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1092章 浦江之约(2018年11月5日)

第1092章 浦江之约(2018年11月5日)(2 / 2)

田中先生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又低头看了看李念墨手中那块看似平凡无奇的黑色方块,严肃的脸上终于缓缓露出一丝叹服的笑意。他微微鞠躬:“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哲学,李博士。这确实是一种全新的思路。期待更深入的交流。”周围的潜在客户和竞争对手们,看向李念墨的目光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多了几分郑重。

---

在熙攘的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边缘,一个相对安静的咖啡角,李长庚正与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相谈甚欢。老者正是去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法国科学家皮埃尔·杜邦教授。李长庚今天是一身深色羊绒休闲西装,内搭浅蓝色衬衫,银发梳理得一丝不乱,学者风范十足。

“……所以,皮埃尔,我始终认为,理论物理的终极之美,在于它揭示了宇宙那令人敬畏的简洁与和谐。而应用技术的每一次飞跃,都像是人类在向这伟大的和谐图景,笨拙而执着地投去深情一瞥。”李长庚端起骨瓷咖啡杯,轻轻啜饮一口,眼神深邃,仿佛穿越了眼前的喧闹,望向了星辰大海。

杜邦教授开怀大笑,笑声爽朗,引得旁边几桌人侧目。“李,你的描述总是充满诗意和洞见!这让我想起我们年轻时在普林斯顿争论弦论的日子。”他感慨地摇头,“时间过得真快。不过,看到中国在基础科研和应用创新上展现出的活力,尤其是这次进博会,”他环顾四周,“令人振奋。听说你最近的研究重心在量子传感与复杂系统建模的交叉领域?斯坦福那边进展如何?”

“进展尚可,”李长庚谦逊地微笑,放下咖啡杯,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了几分,却更显真诚,“不过皮埃尔,真正的活力,往往在回归本源后更能迸发。中国这片土地,对科学探索有着前所未有的渴求和包容。这里汇聚的智慧和决心,”他目光扫过远处人头攒动的展馆,“或许正是我们这代人寻找的,解决人类共同挑战的新引擎。很多像李念墨那样优秀的年轻人,正在这里扎根,成长。”

杜邦教授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眼神中流露出浓厚的兴趣:“李,你的话总是引人深思。或许,我是该认真考虑一下,明年访问中国研究机构的安排了……”

就在这时,几名眼尖的国内外科技媒体记者发现了这个角落的“宝藏组合”。相机快门声瞬间密集起来,闪光灯此起彼伏,记录下这两位科学巨擘在东方盛会上的思想碰撞。李长庚对着镜头,笑容温和而坦然。

---

指挥中心内,巨大的主屏幕上,正切换着各个展区的精彩瞬间。李玄策的目光在一幅幅画面上流连。

他看到了方清墨在展台前,面对国际同行侃侃而谈时,眼中那熟悉的、为科学真理而闪耀的光芒——那是他们年轻时在实验室里无数次讨论到深夜时,她眼中也常有的光芒。时光荏苒,这份纯粹的热爱与执着,从未改变。

他看到了女儿李念墨,在质疑的目光中从容不迫地展示着“中国芯”的底气。她眉宇间那份专注与自信,混合了他性格中的坚毅和清墨智慧中的灵秀。女儿长大了,已经能独当一面,在科技强国的前沿阵地上,稳稳地站住了脚跟。

当镜头捕捉到咖啡角里李长庚与杜邦教授谈笑风生、被媒体簇拥的画面时,李玄策的嘴角终于扬起一个清晰的、欣慰的弧度。父亲那睿智而从容的身影,像一座无形的桥梁,连接着东西方的顶尖智慧。他不仅带来了国际视野,更是在用他独特的方式,为中国这片创新的热土,播撒下吸引全球英才的种子。李长庚偶尔抬眼望向镜头的方向,父子俩的目光仿佛隔着屏幕,在无形的空间里交汇了一瞬,传递着只有他们能懂的默契与力量。

李玄策缓缓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上海初冬清冽而充满活力的空气仿佛透过屏幕涌入他的胸腔。他挺直了脊背,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辽远,投向屏幕之外,那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图景。浦江之畔的这场开放之约,不仅是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的宣言,更是他们李家三代人,以及无数与他们志同道合者,为这个国家、为脚下这颗星球,在时代洪流中锚定航向、破浪前行的新起点。他微微颔首,对着屏幕,也对着心中奔涌的信念,无声地低语:

“路正长,但方向,从未如此清晰。” 金色的阳光透过指挥中心的落地窗,洒在他坚毅的侧脸上,镀上一层充满希望的光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