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李玄策的眼神锐利起来,如同出鞘的古剑,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面对发达国家的‘围魏救赵’,我们更要善用‘求同’。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公约数’。比如,在绿色技术转让、气候适应资金等相对次要但对方也有需求的领域,可以展现一定的灵活性,作为撬动核心议题的支点。但要把握分寸,切记‘以我为主’,一切让步服务于核心目标的达成!”
他最后加重了语气,仿佛将千钧之力注入话语之中:
“《周易》有云:‘天地节而四时成。’ 天地运行有其节度,故能成就四时有序。中国的减排承诺,如同这天地运行的节度,是经过深思熟虑、科学规划、并坚定执行的庄严承诺!它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更契合全球绿色转型的大势!我们追求的不是一时一地的妥协,而是构建一个基于科学、公平和可持续的全球气候治理新秩序!这是我们对国家发展空间的守护,更是对人类未来的担当!郑大使,坚定信心,沉着应对,用好我们的科学牌、道义牌和技术牌!最终的协议,必将刻下中国智慧不可磨灭的印记!”
李玄策的话语,如同在惊涛骇浪中投下了一枚定海神针。巴黎指挥室里,郑明大使原本疲惫的眼神瞬间被点亮,一股力量从心底升起。他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脊背,对着话筒沉声道:“明白!李部长!我们立刻调整策略,坚决执行!”
接下来的十几个小时,巴黎会场内风云激荡。中国代表团根据李玄策的指示,策略发生了显着变化。
当发达国家代表再次试图转移焦点、淡化“损失与损害”议题时,郑明大使从容起身。他没有陷入无谓的争论,而是示意工作人员在大屏幕上同步播放了李长庚团队制作的那组极具震撼力的动态图表和模拟动画。巨大的红色消融区、被汹涌海水吞噬的岛屿和城市、标注着精确经纬度和时间节点的“临界点”……冰冷的科学数据化作了最有力的语言,会场内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许多发展中国家代表,尤其是小岛屿国家的代表,眼含热泪,用力鼓掌。
“各位!”郑明的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这不是科幻电影!这是正在发生的、基于最新科学观测的残酷现实!忽视‘损失与损害’,就是对人类未来的犯罪!我们要求建立有效机制,不是乞讨,而是扞卫生存的权利和气候的正义!”
当欧盟代表在减排透明度问题上纠缠不休时,中国代表没有退缩,反而主动详细介绍了自主减排目标实现的“中国路径”,尤其是其中利用“北斗”卫星系统与地面物联网协同构建的、世界领先的碳排放高精度监测与核查体系。清晰的图表、详实的数据、先进的技术方案,让许多代表刮目相看。中国代表适时提出:“我们愿意分享相关经验,推动建立更加客观、透明、且尊重各国国情的全球核查新标准。” 这一下,反而将了对方一军,赢得了不少中立国家的认同。
在非正式磋商和小范围闭门会议中,中方代表在李玄策“求同存异”策略指导下,展现了务实和建设性的一面。在绿色技术合作平台构建、气候适应基金运作规则等相对次要但具有共识基础的领域,中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展现了灵活性,巧妙地缓解了部分压力,也为在最核心的“损失与损害”机制上争取更有利条款创造了空间。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谈判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各方代表唇枪舌剑,文本条款字斟句酌。李玄策在国内指挥室,如同一位掌控全局的棋手,通过加密专线,时而倾听前方汇报,时而发出关键指示。他引用《孙子兵法》中的“以正合,以奇胜”,提醒前方在坚持原则(正)的同时,善用策略和时机(奇)。李长庚则随时待命,为前方提供即时数据支持和科学论证。
终于,在临近黎明、所有人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刻,一份凝聚了各方妥协与共识的最终协议草案艰难出炉。在“损失与损害”机制条款上,虽然未能完全达到最理想的预期,但成功将其确立为协议中具有法律效力的独立机制,并写入了“承认气候变化对特别脆弱发展中国家造成的不利影响及由此产生的损失损害”的关键表述,为后续争取实质性支持奠定了至关重要的法理基础!同时,中国的核心减排承诺和自主发展空间得到了充分维护,提出的“国家自主贡献”模式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当大会主席最终敲下槌子,宣布协议达成的那一刻,巴黎指挥室里,郑明大使和代表团成员们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难以言喻的欣慰笑容。有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有人悄悄抹去眼角的湿润。连日来的压力、焦虑、殚精竭虑,在这一刻化作了成功的喜悦和为国家利益据理力争的自豪。
消息传回国内指挥室。智囊团成员们发出一阵压抑的欢呼。李长庚靠在椅背上,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而满足的笑容。李玄策没有欢呼,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屏幕上巴黎会场内握手、拥抱、鼓掌的画面,看着郑明大使那疲惫却明亮的眼神。
他缓缓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身体微微放松,靠向宽大座椅的靠背。紧绷了数日的肩颈线条终于柔和下来。他端起手边早已凉透的茶杯,杯中的水面映着指挥室明亮的灯光,微微荡漾着,如同此刻他心中那波澜渐平却依旧澎湃的潮汐。窗外,京城的夜空依旧深沉,但东方天际,已隐隐透出一抹象征着希望与崭新开始的鱼肚白。这盘牵动全球、关乎未来的大棋,在古老东方智慧的指引下,终于落下了关键一子。而这盘棋,远未结束,新的棋局,已在晨光中悄然布下。