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向星图的一个预设轨道位置:“加速发展我们的量子通信星座!利用量子纠缠不可破解、超远距传输的特性,构建新一代的、本质安全的空间信息网络。清墨,”他看向妻子,“你们团队在耐极端辐射和超低温环境材料上的突破,尤其是那种基于仿生结构的超导复合材料,是支撑量子卫星在恶劣空间环境中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这是我们的基石。”
方清墨微微颔首,目光沉静而自信:“材料测试数据远超预期,量产工艺正在优化,我们有信心为‘天网’提供坚实的‘筋骨’。”
李玄策赞许地点点头,目光再次投向深邃的星图,仿佛看到了更远的未来:“仅有‘天网’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思考如何让这张‘天网’服务于‘地网’——服务于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的民生福祉、防灾减灾!”
他回到座位,双手按在智能桌面上,全息星图瞬间切换成全球气象云图、地震带分布图和海洋洋流动态图。“试想,如果我们的‘天网’,不仅能提供安全的通信,更能通过其强大的感知和计算能力,提前数小时甚至数天精准预警台风路径、预测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监测地震前兆的微小地壳形变、甚至追踪海洋污染扩散……这将拯救多少生命?减少多少损失?这才是科技应有的温度,这才是‘天网’连接‘地网’的真正意义!”
这番构想,超越了纯粹的技术对抗,直指科技造福人类的本质,让在座的专家们眼中都迸发出兴奋的光芒。
“然而,”李玄策话锋一转,语气更加凝重,“要开辟新天地,光有技术和构想是不够的。还需要规则,需要秩序。我们不能让未来的太空成为弱肉强食的丛林,成为新的战略角斗场。”
他目光炯炯:“因此,我提议,由长庚同志牵头,联合国内顶尖的国际法、空间技术、哲学领域的智库,深入研究,尽快拿出一套基于东方‘和合共生’理念的国际太空活动规则框架雏形!”
他阐述着核心理念:“这套框架,应强调太空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反对任何形式的独占和军事化;应倡导轨道资源与频谱资源的公平、合理、可持续利用;应建立透明的太空交通管理规则,预防碰撞风险;应鼓励太空科技用于和平目的,特别是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科学探索等惠及全人类的领域。我们要用东方的智慧,为未来苍穹的秩序,提供一种‘不争而善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解决方案!”
“好!” “李顾问高瞻远瞩!” 几位专家忍不住低声赞叹,脸上的凝重已被振奋所取代。李玄策的视野,已经超越了眼前的“星链”威胁,投向了构建未来太空秩序的更宏大棋局。
会议接近尾声。李玄策正准备宣布散会,一直安静坐在角落,好奇地摆弄着一个古老星盘模型的李天枢,突然抬起头。他小小的眉头紧紧锁着,目光死死盯着全息星图上那片代表“星链”的密集光点区域。
“爸…” 李天枢的声音带着一丝异样的紧绷,他指着那片光网,“那些星星…好多好多…它们在织网…可是…有黑色的蜘蛛…好大好大的黑蜘蛛…躲在网后面…它的眼睛…是红色的…在偷看…在…在剪别的星星的线…”
孩子的描述破碎而充满童稚的恐惧感,却让在场的专家们心头猛地一沉!那“躲在网后的黑色蜘蛛”、“红色的眼睛”、“偷看”、“剪断星星的线”……这不正隐喻着隐藏在商业项目背后的潜在恶意,对其他国家太空资产的可能干扰甚至破坏意图吗?
李玄策走到儿子身边,轻轻揽住他的小肩膀,目光却锐利如鹰隼般扫过那片星图。李天枢的预警,以一种超乎寻常的方式,印证了他们最深的忧虑。星链之下的棋局,比预想的更加复杂和凶险。
“看来,”李玄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在穹顶下回荡,“我们的‘天网’和‘规则’,不仅要着眼于未来,更要准备好应对眼前的暗流。长庚同志,框架研究请加快进度。同时,请信息安全的同志们,针对天枢描述的…‘黑色蜘蛛’可能采取的手段,加强技术预研和防御预案。苍穹之上,我们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未雨绸缪。”
穹顶之外,繁星如沸。一场关于人类未来天际格局的宏大棋局,已然落子。而李玄策,正以东方智慧为笔,以家国天下为枰,在星辰大海间,勾勒着属于华夏的“和合共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