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西北,燕山山脉深处。
冬夜的寒风如同无形的巨手,在山峦间肆意揉搓,发出呜呜的低吼,卷起地上残存的积雪,扬起一片片细碎的冰晶。墨蓝色的天幕上,几颗寒星倔强地闪烁着,冷冽的光辉洒向大地,勾勒出群峰峥嵘的剪影。在这片远离尘嚣的寂静山谷中,唯有风声是永恒的背景音。
山谷腹地,一道厚重的、几乎与山体融为一体的合金大门悄无声息地滑开,露出内部灯火通明却异常肃穆的空间。这里是国安部直属的“砺锋”训练基地,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标记、空气中弥漫着铁血与汗水气息的地方。基地深处,一个规模宏大的综合性训练场正灯火通明,场内的空气却比外面的寒风更显凝重。
李玄策穿着一身深灰色的便装,外罩一件没有任何标识的黑色羽绒服,静静地站在训练场二层的观察平台上。他身形挺拔如松,面容沉静,唯有那双深邃的眼眸,在明亮的光线下闪烁着鹰隼般锐利的光芒。他身后半步,站着基地负责人,代号“山魈”的魁梧汉子,以及一位身着迷彩作训服、气息内敛如渊的中年教官。
平台下方,是一片被高强度灯光照得纤毫毕现的模拟街区。断壁残垣、扭曲的钢筋、废弃的车辆、狭窄的巷道……构成了一幅逼真的战后废墟景象。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硝烟味(模拟弹)、尘土味和汗水的咸腥。十二名身着深灰色特战服、佩戴着最先进单兵数字化装备的队员,正如同融入阴影的猎豹,悄无声息地穿梭其间。他们的动作迅捷、精准、协调,每一个战术手势,每一次无声的移动,每一次依托掩体的瞬间,都透着千锤百炼后的默契与杀气。他们的装备很特别:既有闪烁着幽蓝光泽的微型传感器、覆盖半张脸的智能战术目镜,也有手腕上看似古朴的兽皮护腕,以及腰侧悬挂的、造型简洁却透着古意的合金短棍。
这便是李玄策力主组建、倾注了大量心血、甚至亲自参与指导训练大纲制定的秘密力量——“龙卫”。
“对抗演练,代号‘守夜人’,第二阶段开始!保护目标:代号‘烛龙’!威胁等级:高!” 冰冷的电子合成音在训练场上空回荡。
瞬间,模拟废墟的多个角落,无声地“燃起”了代表敌方火力点的红色光点。同时,隐藏在复杂环境中的传感器激活了数个人形高速移动靶,动作刁钻迅猛,模拟着最顶尖的渗透与强攻。
“龙卫”的阵型骤然收缩。四名队员以身体为盾,瞬间将中央一个闪烁着微弱蓝光的“人形轮廓”(代表被保护的关键人物或物品)围在核心,动作快得只留下残影。其余队员如同被惊扰的蜂群,瞬间散开,却又彼此呼应。
“三点钟方向,高速移动目标,两人!压制!” 队长的声音低沉而清晰,通过骨传导耳机传递指令。话音未落,两名队员手中的微声武器(发射激光标记)已经喷吐出“火光”,精准地覆盖了目标区域,同时抛出的非致命震撼弹在预定位置爆开强光和巨响(模拟效果)。动作干净利落,配合得天衣无缝。
“九点钟,高点,狙击威胁!‘磐石’!” 另一名队员预警。
代号“磐石”的壮硕队员低吼一声,身体微蹲,双臂交叉护住头胸要害,他手腕上的兽皮护腕似乎有微弱的光晕一闪而过。与此同时,他身边一名队员闪电般掷出一枚特殊装置,在目标高点位置瞬间展开一张极薄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柔性防护网,干扰了“狙击手”的瞄准线。
李玄策的目光紧紧追随着场中的每一个细节。他看到一名队员在狭窄巷道被“伏击”时,身体如同没有骨头的游鱼,以不可思议的角度扭曲、翻滚,同时手中合金短棍精准地点击在模拟敌人的关节处,瞬间化解危机,动作流畅得仿佛演练过千百遍。这正是融合了王铁柱推荐的那位形意拳宗师所授的“游身八卦”身法。
“注意!‘蜂群’!” 观察员急促的警告声响起。
只见数十个拳头大小、闪烁着红光的微型无人机突然从各个刁钻的角度俯冲而下,速度快如闪电,目标直指中央的“烛龙”。这是模拟敌方最先进的微型自杀式攻击集群。
“龙卫”队员们没有丝毫慌乱。几名队员迅速从战术背囊中取出一种造型奇特的短棒,用力一拧,棒身发出高频低鸣。与此同时,佩戴智能战术目镜的队员瞳孔微缩,目镜上数据流瀑布般刷过,瞬间锁定了每一架无人机的轨迹。
“干扰网,放!”
“精准点杀!”
“盾!”
指令简洁有力。高频声波短棒发出的无形力场扰乱了部分无人机的飞行姿态。几名队员手中的微声武器如同长了眼睛,在极短时间内点射掉最具威胁的几架。最令人惊叹的是,当一架漏网的无人机突破重重拦截,即将撞上“烛龙”时,守护在侧翼的一名身形相对瘦小的队员,眼中精光一闪,仿佛提前预知了它的轨迹,身体猛地侧移半步,左手在腰间一抹,一道肉眼几乎无法捕捉的细丝闪电般弹出,精准地缠住无人机旋翼,手腕一抖,将其狠狠掼在地上摔得粉碎。这一手,蕴含着李天枢那独特预知能力启发研究的“超常信息感知引导系统”的雏形,以及古老暗器“天蚕丝”的技法精髓。
整个对抗过程电光火石,惊心动魄,却又在“龙卫”队员行云流水般的配合下化险为夷。尘烟弥漫在灯光下,矫健的身影在废墟间闪转腾挪,高科技装备发出的低沉嗡鸣与模拟爆炸的闷响交织,构成了一曲力量与智慧的交响。队员们脸上沾着汗水和尘土,眼神却像淬火的钢铁,坚毅、冷静,燃烧着守护的信念。
演练结束的提示音响起。训练场灯光恢复常亮。十二名“龙卫”队员迅速集结,在模拟废墟中央列队,身姿挺拔如标枪,呼吸略微急促,但气息沉稳。汗水浸湿了他们的鬓角,在寒冷的空气中蒸腾起淡淡的白雾。
李玄策从观察平台缓缓走下,脚步声在空旷的训练场中清晰可闻。他走到队列前,目光逐一扫过每一张年轻而坚毅的脸庞。那目光沉静如水,却带着能穿透人心的力量。队员们下意识地将胸膛挺得更高。
“山魈,老秦,”李玄策没有立刻对队员讲话,而是转向身后的基地负责人和那位中年教官(姓秦)。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蜂群’突袭的应对预案,还需要优化。干扰网的覆盖范围计算要更精确,与点杀小组的火力衔接,存在0.3秒的冗余,这在高烈度对抗中是致命的。另外,‘磐石’的防护姿态启动时机早了半拍,会暴露核心位置。这些问题,明天一早,我要看到改进方案。” 他的手指在空气中虚点了几下,精准地指出了演练中暴露的细微瑕疵。
“是!部长!” 山魈和老秦肃然应道,眼神中充满了敬畏。李部长的观察力之敏锐,对细节要求之苛刻,早已让他们心服口服。
李玄策这才重新将目光投向队员们。他向前走了几步,离队列更近了些。训练场顶棚的强光落在他身上,在他身后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刚才的演练,很精彩。” 李玄策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奇特的安抚力量,让队员们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在极端压力下,你们展现出的战术素养、团队默契,以及临危不乱的意志,都无愧于‘龙卫’之名。你们,是黑暗中守护光明的利剑。”
他的话语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更加深邃,仿佛穿透了这训练场的墙壁,看到了更广阔、更复杂的未来战场。
“但是,”李玄策的声音陡然转沉,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沧桑,“未来的风雨,只会比今日模拟的更加诡谲多变。我们的对手,有形或无形,其手段只会更加隐蔽、更加阴险、更加无所不用其极。他们可能藏在金融市场的数字洪流里,潜伏在光缆传递的字节之中,甚至伪装成温情的面孔,侵蚀着看不见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