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1038章 青荷映日红(2017年5月15日)

第1038章 青荷映日红(2017年5月15日)(1 / 2)

五月的江南,本该是烟雨朦胧、小桥流水的诗画时节。然而,当李玄策一行人抵达位于太湖流域的“云泽镇”时,空气中弥漫的却不是湿润的花香,而是一股若有若无、令人眉头紧锁的腥腐气味。他们的车没有直接驶入修复后、游人如织的古镇景区,而是拐进了一条颠簸的乡道,最终停在了一片被警戒线围起的巨大水域旁。

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

昔日烟波浩渺的“翠微湖”,如今像一块蒙尘的巨大翡翠,被粗暴地切割成了两半。一半,靠近古镇景区方向,湖水勉强呈现出浑浊的绿色,新栽的荷花稀稀拉拉地探出几片嫩叶,带着一种大病初愈的孱弱。而另一半,则如同一个溃烂的伤口——湖面覆盖着厚厚的、粘稠如油漆般的蓝绿色藻类,死鱼翻着惨白的肚皮漂浮其间,散发出阵阵恶臭。岸边,裸露的黑色淤泥上,歪斜着枯死的芦苇,像大地伸出的绝望手指。几只瘦骨嶙峋的水鸟,在污浊的边缘徒劳地啄食着,发出凄惶的哀鸣。

陪同考察的省环保厅督察组组长陈锋,指着那片死寂的“藻泽”,声音沉痛:“李顾问,您看到的这片重污染区,是前些年镇上几家大型印染厂和化工厂违规排污的‘杰作’。为了追求短期Gdp,环评成了摆设,偷排成了常态。当时的口号是‘先上车后买票’,结果……”他重重叹了口气,没有说下去,但那份沉重已压在了每个人的心头。

李玄策站在警戒线旁,深灰色的夹克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望着那片死水。阳光落在他脸上,清晰地映照出他紧锁的眉头和眼中深切的痛惜。那痛惜,不仅仅是为这片被荼毒的山水,更是为那些在短视与贪婪中迷失的“人心”。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枚随身携带的、温润的田黄石印章,仿佛在汲取某种沉静的力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现场的压抑,“这句话,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子孙后代能否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生死线!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正道!”他转过身,目光如炬,扫过在场的省市县各级官员、环保督察人员,以及闻讯赶来的几位本地企业主代表。

“看看这片湖!”他指向那令人作呕的蓝绿色藻泽,语气陡然变得凌厉,“这就是‘先污染后治理’的代价!是金山银山堆砌在累累白骨之上的惨痛教训!今天治理这片水域要投入的金钱、时间、人力物力,远超当年那些企业偷排所‘节省’的成本和创造的所谓‘利润’!这笔账,该怎么算?该由谁来承担?又该由谁来警醒?”

他的质问,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几位企业主代表面色尴尬,低头不语。一些官员脸上也显露出愧色和反思。

“更重要的是,”李玄策的声音缓和下来,却带着更深沉的穿透力,他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外部的绿水青山要修复,根本的保证,在于这里——在于每一位决策者、执行者、企业家内心的‘绿水青山’!”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而悠远,“内心的绿水青山是什么?是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明白人类只是天地间的过客,而非主宰;是对子孙后代的责任之心,懂得我们手中握着的,是他们的未来;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换取一时的数字光鲜!唯有内心澄澈如清泉,对外部环境的守护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避免悲剧重演!否则,再先进的科技,再严厉的督察,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不远处古镇景区方向隐约可见的粉墙黛瓦:“‘天人合一’,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至高智慧。人,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破坏自然,便是自毁根基。敬畏自然,顺应自然,才能共生共荣。”

科技清流与古法生机

考察的重心转向了古镇景区边缘正在治理中的过渡水域。这里,活跃着方清墨院士团队的身影。几艘特制的作业船漂浮在水面,船上架设着造型奇特的设备。工作人员正小心翼翼地向水中投放一种淡黄色的、半透明的凝胶状物质。

“这是方院士团队研发的‘噬污型复合生物凝胶’,”一位年轻的科研人员向李玄策介绍,语气充满自豪,“它像一块超级海绵,能高效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更神奇的是,凝胶内部包裹着经过基因改良的‘食藻菌’和‘净水微生物’,它们能在吸附污染物的同时,加速其分解和转化,形成良性循环。”

李玄策蹲在岸边,饶有兴趣地看着工作人员将一小块凝胶投入一个玻璃缸中,缸里是取自污染水域的浑浊黑水。肉眼可见,凝胶迅速吸水膨胀,颜色由淡黄转为深褐,而周围的水体,则以一种缓慢但坚定的速度变得澄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