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位干部提到“认识和提高”时,老陈的身体微微动了一下。
李玄策温和地看向他:“陈国栋同志?我看过你的材料,听说你现在在城东街道的社区服务站工作?还做得不错?”
老陈的身体明显绷紧了,他缓缓站起来,动作甚至有些僵硬。他深吸了一口气,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李顾问……我,我就是老陈。以前……在镇里工作,犯了错误,没能经受住考验,给组织抹黑了……处分,我认!之后,组织上没嫌弃我,给安排了现在的活儿。社区服务,工作琐碎,很多人瞧不上,可我觉得踏实!”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老陈的声音有些哽咽,但他努力控制着:“刚开始在社区跑腿,遇见熟人,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觉得丢人,真丢人啊!家人也承受了很大压力……后来,是街道的老书记,还有服务站的王大姐,没把我当‘不可救药’的人看。王大姐说,‘老陈,把这社区里的小事做好了,方便了大家,这就是贡献!’”
他顿了顿,粗糙的手无意识地搓着衣角:“慢慢地,我就想通了。以前在岗位上,手里有点权,人家敬你怕你,那更多是冲着位子,不是冲着我陈国栋这个人!现在在社区,没人对我特殊对待了,可帮居民解决了实际困难,看到他们满意的笑容,听到一声‘谢谢’,我这心里头……就热乎乎的!比当初心里揣着那些不安踏实一万倍!”
老陈抬起头,目光坦然地迎向李玄策,那浑浊的眼底深处,仿佛有泪光在闪动,却更透出一种洗净铅华后的真诚:“李顾问,我现在懂了。无论在什么岗位,图的就是个心安,图的就是能堂堂正正做人!以前心里的‘堤坝’松了,让不好的东西渗了进来。现在,我就想把眼前这些服务工作做好,把心里的‘堤坝’也筑得牢牢的,再不让那些歪风邪气影响!对得起组织给我的改正机会,也对得起……对得起自己剩下的这点良心!”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发自肺腑的悔悟和朴素得如同脚下泥土般的信念。会议室里落针可闻。那位诉苦的女乡长悄悄抹了下眼角,年轻的村支书陷入了沉思。
李玄策静静地听着,眼神专注而深邃。他看着老陈布满岁月和劳作痕迹的脸,看着那双粗糙却努力挺直脊梁的手。窗外的阳光斜射进来,在老陈花白的鬓角上跳跃,仿佛给他镀上了一层微弱却温暖的光晕。这一刻,这个曾经走过弯路、如今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基层工作者,形象在李玄策心中变得无比清晰而高大。
他站起身,走到老陈面前,伸出手,紧紧地握住了那双粗糙、布满老茧的手。那双手传递来的,是真实的劳作痕迹,更是一种深刻反思后的力量。
“老陈同志,”李玄策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有力,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谢谢你。谢谢你告诉我这些。你把社区服务做好了,也把自己心里的‘尘埃’拂拭干净了。你筑牢的这道‘心防’,比任何外在的约束都坚固。这份‘踏实’,这份‘堂堂正正’,就是我们所有同志最该守护的‘精神家园’!”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语重心长:“当前的形势复杂,给我们所有人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外面的干扰再多,只要我们的‘心防’坚固,信念的根基不动摇,我们就能站稳脚跟!怕就怕,内心不够坚定,自己先乱了方寸,那才是真正的危险。老陈同志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认识并改正错误,极其可贵。守护好我们内心的纯粹和坚定,就是守护我们事业的根基,就是守护我们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
座谈会结束后,李玄策婉拒了地方安排的午宴,只让秘书小秦打包了几个简单的馒头和一份咸菜,准备在回程的车上解决。他独自在基地的庭院里站了一会儿。庭院一隅,种着一小片翠竹,竹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像低语,又像某种坚韧的吟唱。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拿出随身的笔记本,翻到崭新的一页。笔尖悬停片刻,然后,一行力透纸背的字迹落了下来:
> “心防不固,根基不牢。力量何处?在方寸之间。唯以纯粹信念为基,可抵万扰,可担重任。”
写罢,他合上笔记本,望向那片在暑气中依然挺立青翠的竹林,长长地、缓缓地吁了一口气。七月的风,带着竹叶的清新气息拂过面颊,仿佛也吹散了心头积压的些许阴霾。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但此刻,在这片象征着气节与韧性的竹林前,李玄策心中的信念,如同那扎根大地的竹根,更加清晰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