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两个字如同重锤,砸在钢铁意志的张总工心坎上。“最精”,则让精于计算的林总经理眼神为之一凝。
“北方所几十年沉淀的深海材料、极端环境制造工艺,是筋骨,是根基,是重器赖以存身的基石。没有这千锤百炼的筋骨,再精妙的灵魂也只是空中楼阁。” 李玄策看向张总工,后者挺直的腰杆微微颤动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被理解的动容。
“南方所领先的设计理念、智能控制系统,是灵魂,是耳目,是重器得以决胜千里的锋芒。没有这洞悉幽微的灵魂,再强壮的筋骨也只是无头的巨人。” 他的目光转向林总经理,对方下意识地扶了扶眼镜,紧抿的嘴角松弛了些许。
“合,就是要让这强壮的筋骨与这敏锐的灵魂,完美交融,浑然一体!让北方的钢铁意志与南方的创新活力,在同一个目标下,淬炼出前所未有的国之利刃!” 李玄策的声音并不激昂,却带着一种洞穿迷雾、指明方向的磅礴力量,“争论谁主谁次?那是舍本逐末!‘深蓝之眼’只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未来的新集团!是你们即将共同孕育的、属于整个民族的海上长城!”
他微微前倾身体,双手撑在会议桌边缘,目光灼灼,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我建议:成立联合攻关指挥部。由张总工担任总指挥,负责整合所有制造资源、工艺攻关和极端环境测试,确保‘深蓝之眼’的筋骨能承受最深海的考验!由林总担任副总指挥兼首席架构师,负责整合设计团队、控制系统优化和智能集成,确保它的灵魂能洞悉最幽暗的敌踪!双方核心团队骨干,全部打散重组,交叉配置,不分南北,只有‘深蓝’!资源共享平台,即刻打通,最高权限,双向开放!没有壁垒,只有共同的目标——打造世界顶尖、独一无二的大国重器!”
清晰的指令,如同精确的航海图,瞬间勾勒出破浪前行的航道。没有模糊地带,没有妥协空间,只有最直接、最高效的融合路径。张总工和林总经理的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这一次,没有了对抗,只剩下被点醒后的凝重思索和一种被赋予重任的使命感。
“至于具体的磨合阵痛,” 李玄策的语气缓和下来,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是真正的造船人。你们比任何人都清楚,一块好钢板要变成船体的龙骨,需要经历怎样的锻打、淬火与矫正。合并的过程,就是一次更高层次的淬火。痛,是必然的。但痛过之后,方能成就无坚不摧的筋骨!”
他坐直身体,目光再次落在那艘潜艇模型上,仿佛穿透了冰冷的模型外壳,看到了它在深海中无声潜行的未来。
“散会。新的指挥部,即刻运转。我要看到‘深蓝之眼’的筋骨与灵魂,在最短的时间内,真正合而为一。” 他的声音恢复了平静,却带着最终拍板的千钧之力。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随即是椅子挪动的声音。南北双方的代表,表情各异,但眼中的迷茫和对抗已大大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必须完成使命的凝重。张总工第一个站起身,走到林总经理面前,伸出了那只布满老茧的大手。林总经理看着那只手,金丝眼镜后的眼神闪烁了一下,随即也伸出手,两只代表着不同传承、不同风格的手,在经历了激烈的碰撞后,终于有力地握在了一起。
李玄策没有再看他们,他微微侧头,对一直安静侍立在身后的秘书低声吩咐:“联系一下‘长庚计划’办公室,我记得斯坦福材料实验室的华人科学家陈博士,他那个‘深海合金应力场微调’的前沿理论,或许能解决张总工他们正在头疼的焊接应力集中问题……把他的资料和联系方式,优先给新指挥部共享。”
秘书迅速记下:“是,首席。另外,王铁柱同志的儿子王振华,就是您上次在哈一精特钢厂破格提拔的那个年轻工程师,他刚完成了一项特种淬火工艺的革新,据说能显着提升大厚度异形曲面构件的综合性能,正好适用于新型潜艇的……”
李玄策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赞许:“很好,一并纳入新指挥部技术支援库。不拘一格,用人之长。” 他站起身,最后看了一眼正在南北负责人带领下开始低声交流、摊开图纸的两拨人,转身走向门口。大衣的下摆带起一阵微风。
走出气氛依然热烈却已转向务实合作的会议室,李玄策没有立刻离开船厂。他拒绝了专车,裹紧大衣,独自一人走向巨大的船坞边缘。
凛冽的海风瞬间扑面而来,吹得大衣猎猎作响。眼前是庞然如山的船体分段,巨大的焊缝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泛着冷硬的银光。焊花的飞溅如同微弱的星辰,在钢铁的峡谷间明明灭灭。工人们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忙碌着,身影渺小却带着撼动人心的力量。远处,龙门吊缓缓移动,发出低沉的轰鸣,如同巨人的心跳。
他扶着冰冷的护栏,极目远眺。海天一色,苍茫无际,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着海平线,仿佛蕴藏着无尽的风暴。耳边是风声、海浪声、钢铁的撞击声、远处隐约的号子声……这声音如此嘈杂,又如此和谐,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向深海进军的交响。
“合纵连横,非为权谋,实为聚力……” 他低声自语,声音被海风吹散,“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终究要汇入同一片深蓝。人心若不能同舟,再大的船,也经不起风浪。”
他想起刚才会议室里那两只最终握在一起的手。筋骨与灵魂的融合,何尝不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绿水青山”?那是工业之魂的纯粹,是报国之志的清澈,是摒弃了小我藩篱后,才能成就的大国重器的巍然气象。
一阵更猛烈的海风卷着咸腥的湿气打在脸上,冰冷刺骨。李玄策却仿佛毫无所觉,他的目光穿透凛冽的海风,投向那苍茫海天相接之处,深邃而辽远。那里,是深蓝的归宿,也是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