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风过境,硬枝易折,柔柳偏能无恙。”李玄策的声音如同山涧清泉,流淌在凝滞的空气中,“《道德经》有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又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眼前这金融市场的巨震,表象是资本的恐慌与逃离,是数字的狂躁跳动。但其根源,在于人心之‘躁’。恐慌如同瘟疫,蔓延最快的是人心。此刻若只盯着那跳动的指数,急于用猛药去‘托’、去‘堵’,非但不能平息其‘躁’,反而可能火上浇油,引发更大的混乱。”
他收回目光,环视在座的顾问们,眼神平静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当务之急,非‘托股指’,而在‘镇人心’。人心若定,恐慌自消;恐慌消散,市场自稳。此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之道。”
李玄策的话语,如同在炽热的争论场上投下了一块寒冰,瞬间冷却了焦躁的气氛,也带来了新的思考维度。他不再等待回应,条理清晰地阐述他的应对之策,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第一策,清风拂尘。”他竖起一根手指,“信息不明是恐慌的温床。立刻协调权威媒体、经济专家,全方位、多角度解读当前经济基本面。我们的制造业韧性如何?消费潜力多大?创新动能是否强劲?用扎实的数据、易懂的语言,把真实情况告诉民众,把发展的信心传递出去。同时,成立快速反应小组,对市场上恶意传播的谣言,特别是唱空经济、制造恐慌的虚假信息,进行精准打击、及时辟谣。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公开透明的阳光!”
“第二策,剪除荆棘。”第二根手指竖起,他的眼神变得锐利如刀,“此轮波动,有迹象表明存在境外势力利用程序化交易进行恶意做空、兴风作浪。这已非正常的市场波动,而是金融战的黑手!”他目光转向负责信息追踪的一位干练女顾问,“立刻启动最高级别金融安全预案。联系国家安全部门相关部门,调用一切技术手段,溯源追踪异常交易源头,锁定幕后黑手。特别是那些隐藏在离岸账户、层层嵌套的复杂交易结构背后的恶意资金。”他顿了顿,补充道,“让周卫国参与进来。他在国际物流网络和供应链信息追踪方面有独到之处,那些用于追踪危险品流向的‘暗线’技术,或许能帮我们更快地锁定这些金融‘危险品’的源头和路径。精准打击,斩断恶意做空的链条,清除市场中的‘毒荆棘’!”
“第三策,疏渠引水。”第三根手指竖起,他的语气恢复了平和,带着一种引导的意味,“恐慌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给市场注入明确的、积极的长期预期信号。”他的目光投向负责社保和长期资金的顾问,“择机释放信号,表明国家社保基金、养老基金等长期资本,将基于价值投资原则,适时加大对A股优质蓝筹股和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核心资产的配置力度。这不是救市,而是基于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坚定信心所进行的战略性资产配置。让市场看到‘活水’的方向和决心,疏导恐慌情绪,稳定长期预期。”
三策既出,清晰明了,既有雷霆手段(剪除荆棘),又有春风化雨(清风拂尘、疏渠引水),更蕴含着“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深邃东方智慧。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方才争论的两位顾问陷入了沉思,脸上浮现出豁然开朗又带着一丝惭愧的神情。其他顾问则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信服和振奋的光芒。李玄策的策略,跳出了“救与不救”的二元对立,直指人心这个根本,既有高度,又有可操作性,更充满了文化的底蕴和哲思的力量。
三日之后,2017年5月8日。
金融街的柳絮依然在飘,但“老冯茶馆”里的气氛已然不同。电视屏幕上的大盘指数虽然还未收复全部失地,但那条要命的绿色瀑布终于止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震荡企稳的态势。更重要的是,那种令人窒息的恐慌感,似乎随着窗外和煦的阳光,消散了不少。
周伯松弛地靠在椅背上,手里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新茶,脸上的皱纹似乎都舒展了些。收音机里,正播放着权威媒体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深度解读,主持人沉稳有力的声音传来:“……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巨大的市场潜力、完备的产业体系、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抵御风险挑战的坚实底气……有关部门正依法对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市场秩序……”
周伯听着,布满老年斑的脸上慢慢绽开了一个笑容,虽然还有些疲惫,但眼神里重新有了光。他指着窗外随风轻摆的柳枝,对刚给他续完水的老冯说:“老冯头,你听听,主持人都说咱经济‘韧性强’!嘿,我看啊,咱这经济,就跟这窗外的柳树枝儿一样,看着细软,风来了弯弯腰,风过去了,嘿,又直溜了!韧劲儿足着呢!”他端起茶杯,美美地呷了一口,那神情,仿佛喝的不是茶,而是定心丸。
角落里的小雅,虽然眼下的乌青还没完全消退,但紧绷的肩膀已经放松下来。她合上了笔记本电脑,没有再去看那惊心动魄的K线图。她深吸一口气,拿起手机,给远方的父母发了一条信息:“爸妈,最坏的时候好像过去了……账户……保住了。我会吸取教训,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发完信息,她望向窗外飘飞的柳絮,眼神里少了几分绝望,多了几分劫后余生的平静和一丝重新燃起的倔强。
智囊团总部,李玄策的办公室。
巨大的落地窗前,李玄策负手而立。夕阳的金辉穿过玻璃,为他挺拔的身影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窗外,金融街华灯初上,车流如织,恢复了往日的繁华节奏。几片顽皮的柳絮,乘着微风,穿过窗棂的缝隙,轻盈地落在他的肩头,他也浑然不觉。
他静静地望着楼下街道上步履匆匆的行人,望着远处渐次亮起的万家灯火。三日前那场席卷市场的金融风暴,此刻似乎已化作了窗外的微风。他伸出手,轻轻拂去肩头的一片柳絮,指尖感受着那细微的、几乎不存在的重量。
“柔胜刚,静制动……”他低声自语,声音轻得像是在与千年前的智者对话,“狂风暴雨终有尽时,人心如水,宜疏不宜堵。老祖宗在《道德经》里,早已把这金融、乃至世间一切动荡起伏的本质,看得通透了。”
他的目光悠远而深邃,仿佛穿透了眼前的城市灯火,看到了更广阔的经济图景,看到了无数像周伯、小雅那样在风浪中颠簸的普通人的面孔。金融市场的稳定,不过是国家这艘巨轮安稳航行的一个侧面。真正的定海神针,是那份植根于文化血脉的智慧,是那份以民心为根基的定力,是那份在纷繁复杂中总能抓住“静”与“柔”之本质的清醒。
窗外的柳枝,在晚风中依旧舒展着柔韧的身姿。李玄策知道,未来的风浪或许更大,但只要秉持这份“柳丝系舟”的东方智慧,守住内心的“静”与“柔”,巨轮终能破浪前行,驶向更辽阔的星辰大海。他肩头残留的柳絮,在夕阳余晖中,闪烁着微弱却坚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