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1089章 秋祭·薪火(2018年9月10日)

第1089章 秋祭·薪火(2018年9月10日)(1 / 2)

九月的津城,天空是那种洗过般的、高远的蓝。阳光穿过已经开始泛黄的银杏树叶,落下斑驳的光影,在地上跳跃着,像散碎的金箔。风已经有了凉意,卷起几片早落的叶子,打着旋儿,无声地飘落在津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略显陈旧的青砖小院里。

李玄策和方清墨并肩走进院子,皮鞋踩在清扫过却仍残留着细微尘埃的石板上,发出轻微的声响。王铁柱和周卫国已经到了,两人站在一株老槐树下,身影被拉得长长的。王铁柱穿着一件半旧的藏蓝色夹克,领口挺括,站得笔直,像他淬炼过的特种钢材。周卫国则是一身深色便装,脸上带着常年奔波的风霜,但眼神专注地落在院子里那些摆放着古琴、皮影戏箱、曲谱架子的角落。

“玄策,清墨。”王铁柱先看到了他们,声音低沉地招呼了一声,点了点头。周卫国也转过身,扯出一个不算轻松的笑容:“来了。”

没有过多的寒暄,一种沉静而肃穆的气氛笼罩着四人。今天是教师节,也是他们约定来看望长眠于此的老同学赵小满的日子。赵小满的骨灰安放在烈士陵园,但这里,津城非遗中心这间他曾经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小小办公室,是他精神的另一个归处。中心负责人,一位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的老先生,早已等在那里,手里捧着一束朴素的白菊。

“李顾问,方院士,王工,周工,这边请。”老先生的声音带着尊敬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伤感。他引着他们走向回廊尽头一间挂着“曲艺数字采集工作室”牌子的房间。

推开门,时间仿佛在这里凝滞了片刻。一张宽大的老式木桌占据了房间中央,上面摆放着几台有些年头的电脑显示器、扫描仪、成堆的磁带和黑胶唱片,还有几个擦拭得锃亮的曲艺道具——一副快板,一个八角鼓。桌子一角,放着一个相框,照片里是年轻的赵小满,穿着洗得发白的工作服,正俯身调试着一台老式录音设备,侧脸专注,嘴角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阳光斜斜地从窗外照进来,正好落在那张照片上,给他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小满他…以前就坐这儿。”老先生指了指桌后那把磨得发亮的旧藤椅,声音有些哽咽,“一坐就是一整天,对着那些老磁带,老唱片,一遍遍听,一遍遍录,生怕漏掉一个音儿,走了一点味儿。他说这些都是宝贝,是老祖宗留给咱的‘心音’,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王铁柱走上前,伸出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拂去相框玻璃上几乎不存在的微尘,动作轻得如同怕惊扰了沉睡的人。他盯着照片里熟悉又遥远的笑脸,喉结滚动了一下,没说话,只是深深吸了口气。

周卫国则走到桌前,目光扫过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磁带盒,上面用娟秀的字迹贴着标签:“西河大鼓·王派·《战长沙》1987年录制”、“京东大鼓·《送女上大学》母带修复版”。他拿起那副快板,轻轻掂了掂,红绸子穗子微微晃动,竹板相碰,发出两声清脆的“呱嗒”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又格外寂寥。

“他那时候总说,”周卫国的声音有些发涩,“咱们搞物流的,运的是看得见的货;他干的这活儿,运的是看不见的魂儿。是根儿。”

李玄策和方清墨站在稍后一点的地方。李玄策的目光长久地停留在那张旧藤椅上,仿佛能看到那个瘦削而执拗的身影伏案工作的样子。方清墨的眼眶已经微微泛红,她紧紧握着李玄策的手,指尖冰凉。李玄策感受到妻子的情绪,用力回握了一下,传递着无声的安慰。他走上前,从老先生手里接过那束白菊,郑重地放在赵小满的相框前。洁白的花瓣映衬着照片里年轻的笑容,纯净而忧伤。

“小满,”李玄策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怀念,“我们来看你了。”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桌案上那些承载着“心音”的物件,扫过房间里默默伫立的老友们,最后落回照片上。“又是秋天了。银杏叶快黄了,你以前总说,那叶子落下来,像铺了一地的金子,踩上去沙沙响,好听。”

房间里静得能听见窗外风吹树叶的细微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