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1022章 墨香润心田(2017年1月20日)

第1022章 墨香润心田(2017年1月20日)(2 / 2)

李念墨闻声转头,目光落在他脸上,带着温和的询问。

男生脸涨得通红,语速飞快:“我叫王磊!我爸是王铁柱!他…他总跟我提起您父亲!我…我在哈工大学精密制造的!”他几乎是憋着一口气说完,然后才想起什么似的,慌忙把手中的笔记本翻开,递到李念墨面前,“我…我有个想法!关于超精密机床主轴热变形的非接触式在线补偿,传统的传感器布置受限,精度和响应速度都…都很难突破瓶颈!我…我觉得可以用…用…”他指着笔记本上手绘的草图,上面线条虽然粗糙,却透着一股子灵巧的劲儿,“可以用多源微振动信号融合分析!通过算法剥离干扰,提取主轴核心温升导致的形变特征频率偏移……”

李念墨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住了。她微微俯身,凑近那本字迹工整、画满了结构图和公式推导的笔记本,认真地看了起来。周围嘈杂的人声仿佛瞬间远去,她的世界里只剩下那些跃然纸上的灵感和眼前这个紧张得额头冒汗、眼神却异常明亮的青年。

“王磊?”她抬起头,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赏和一丝惊喜,“王铁柱叔叔的儿子?”她记得父亲提过这位老同学,当年厂里的淬火好手,一身本事,性子耿直如铁。

“是…是我!”王磊用力点头,像等待宣判一样看着李念墨。

“这个思路非常新颖!”李念墨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她指着草图上的一个关键节点,“绕开了传统接触式测量的局限,从系统输出端(振动)反推核心状态(热变形),很有逆向思维的智慧!你考虑过信号耦合的非线性和加工负载变化带来的扰动问题吗?”她迅速抛出一个专业而关键的问题。

王磊眼睛一亮,仿佛遇到了知音,之前的紧张一扫而空,立刻指着本子上的几行推导公式,语速快而清晰:“这里!我尝试引入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d)的自适应滤波预处理,然后结合小波包能量熵来表征特定频段的畸变程度,理论上可以……”

两人就在这略显拥挤的讲台旁,旁若无人地讨论起来。李念墨时而蹙眉思索,时而点头赞许,提出更深入的疑问;王磊则越说越流畅,眼中闪烁着专注而自信的光芒,粗糙的手指在草图公式间快速移动,仿佛在拨动无形的精密齿轮。阳光勾勒着他们沉浸于技术世界的身影,空气中仿佛能听到思维碰撞的细微火花声。

……

京城西郊,一处环境清幽、由旧时王府别院改造而成的院落。这里没有悬挂任何显赫的牌匾,只有门楣上一块古朴的木刻,寥寥几笔勾勒出山海云纹。这便是国家战略和地球发展战略智囊团的新址。

东厢一处静室,窗户敞开着,窗外几竿修竹在微风中摇曳,发出沙沙轻响。室内陈设简朴,一张宽大的黄花梨木书案,案头一方古朴的澄泥砚,墨香若有若无。墙上挂着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山水,旁边则是一幅巨大的动态星图投影,点点星光在幽暗中缓缓运行。

李玄策并未坐在案后。他穿着一身质地柔软的深灰色中式立领便服,负手立于巨大的星图投影前。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那模拟的浩瀚星辰,投向宇宙深处不可知的维度。他周身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静气场,仿佛与这书房、这院落、这天地间的某种宏大韵律融为一体。唯有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凝重,显示出他思维正在处理着远超常人想象的信息。

“爸,念墨的直播信号切过来了。”一个清越的少年声音打破了室内的沉静。李天枢不知何时走了进来,他身量已开始拔高,接近了李玄策的肩膀,面容继承了父母的俊秀,一双眼睛尤其明亮,澄澈得仿佛能映出人心底最细微的波澜。他手里拿着一个轻薄的平板电脑。

“嗯。”李玄策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应了一声。

李天枢熟练地将平板电脑连接到室内的投影系统。光影变幻,百年讲堂的景象瞬间铺满了星图旁边的墙壁,女儿清越而坚定的声音立刻充满了静室。

李玄策终于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投影中女儿的身影上。他听着她讲述异国的孤独,荒漠中的绿意,听着她引述《大学》的箴言,阐释“内心的绿水青山”……那张常年因思虑深重而略显严肃的脸上,线条一点点地、极其缓慢地变得柔和。当听到女儿说出“家国情怀,是我科研路上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时,一丝清晰的笑意,如同初春解冻的溪流,终于无可抑制地在他眼底漾开,悄然爬上了嘴角。

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听着。直到画面里,女儿与那个穿着工装外套、一看就是工人子弟的敦实男生热烈地讨论起精密制造的技术细节,看到女儿眼中那份纯粹的、遇到同道中人的欣喜和赞赏……

李玄策嘴角的笑意更深了,那是一种欣慰,一种看到最珍贵之物得以传承和发扬的满足。他移开目光,重新投向窗外那片在冬日阳光下依旧苍翠的竹林。风过竹梢,沙沙声更清晰了些,仿佛天地也在低语回应。

“天枢,”他忽然开口,声音低沉而温和。

“爸?”李天枢应道,目光也从屏幕上收回,落在父亲身上。

“你姐姐讲的很好。”李玄策的声音带着一种穿透岁月烟尘的感慨,“这‘心灯’,这‘绿水青山’……是根,是本。技术如舟,可载人渡海,亦可覆舟。唯有掌舵者心中的明灯不灭,青山常在,舟才能行稳致远,驶向该去的地方。”他顿了顿,目光悠远,“科技终究是器,人心方为道。守住人心这片沃土上的绿水青山,比征服多少技术高峰都紧要。这是我们能为这片土地,为将来,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

李天枢似懂非懂,但父亲话语中那份沉甸甸的分量和期望,他清晰地感受到了。他用力地点点头,少年明亮的眼眸中映着父亲如山岳般的背影,也映着屏幕上姐姐与那工科男生热烈交流的影像。墨香、竹韵、星光、年轻的思想碰撞……在这方静室中无声地交融,织就着一幅关乎家国、关乎未来、关乎人心的宏大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