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1030章 长庚点星图(2017年3月30日)

第1030章 长庚点星图(2017年3月30日)(2 / 2)

寒暄过后,李长庚亲自引领陈致远一行进入“寰宇之光”的核心区域——超净芯片材料研发中心。穿过层层气密门,空气仿佛都变得无比纯净。巨大的空间里,摆放着各种闪烁着指示灯的尖端设备:原子层沉积系统(ALd)如同精密的机械巨兽,分子束外延(bE)设备在真空腔室内无声地编织着原子级的结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如同洞察微观世界的慧眼。

李念墨作为主要讲解人,她的专业英语流利而精准,带着一种从容的自信:“陈伯伯,请看这边。这是我们最新搭建的‘极限环境材料表征平台’,它集成了原位电学测试、超低温强磁场以及同步辐射光源联用技术。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实时观察在极端条件下,例如接近绝对零度或超高压力下,您所研究的拓扑绝缘体材料界面的电子态演化和量子输运行为,精度可以达到皮米级(10^-12米)……”她指着屏幕上实时跳动的、色彩斑斓的原子结构图像和复杂的数据图谱,每一个参数,每一项功能都如数家珍。

陈致远的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和那些只在顶级文献中见过的设备,镜片后的光芒越来越亮。他忍不住走上前,仔细查看设备参数,甚至伸出手,小心翼翼地触摸着冰冷的操作台边缘,如同抚摸一件稀世珍宝。他身后的团队成员们也发出低低的惊叹声。

“这……这太不可思议了!”陈致远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惊喜,“这套低温强磁场的原位测量系统,其稳定性指标甚至超过了我们之前合作过的国家实验室!还有这个……”他指向一台造型独特的设备,“这是否就是你们在报告中提到的,基于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的新型薄膜生长控制系统?它能实现亚埃级(10^-10米)的厚度均匀性控制?”

“是的,陈伯伯。”李念墨微笑着点头,操作平板调出详细数据和验证报告,“这是我们团队与方清墨院士的生物仿生材料课题组跨界合作的成果,灵感来源于贝壳珍珠层的精准层状生长调控机制。AI模型经过海量数据训练,能实时预测并优化生长参数,将人为误差降到最低。”她巧妙地提及了母亲方清墨的贡献,也点出了国内科研跨界融合的优势。

陈致远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脸上的疑虑和疲惫早已被兴奋和专注取代。他时而提出专业而犀利的问题,时而与身边的李长庚低声交换着意见。李长庚则在一旁,像一个沉稳的舵手,适时地补充着宏观的战略背景、国内产业界对尖端材料的迫切需求,以及国家层面对基础研究和人才引进坚定不移的支持。他提到李玄策在幕后推动的“归鸿计划”实施细则,那些为顶尖人才量身定制的、解决后顾之忧的保障措施,比如子女教育、配偶工作、以及最重要的——赋予他们充分的科研自主权和资源调配权,都让陈致远团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诚意和尊重。

“致远,你看这里,”李长庚指着窗外园区另一侧正在拔地而起的建筑群,“那是‘未来材料创制中心’的预留地。国家已经明确,这里将汇聚全球顶尖的材料科学家,打造一个思想自由碰撞、资源高度共享、完全以科学探索前沿为导向的‘理想国’。而你和你团队的研究方向,正是这版图上的关键一环。国家需要的不仅是你的技术,更是你引领方向的智慧和勇气。在这里,你将拥有实现毕生学术抱负最广阔的舞台。”他的话语,如同投入湖心的又一颗石子,激荡起陈致远心中沉寂已久的澎湃激情。

参观持续了近三个小时。当一行人最终走出超净间,重新沐浴在室外的阳光下时,陈致远站在空旷的中庭,深深吸了一口带着草木清香的空气。他摘下眼镜,用手帕轻轻擦拭着镜片,也擦拭了一下微湿的眼角。再抬头时,他的目光变得无比坚定,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又像找到了久违的航向。

“长庚兄,”他的声音平稳而有力,带着尘埃落定的释然和重新燃起的火焰,“这趟旅程,值了!‘寰宇之光’,名副其实。这里,有世界一流的平台,有朝气蓬勃的团队,有国家倾力支持的决心,更有……”他看向李长庚和李念墨,眼中充满了信任和暖意,“更有你们这样志同道合的伙伴。我陈致远,愿意带着我的团队,在这里,为祖国的芯片材料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我们,回来了!”

“欢迎回家,致远!”李长庚再次紧紧握住他的手,这一次,是欢迎战友的郑重。李念墨的脸上也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如同春日里最明媚的阳光。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团队成员们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期待。

就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远在香山脚下一处静谧庭院中的李玄策,刚刚收完一套太极拳。他动作舒缓,如行云流水,一招“云手”划出圆满的弧线,气息绵长悠远。庭院中,一株老梅的枝头已抽出嫩绿的新芽,几朵迟开的梅花倔强地绽放着,暗香浮动。

秘书小刘拿着一个加密通讯器,轻手轻脚地走到廊下,低声道:“首席,寰宇之光那边,李老电话。陈教授团队,已正式确认加入‘归鸿’。”

李玄策缓缓收势,站定。他接过通讯器,没有立刻说话,只是抬眼望向东南方——那是“寰宇之光”园区的方向。阳光落在他深邃的眼眸中,平静无波,仿佛一切尽在意料之中。他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个极淡却无比欣慰的笑容,如同春风拂过平静的湖面,漾开浅浅的涟漪。那笑容里,有对父亲李长庚斡旋能力的赞赏,有对女儿李念墨专业素养的骄傲,更有对李天枢那神秘预知能力的再次确认,以及对国家未来科技星图上,一颗关键星辰被成功点亮的安然。

“知道了。”他对着通讯器,只说了这三个字,声音沉稳如常。但小刘敏锐地捕捉到,首席眉宇间那惯常的凝重,似乎被这春日的暖阳融化了一丝,透出一种如释重负的从容。

李玄策将通讯器递还给小刘,转身走向书案。案上,摊开着一幅未完成的墨竹图,劲节凌云,枝叶疏朗。他提笔,饱蘸浓墨,在留白处写下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根深叶茂”。

墨迹淋漓,力透纸背。窗外,一阵微风拂过,梅枝轻颤,几片花瓣悄然飘落,融入泥土。而“寰宇之光”的方向,仿佛有看不见的星辉,正穿透白昼的天光,坚定地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