?”
就在这时,方清墨放在工作台上的加密卫星电话突然急促地震动起来。她立刻接通,并打开了免提。
电话那头,传来李长庚激动得有些变调的声音,跨越了浩瀚的太平洋,带着电流的微噪:“清墨!快!看冰裂纹的走向!看那主裂纹的分叉和次级裂纹的分布密度!像不像……像不像巴米扬山谷西壁那些巨大佛像被毁后,岩壁上留下的那些巨大、破碎、苍凉的裂痕?那种……那种被暴力撕裂后,时间也无法完全抚平的创伤纹理?太像了!简直是……是宇宙级的共鸣!”
李长庚的声音如同惊雷,在寂静的工坊里炸响。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再次聚焦到碗身上那些纵横交错的冰裂纹上。那粗犷、深邃、带着强烈破碎感的白色纹路,在李长庚的提示下,瞬间与遥远阿富汗山谷那满目疮痍的岩壁影像重叠在了一起!一种跨越空间、连接着人类文明伤痕与星球地质印记的苍凉与悲怆感,无声地弥漫开来。
方清墨拿着电话的手微微颤抖,她凝视着瓷碗,眼神复杂难言,既有对艺术与科学完美交融的惊叹,也有一丝面对这种残酷“共鸣”的沉重。
李玄策的目光却缓缓从那只摄人心魄的星尘冰裂碗上移开,重新落回到院子中央那张巨大的石茶台上。
茶渍已经不再蔓延,但也没有完全干涸。深褐色的液体在光滑的青石表面,形成了一幅极其清晰、如同卫星云图般的复杂河网图!主干粗壮,支流如同叶脉般向四周延伸,在石头的天然纹理映衬下,其轮廓、其走势……
李玄策的心猛地一沉!这幅图,他太熟悉了!
他快步走回茶台边,俯身细看。李天枢也跟了过来,顺着父亲的目光看去,少年清澈的眼中也瞬间充满了惊愕。
“爸……这……这……”李天枢指着茶渍,声音有些发紧,“像不像……像不像七月份河南那场特大暴雨时,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卫星云图上,那片强降雨带覆盖的主要水系分布图?黄河、淮河……还有那些支流……”
李天枢的话音未落,李玄策已经直起身,脸色凝重得如同风暴来临前的铅云。他深邃的目光扫过儿子脸上残留的懊恼和此刻的震惊,又掠过茶台上那幅由意外和茶水绘就的、却精准得令人心悸的“暴雨河网图”,最后,定格在方清墨手中那只刚刚出窑、凝结着火星风沙与巴米扬山谷伤痕的星尘冰裂碗上。
窑火、星尘、茶渍、河网、山谷的伤痕、暴雨的预警……无数看似毫无关联的碎片,在这一刻,被一种无形的、宏大的力量骤然拼合!
李玄策缓缓伸出手,没有去触碰那价值连城、凝结着无数心血的瓷碗,而是探向旁边冷却架上,一块因烧制失败而碎裂、边缘锋利、毫不起眼的残片。它同样沾染着幽蓝的底色和细碎的银蓝星斑。
他的手指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力度,轻轻抚摸着那粗糙、冰冷的断面。指尖传来瓷片特有的坚硬与凉意,以及火星尘微粒带来的细微摩擦感。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这片残破的陶瓷,看到了更深远的东西。
“天工开物,不外如是。” 李玄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在寂静的工坊里清晰地响起,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的重量。这不仅仅是对眼前这巧夺天工之物的赞叹,更像是在叩问宇宙运行的某种深奥法则——自然的伟力,文明的兴衰,预兆的显现,一切看似偶然的碰撞与破碎,或许都蕴含着无法言说的必然轨迹。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残片粗糙的断面上反复摩挲。阳光正好从高窗斜射而入,形成一道明亮的光柱,恰好落在他手中那片残破的瓷片上。
就在这一刻,奇迹发生了。
当李玄策的指尖摩挲到某个特定的角度,阳光穿透那片并不算特别透明的残片时——
幽蓝的瓷胎内部,那些原本只是作为美丽点缀的、细碎的银蓝星斑,在强烈光线的照射下,其微观结构骤然变得清晰可辨!它们不再是随机的、装饰性的斑点,其排布方式竟然呈现出一种极其精密、复杂、层层嵌套的几何图案!那图案的线条纤细如发,走向却蕴含着一种无法理解的数学之美和逻辑力量,其复杂与精密的程度,远远超出了当代最尖端集成电路的设计!它们像被封印在陶瓷内部的、来自异星的微缩城市,又像是某种古老而强大的能量导引回路!
这绝非自然形成!
李玄策的手指骤然顿住,瞳孔猛地收缩,如同针尖!一股强烈的电流感瞬间从指尖窜上脊柱,直冲脑海!他屏住了呼吸,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撞击着。
方清墨也注意到了丈夫瞬间的僵硬和眼中爆发的精光。她顺着他的目光,看向他手中那片在阳光下仿佛被点亮的残片。当她也隐约捕捉到那隐藏在幽蓝底色与星斑之下、惊鸿一瞥的精密结构时,她的呼吸也停滞了,握着卫星电话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指节泛白。
“玄策?”方清墨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李玄策没有立刻回答。他小心翼翼地调整着残片的角度,让更多的阳光穿透它。那精密到令人头皮发麻的几何结构在强光下时隐时现,如同活物般在瓷胎深处无声地呼吸、运转。它与他女儿李念墨在空间站剪纸实验中发现的、燕子翅膀上那个神秘墨点图腾,在精神内核上,竟有着某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相似性!一个在九天之上的零重力空间,一个在地火淬炼的古老瓷胎深处,相隔万里,却似乎指向同一个无法想象的源头!
他的目光缓缓抬起,越过手中这片蕴藏着宇宙级秘密的残片,越过那只美得惊心动魄却又带着伤痕隐喻的星尘冰裂碗,最终落在了茶台上。
深褐色的茶渍在青石表面已渐渐干涸,边缘颜色变深,但整个“河网图”的轮廓却因此更加清晰、更加刺目。那由意外泼洒的茶水形成的、预示了灾难的图案,此刻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无比沉重。干涸的茶渍边缘,颜色最深的部分,在石头的天然纹理映衬下,竟诡异地浮现出极其微缩、却轮廓分明的线条——那分明是古《禹贡》地域图上描绘的、传说中的九州山川水系!远古的认知与此刻预示的现实,在这方小小的茶台上,跨越数千年时光,以一种近乎嘲讽的方式重叠在了一起!
胚架的阴影里,一块小小的标签随着微风轻轻晃动。上面用娟秀的字迹写着:“配方:紫苏灰釉 2021.7.20”。那个日期,如同一个滴血的烙印,正是郑州及河南多地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家园倾覆、生命逝去的日子。
星尘在瓷胎内构筑着超越时代的精密图腾,茶渍在石面上预言着即将降临的水厄,而古老的九州图影则在灾难的预告中若隐若现。
李玄策紧紧攥着那片在阳光下揭示着惊人秘密的瓷片,冰冷的触感透过掌心传来,却无法平息内心翻涌的惊涛骇浪。他站在古窑的阴影与秋阳的交界处,目光如渊,沉默如山。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使命感与冰冷的预兆感交织缠绕,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头,也压在每一个目睹了这一切的人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