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1029章 西陲固金瓯(2017年3月20日)

第1029章 西陲固金瓯(2017年3月20日)(2 / 2)

巴图尔的声音又急又亮,像一串炸响的鞭炮,瞬间打破了毡房里那点难得的安宁与温情。阿依古丽和小男孩被这阵势吓住了,瑟缩着往后退了退,眼神里充满了不安。

李玄策没有起身,也没有去握巴图尔伸过来的手。他端着奶茶碗,眼皮都没抬一下,只是用碗盖轻轻拨弄着浮在奶皮上的茶叶梗,动作不疾不徐。他的沉默,像一块无形的巨石,压得巴图尔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伸出的手尴尬地停在半空,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毡房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炉火噼啪的轻响。

良久,李玄策才抬起眼。那目光平静无波,却像淬了冰的刀子,直直地刺向巴图尔。

“巴图尔同志,”李玄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敲在每个人心上,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寒意,“你告诉我,什么是‘雪域明珠’?是挖掉雪山脚下最后一块草皮,让山流泪,让草流血,让世代生活在这里的老人和孩子担惊受怕、守着浑浊的河水过日子吗?”

巴图尔脸上的血色“唰”地一下褪尽了,嘴唇哆嗦着:“李顾问…这…这是为了发展经济,为了脱贫致富啊!那个项目…投资很大,能解决就业…”

“脱贫致富?”李玄策打断他,语气陡然加重,像惊雷炸响在狭小的空间里,“靠断子孙根来致富?!靠糟蹋祖宗传下来的绿水青山来换一时的Gdp数字?!” 他猛地站起身,高大的身影在昏暗的毡房里投下极具压迫感的阴影,手指指向窗外那片刺眼的工地,“你看看!看看那是什么!那不是明珠!那是插在这片美丽土地上的毒瘤!是慢性自杀!”

他的声音因为愤怒而微微颤抖,胸膛起伏着。小何和干事从未见过李玄策如此失态,都屏住了呼吸。阿依古丽紧紧搂着小孙子,浑浊的眼睛里却隐隐有了泪光。

李玄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但那目光依旧锐利如鹰隼,紧紧攫住巴图尔:“发展经济没有错!但要看怎么发展!是要竭泽而渔,杀鸡取卵?还是要因地制宜,尊重自然,尊重文化,走一条可持续的、真正惠及子孙后代的路?!” 他走到那个装着丝线和未完成雪莲刺绣的木盒旁,拿起那块绣片,动作变得轻柔,如同捧着稀世珍宝,“老人家绣的这朵雪莲,你们知道值多少钱吗?它是无价的!它凝聚的是一个民族千百年的智慧和情感!是这片土地的灵魂!你们那个所谓的‘大项目’,能造出这样的灵魂吗?能留住这雪山,这草原,这清澈的河水吗?能让阿依古丽老妈妈安心地绣她的花,让她的孙子将来还能喝上干净的奶茶,唱他们祖先传下来的歌谣吗?!”

一连串的质问,如同重锤,狠狠砸在巴图尔和那两个乡镇干部的心上。他们脸色煞白,冷汗涔涔而下,连头都不敢抬。

李玄策的声音低沉下来,却带着更重的力量,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真正的‘固金瓯’,固的是什么?是人心!是像阿依古丽老妈妈这样,世世代代守护着这片土地、传承着民族文化的普通百姓的心!是绿水青山的根基!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和谐!而不是用推土机推出来的、建立在沙土上的虚假繁荣!”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最终落在巴图尔惨白的脸上,“这个项目,立刻暂停!重新评估!必须把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当地百姓的长远福祉放在第一位!否则,谁也别想动这里的一草一木!我说的!”

最后四个字,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毡房里一片死寂。巴图尔面如死灰,嘴唇翕动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李玄策不再看他,转身面向阿依古丽,脸上的冰霜瞬间融化,恢复了之前的温和。他双手捧着那块绣着雪莲的绣片,郑重地递还给老人,微微躬身:“老人家,您绣的雪莲,很美。它应该开在干净的雪山脚下,而不是在尘土和污水里凋零。放心,这雪山,这草原,这河水,还有您的手艺,都会好好的。这是我们共同的金瓯,谁也破坏不了。”

阿依古丽颤抖着手接过绣片,浑浊的泪水终于滚落下来,滴落在深蓝色的土布上,洇开一小片深色。她哽咽着,用柯尔克孜语反复说着一个词,小何低声翻译:“谢谢…谢谢您…山神会保佑您的…”

离开毡房时,夕阳正沉沉地坠向西边连绵的雪山背后,将天空染成一片壮丽的橘红与金紫。巨大的山影投在辽阔的河谷上,如同沉默的巨人。远处工地上的喧嚣不知何时已经停歇,只有风声在高天和旷野间自由地呼啸盘旋。

李玄策站在越野车旁,没有立刻上车。他眺望着这片被夕阳镀上金边的苍茫大地,山峦的轮廓在暮色中显得格外雄浑而苍凉。风卷起他棉服的衣角,猎猎作响。他仿佛与这山河融为一体,成为山的一部分,风的一部分。

“部长,天快黑了,风更大了,上车吧?”小何轻声提醒。

李玄策仿佛没听见。他的目光落在远处雪线之上,那里,最后一点金光正慢慢褪去,沉入永恒的冰雪之中。他缓缓抬起手,指向那片寂静的工地,又指向更远处炊烟袅袅的毡房群,声音低沉而坚定,像是在对这片土地立下誓言,又像是在回答儿子梦中那“山在哭,草在流血”的呓语:

“守住这山,护住这水,留住绣花针下的雪莲…人心安了,金瓯才真正无缺。”

一阵悠扬而略显苍凉的鹰笛声,不知从哪顶毡房里飘荡出来,乘着高原的风,在暮色四合的山谷间回荡,盘旋,久久不息。那声音,像是古老民族的叹息,又像是对未来的期许,固执地穿透了渐渐浓重的夜色。

李玄策最后看了一眼这片沉默而坚韧的土地,拉开车门,身影消失在渐深的暮霭里。车灯亮起,如同两颗微弱的星辰,驶向沉沉的、孕育着希望的夜色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